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19|回复: 0

用文字留住老百官的乡情乡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27 07:5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用文字留住老百官的乡情乡愁
83岁王如尧老人编著史料书籍《虞西的前尘往事》


  笑指长堤水,茫茫接上虞。箐江新驿路,越国旧名区……日前,描述虞西老百官乡情乡愁的史料书籍《虞西的前尘往事》,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编著者王如尧已83岁,是绍兴文理学院退休教师,家住恒利小区。一家三代从教,是被绍兴市人民政府命名的“教育世家”。

  《虞西的前尘往事》由上下两篇组成,上篇“俯撷前尘”是王如尧整理祖父王云舫遗存的稿本、笔录、摘记、时文等清末民初的旧事资料,而下篇 “往事今说”则是王如尧在资料整理过程中辨识、细读、随录而成的一些笔记,多与老百官相关。“百官旧时被划分为上虞县第十都,属县西区域,故有虞西之称谓,因此我把本书定名为《虞西的前尘往事》。”王如尧介绍。

  王如尧的祖父王云舫,字立贤,号允中,生于1880年,1952年去世,享年73岁,上虞百官镇人。他为人随和,处事正直,平时喜阅时文,关心世事,能写一手俊秀小楷。也常替人稿拟各类文书,在百官镇小有名气。 由于王云舫爱字惜纸,自己书写的字纸绝不丢弃,所以积下的薄本与纸张满柜都是。

  退休后的王如尧,热衷在家翻拣祖遗的老书旧纸,在虫蛀鼠咬过的故纸堆里寻宝、整理并研究,竟然拣到不少珍贵的史料。“我祖父曾与王星泉先生一起创办虞西百官学堂,并留有《百官横街初等小学堂试办简章》《课程表》《课堂规则》等创办现代小学的资料。这些资料正好是现代教育始步时的珍贵佐证,也让我们了解了百官现代小学初创时的真实面貌。”王如尧说,2007年上虞实验小学搞百年华诞庆典,祖父的手稿“本学堂于丁未年(1907)正月开办……”成了他们百年校庆的实据,翻开了上虞实验小学百年校史的第一页。

  十多年漫长的整理过程中,王如尧把祖父遗存的纸张、积存的书籍藏本一一收藏,舍不得丢弃任何一张“破纸”,并将这些文字分为诉讼、商务、民约、办学、盐务、读诗等六大类。

  “记载着一定内容的纸片,一旦经历岁月留存,就有价值,因为它是历史与文化的见证物。”王如尧说,从清末到民国初年,祖父王云舫常替人稿拟有关于百官镇商务活动的文本,或摘录有关百官镇商务活动的时文,为此在书中将上虞商会公函、宝茂和记合同、乾益号具说帖等反映百官镇商务活动的文本单独整理为一个类别,让更多人看到,从而发现其中的史料价值。

  一纸“脚班”班长陈明福的报告(稿底),对百官抗日时期的研究很有价值。“在百官‘肩挑背扛’的人,被称为‘脚官’,以后渐渐形成的一支人马被称为‘脚班’。”王如尧介绍,根据报告正文可以看出,当时百官镇的“脚官”们也为抗日出过力。那是民国二十七年前后,全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高潮时,由前县长出面,组成运输队,做出过不少实绩,受到嘉奖。“这也是今天‘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本质,在民族危亡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王如尧说。

  还有民国二年(1913年)的一纸邮政局“收件回执”,上盖百官日戳,这是百官镇邮政史上的见证。此外,民约章节中收录的公议单、族议单、分书等稿底,也能让现代人了解当时的风俗旧貌,感受民俗底蕴。

  “之前王如尧编辑师爷文化,就花了整整十六年,这次搜集整理《虞西的前尘往事》,先后又是十多年时间,是帮助我们了解虞西老百官乡情乡愁的好史料。” 区收藏家协会荣誉会长曹松境在为此书作的序中评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4-4-26 17:19 , Processed in 0.04859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