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54|回复: 0

历经40年江河新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14 15: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历经40年江河新生——访原水利局副局长毛士英


  近来,83岁的毛士英如释重负。经过一年字斟句酌,21万余字的回忆录《衢虞岁月》终于完成最后修改,准备来年付梓出版。粗略翻阅文稿,记者发现,其中超过一半篇幅皆与上虞水利建设有关。毛士英早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1971年来虞工作,就此与上虞水利结下不解之缘。

  上虞水利的跨越式发展几乎与改革开放同步。作为亲历者,毛士英倍感自豪满怀深情。从上世纪70年代全面参与上浦闸建设,基本解决虞北平原农田灌溉,到为改善虞北内涝,投身修建4座排涝闸直至推动曹娥江城区两岸城防工程向国家水利风景区蜕变,一系列对上虞水利带来重大影响的工程事件中,都留下了这位老水利人的智慧与心血。

  缺水的“鱼米之乡”不渴了

  毛士英说,别看上虞地处沿海鱼米之乡,却是个缺水的地方,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浙江省人均值的一半。1971年夏天,毛士英初到上虞,正值大旱,就领教了这里的“干渴”程度,“老百姓吃水都要跑到河底挖坑取水。”

  曹娥江纵贯南北,过境水量丰富,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奔流入海,白白流掉。 这让毛士英备感痛惜。根本原因在于,当时上虞境内竟无一处大型水利工程,就是连一处能拦、蓄、引的中型水利工程也没有,以致农业几乎完全靠天吃饭。

  终于,1977年9月,上浦闸迎来动工兴建,这让毛士英十分兴奋,从规划、勘察、设计到施工、管理,他全程参与,吃住工地。1979年7月13日枢纽工程完工,1979年8月8日小流量通水,1981年7月总干渠通水。关于上浦闸的每个关键节点,他都认真写进了日记本。

  上浦闸的建成,成功拦截了曹娥江天然径流和上游长诏水库配给的水量,基本解决了虞北和四十里区域的农田灌溉,也支援了余姚、慈溪用水。据了解,上浦闸创造了当时两个国内第一,闸基采用垂直防渗砂浆板桩,为首次出现于国内大型水闸;高5.1米宽6.5米的滚轮支承钢丝网波形提升式翻倒闸门,属当时国同类型规模最大。这让上虞一举告别了无大型水利工程的历史。1984年,上浦闸获得省“优质工程奖”。颁奖当天,毛士英穿戴整齐,比过节还开心。此后,基于多年管理经验,他还主笔撰写了《上浦引水灌溉工程控制调度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探讨》一文,获省1990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0年,已退休的毛士英又欣喜看到,作为引水灌溉工程的上浦闸又被赋予新的使命:成为绍兴市曹娥江引水工程的一部分,正式挑起绍兴市区河道水环境改善的重任。

  怕涝的虞北平原不淹了

  旱涝总是如影相随。因为缺少畅通的排水通道,每到汛期大雨,常逼得虞北平原的大量涝水向农田涨漫。毛士英告诉记者,他曾多次到虞北了解涝情,只见上虞和余姚边界地区大片农田一片汪洋,心情非常沉重。

  尽快为涝水外排寻找出路,成为上虞社会各界共识。在多次勘测基础上,从1975年始一直到2011年,上虞先后向北建了东进闸和东港闸,向西建了西大堤一号闸和海涂二号闸,虞北排涝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也缓解了边界县市的水利矛盾。这让投身其间的毛士英备感欣慰。

  从1992年底开始,曹娥江五甲渡裁弯取直工程也被正式提上议程。据了解,五甲渡弯道从空中俯瞰,呈“Ω”形,是曹娥江中、下游江道内一个较严重的阻水河段,几乎逢台风必发大水,不仅淹没沿岸农田、村庄,进而累及百官、曹娥段。为此,上虞委托省河口海岸研究所做工程可行性研究,毛士英与几位同事一起做配合。经过多年准备和努力,可行性报告终得权威机构肯定。完工后,毛士英还曾连续多年跑到此前受灾最严重的外五甲村考察水淹情况,而当听闻外五甲村如今已变身为远近闻名的花园村,今年又在附近征地准备建大学时,还是忍不住一阵激动。

  1996年,毛士英从水利局退休,仍始终关心着水利的发展。在此后堪称“中国第一河口大闸”曹娥江大闸修建、虞北平原滨江河—沥北河整治等大型水利工程上,毛士英往往有求必应,乐当顾问。

  人与水越来越亲了

  改革开放40年,也是上虞水利蓬勃发展的40年。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水利的期待除了抗旱防洪,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人水和谐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其中曹娥江城区两岸的防洪景观工程就是一个典型实践,其间凝聚了新老水利人的辛勤和智慧。

  毛士英记得,早年曹娥江百官段老堤塘面宽不足4米,有不少堤内民房屋檐几乎与塘面齐平,堤外江滩上也有老百姓的房屋,防洪能力脆弱,百姓生产生活缺少保障。其中1992年9月的一场台风,更是重创两岸,其中城区曹娥江左岸中百保江塘倒堤,损失严重;右岸洪水则漫到了百沥海塘立交道挡水墻缺口处,得于紧急筑坝抢险,才勉强挡住。此事也强烈触动了上虞加固堤防的决心。时任上虞水利局副局长的毛士英作为工程技术负责人,毅然挑起重担,通过沿岸房屋拆迁,堤坝加固、塘面拓宽、挡水墙延伸等一系列有力举措,使得百沥海塘和中百保江塘的防洪标准一下子从20年一遇提升至100年一遇。

  不仅如此,根据城区江段堤距宽。滩地广的特点,上虞又适时提出将单一的防洪工程打造成水利景观工程的设想。“是水利,又不止是传统意义上的水利。”这个设想也一直是毛士英这位老水利人的梦想,能在有生之年参与见证,让他备感幸运。而这个美好设想的现实版本就是之后的曹娥江右岸十八里亲水型绿色文化走廊和左岸十二里亲水型绿色运动长廊,已成为周边市民观光休闲健身的不二选择。据了解,这一大型工程共分六期进行,其中第一期启动于2000年,当时已退休的毛士英还是经常跑现场了解情况,后又被施工单位聘为顾问,更是常去工地商讨问题。2008年,国家水利风景区头衔落户曹娥江两岸城防景观带,毛士英更是激动撰文为之奔走相告。

  “今后的水利建设将向着构筑‘高标准的防灾减灾体系、高品位的水利生态体系、高效益的水利经济体系、高起点的水利创新体系’的目标持续前进,不断营造人水和谐、水城融合的亲密关系,美好境界。”如今漫步在精致大气的“一江两岸”景观带,毛士英仍难掩澎湃心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4-3-28 23:11 , Processed in 0.04804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