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52|回复: 0

当好农村发展“弄潮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21 08: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好农村发展“弄潮儿”——访百官街道新叶家埭村党总支书记叶伟荣


  拖拉机接来“周末工程师”

  叶家埭村早在1976年就有了第一家村办塑料厂,到第三年就创下了百万产值。1979年曹娥江泛滥,淹没了塘外大片农田,为减少受淹村民损失,塑料厂拿出了10万元贴补。这件事让叶伟荣感触至深:要致富,先办厂。

  上世纪80年代初,以集体经济和乡镇企业著称的“苏南模式”声名鹊起,成为改革开放的一大标志。叶伟荣和村干部多次跑南京取经,回来后摩拳擦掌,也准备干一场。不过,技术从哪来?一年春节,前任老支书突然向他引荐了两个人。这两人都是叶家埭的女婿,而且都是上海技术员,一个搞日化,一个做乳胶。这让叶伟荣如获至宝。不久后,村办日化厂和乳胶厂先后挂牌开张。

  几乎每个星期天,两位“女婿”都会坐着火车来“探亲”,成为早期的“周末工程师”。而每次等他们在曹娥老车站下了车,就早有“公车”等候,一辆放了两把竹椅的拖拉机。“派的驾驶员是全村技术最好的。”叶伟荣说,技术员是宝贝,必须厚待。即使到后来,他与两位“女婿”技术员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私交关系。

  照着这个思路,村里又办起了皮件厂,加上此前的塑料厂、砖瓦厂,村里一共有了5家工厂。“一到上下班时间,塘路上黑压压的都是人。”叶伟荣清楚记得,当时全村1140多男女劳动力,将近千人都进了厂。另一边,工厂招待所也住满了人,多是背着现金跑来排队拿货的义乌人。不仅如此,由村里拉起的一支村民外销队也从全国各地不断传来订单。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为响应政府号召和企业自身发展需要,5家工厂又纷纷完成了改制。

  这一切不仅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致富梦,也在村民当中植入了浓厚的经商办厂基因。叶伟荣因势利导,在2003年开始力推村级工业园区建设,兴建标准厂房,新居民公寓楼,配备基础设施,去年又完成了园区污水管道铺设。如今,这片工业园不仅整合盘活了170亩土地,就近吸纳了新老居民就业,也日益成为不少小微企业的青睐之地。

  用心当好土著“规划师”

  在村民眼中,叶伟荣还是位颇有经验的本土乡村“规划师”。记者了解到,他的规划“履历”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初。在当时,叶伟荣对村庄建设就表现出了超前的规划理念,从而推动了村庄版图的两次扩版调整,不仅使得村庄建设面积从原来的100多亩扩张到360余亩,也改变了村庄的原有格局:一条高筑塘路,从原来的绕村而过变为穿村而过。

  1990年左右,叶伟荣发现,增收后的村民盖房热情普遍高涨,使得宅基地指标一度十分紧张,于是村里悄然出现了一种村民私下竞相出价调换土地的不良现象,导致矛盾纠纷不断。同时,在建的宅基地也多是见缝插针,零乱无序,还出现了“老坟坐中央,新屋当围墙”的“奇观”。为此,村里一度叫停了宅基地审批。

  不过,堵终究不是办法,而全国土地第二次大调整让叶伟荣看到了新的解决契机,“分解口粮田和责任田,每人保留3分口粮田,其余全部收拢发包。”叶伟荣说,土地收拢后,便于村里统一规划建设,也为宅基地的审批提供了充足的土地空间。不久之后,原村庄东北方向的空地上矗立起了一排排新房子,还统一划分了二楼和三楼区域,修了村道和篮球场,显得整齐又气派,同时也推动了原村中老旧房屋的拆除腾空,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提升。

  而随着围涂的推进,曹娥江水患的平息,沿村蜿蜒的塘路也由此卸下了防洪重担,这让村庄越过塘路,向西发展成为可能。2001年,叶家埭村响应上虞政府“百村整治十村示范”的新农村建设号召,规划建设了30套农村联排别墅,以成本价卖给村民,同时又投入200多万元用于铺设管线,硬化道路、安装路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使村庄成为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样板村。

  前几年,叶伟荣又发现,村中私家车的增长速度相当快,到了下班高峰,进村道路经常出现拥堵现象。于是一个关于新建环村公路的方案被提上日程。到2016年下半年,一条宽阔的双向两车道公路如期通车,直接四环,不仅分散了本村车流,连很多南湖片的村民也喜欢往这儿开。

  精打细算酝酿乡村蝶变

  最近,随着杭绍甬高速公路上虞段选址方案的出炉,叶伟荣不由宽了心,“对整个村的框架影响不大。”按规划,这条路将以高架桥的形式从村中横空而过,不过与原先盛传的“破村而过”的说法不同,这一方案采用了“绕着走”的方式,尽量保全了村庄的完整度,同时也保全了叶伟荣对村庄的整体规划。

  因为高速公路的选址,这两年新叶家埭村的村庄建设多处于“按兵不动”状态,但在叶伟荣和村委班子的脑子里,一份包括文化礼堂、体育场、幼儿园、菜市场、老年活动场馆及标准农民公寓楼的一揽子公共设施建设规划已盘桓良久。“提档升级,美丽宜居是我们的目标。”叶伟荣说,新叶家埭村是个典型的城郊村,新居民将近一半,人多地少,人居空间紧张。在这样的情况下,村庄建设更要懂得精打细算,全盘谋划。这些年,村里顶住压力,通过拆后利用,一些边角空地已种上了绿化,硬化了停车位,拓宽了村道,而通过腾挪转移,也为一批公建设施的新建储备了足量的土地,“一旦启动,我们村将会迎来又一次面貌大改观。”

  “农业我们也不弱,发展近郊农业大有可为。”在叶伟荣酝酿的城郊蝶变计划里,能吃能玩能看的农业将是其中一抹不可缺少的鲜活绿色。据了解,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叶家埭村就率先通过返租形式尝试发展优高农业,在上虞率先引入欧亚种葡萄的大棚种植,建立起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省万亩标准养殖示范塘,也训练了大批现代农业能手。而随着杭甬高速公路、高铁和四环建设带来的大规模征地,使得原叶家埭村的农业发展一时受限,但在2006年又迎来转机。叶家埭村与施家堰村通过合并,组建起新叶家埭村。这一并,也并出大片肥沃土地,目前大棚果蔬和苗木种植是其主要发展点。“等杭绍甬高速公路正式落地后,我们要好好统筹规划,突出近郊特色,丰富发展业态,像开心农场,观光采摘游都可以做起来。”已步入花甲之年的叶伟荣对村庄建设发展依然保持着十足的热情和干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4-3-28 22:36 , Processed in 0.04698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