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21|回复: 0

何筱林:慈为善本,爱无疆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25 10: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慈为善本,爱无疆界
      
  ——访第六届上海市慈善之星、浦东新区慈爱公益服务社社长何筱林
  
     初春时节,笔者走访了地处峨山路公益一条街的浦东新区慈爱公益服务社。服务社刚从张杨路1050弄原址搬迁至峨山路633号的新“家”中,因而显得有些忙乱,许多资料还原封不动地装在纸箱中放在办公室的地上有待整理、安置……“80后”的社长何筱琳女士从忙碌中脱身出来,热情地接待了我。何彬彬有礼,乍一见面,不知怎的,我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来时曾听过浦东新区公益组织项目合作促进会秘书长小林对何筱琳的介绍,对她略知一二,带着对慈善工作者的一份敬意,我对她进行了采访。筱琳很淡泊,但不失沉稳、自信和青春活力,凸显出在大多慈善人身上一种鲜见的特质,对数年来取得的成绩她也只是轻缓地叙述着,像请人在喝一杯淡淡而清香的咖啡……
   
选择慈善是一种缘分

      何筱琳本科就读于华东理工大学社工专业,2005年毕业后进入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浦东新区分会工作。“走进公益领域也许是一种缘分。”她微笑着说。为着这个缘分,她推掉了去外企工作的机会,义不容辞地选择了慈善公益。在慈善基金会浦东分会,她名义上做志愿者管理这一块,其实什么都做。尤其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期间,她虽然不像一线社工跑到前线去,但如同后勤保障部一样,忙里忙外为抗震前方输送着各种物资。由于人手不够,在分会里常常一人身兼数职。何筱琳和她的同事们既要为一些企业策划回馈社会的项目,给他们牵线搭桥某些机构,又要对这些项目进行必要的审计和监管、检查和评估。平时为想要募捐的企业寻找对接的组织与机构,了解双方的需要,进而策划一些活动;每年年底,还要组织大型的捐赠活动。
      在浦东分会,有一个从一开始就由何筱琳策划的资助残疾孤儿的六年项目,最使她牵肠挂肚。这个项目针对的是在社区寄养的一所福利院的残疾孩子,他们有的四肢不健全,有的患有脑瘫等疾病,基本没有机会接受教育,而这个项目给他们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为了将项目落到实处,六年间,何筱琳携手资助方、寄养院社工出谋划策,请老师、编课本、排课程,像普通教育一样,让这些残疾孩子学习语文、数学、音乐、美术。通过教育,许多孩子都有明显的提高,在社会上也产生了积极的反响,也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一缕教育公平的阳光终于照进了一个曾经被忽视的角落。” 筱琳欣慰地说。
      2012年6月,何筱琳再次作出了人生中的一大选择,她主动放弃了浦东基金会的工作,全职进入一家民办非企业单位——浦东新区慈爱公益服务社,任社长,将工作的重心转到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的运营和慈善超市的运作发展上。
   
慈爱公益服务社的三个王牌项目

      浦东新区慈爱公益服务社成立于2003年,是浦东新区成立较早的社会组织,开始它只是一家慈善超市及其加工整理部。近年来随着慈善公益行业的不断发展,慈爱公益服务社原本的业务范围和组织定位已不能适应行业环境的变化,遇到了生存和发展的瓶颈。“来到服务社的那段时间我面临很大的挑战,我觉得物资捐赠和慈善超市是服务社的立社之本,这是两件最重要的事情,我们的关注点必须放在这两件事上。”何筱琳回忆说。她全职进入慈爱公益服务社工作后,坚持以提供专业的慈善公益服务为核心,把慈善超市运营作为服务社的主要业务。同时,根据目前慈善捐赠的现实环境,何筱琳带领着她21人的年轻团队埋头搞慈善项目研发,他们秉持“规范、探索、整合、调整”的发展理念,努力拓展捐赠资源,提高慈善活动参与度。
      他们创造性地设计了多个适合普通社区居民日常参与的慈善项目。比如,“旧衣新旅”项目是将慈善超市义卖与社会经常性捐助点相结合的、将社区居民捐赠的有可再利用价值的旧衣旧物,经过消毒处理后在慈善超市进行义卖筹募善款;又如,“格来格趣”寄卖项目是针对那些目前只愿意参与部分捐赠的潜在捐赠者设计的多样化的慈善参与方式;再如,“义齐来”义工俱乐部项目满足了希望捐赠业余时间的人们的需要。
       作为“义齐来”义工俱乐部的组织者,在2014至2015年两年间,何筱琳开发了企业义工服务新模式,发挥企业在经济资源、人力资源两方面的优势,投入到社区义工服务中来。这是既对志愿者有吸引力,又能实实在在为大家提供服务、弘扬志愿者精神的志愿活动。志愿者和义工们一起参与社区义工服务,企业义工借助企业优势参与社区服务,使得“义齐来”义工俱乐部在浦东中外企业集团中产生了很好的反响。其中路博迈、DHL、农保中心、囯洲金融信息投资有限公司、海南航空、东方海外物流有限公司、阳光城等一些大型国有、民办企业,主动要求参与义工俱乐部的义工服务。
      2014年9月,借为国洲金融“义起来”义工团队30人筹划“大手牵小手,甜蜜庆国庆”大型义工活动的契机,组织义工与10位塘桥低保低收入家庭子女一起做烘焙聊心事;11月,在森兰商都举办的第十三届浦东新区慈善公益联合捐开幕式上,组织多名企业义工以及社区义工参于联合捐的公益义卖;2015年4月组织企业义工到天成养老院提供为老服务,陪老人搭积木、拼图,为老人提供便民服务,送去生活上的关心和温暖;9月重阳佳节之际,与天成养老院在院退休老人共庆联谊,为老人们送上志愿者的关怀和敬意……在“义齐来”义工俱乐部投入社区服务的这几年中,义工俱乐部在何筱琳的带领下和陆家嘴癌症俱乐部合作,一起参与到社区慈善超市的义工服务中,建立慈善超市义工服务体系,帮助社区慈善超市衣物分拣以及捐赠物品的销售、帮困物资的发放。
      何筱琳说:“义工要做的是用心,用心去服务,得到的是服务对象对你的肯定和支持。”
       现在这3个项目已逐渐成为慈爱公益服务社的王牌项目,其中“格来格趣”寄卖项目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社区慈善超市所复制、实践。
       在慈爱公益服务社约60平方米的慈善超市里,笔者看到整齐有序且分门别类的货架上标有“义卖品”、“二手货”、“格来格趣”义卖等字样。“格来格趣”义卖将公益与营销融合,任何人只需每月支付少量租金,并将不少于交易金额的20%用于慈善捐款,就可以租用格子寄卖自己闲置的物品,这相当于为寄卖者安置了一个“格子铺”。“格子铺”有专职人员代为经营管理。“格子铺”成为了慈爱公益服务社一项独特的创新与发明。
       何筱琳说,我们要做的,是与众不同的慈善超市。将服务社从单一的慈善超市向慈善物资管理机构转型,这是一种探索。“现在的社会组织实在太多了,慈善事业的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企业大宗的捐赠已大幅减少。因此,我们要发动民众,让他们把闲置的物品拿出来循环再利用。这样既达到了环保,也筹集到了物资,对个人而言,又是一种很好的慈善行为,可谓‘一举三得’矣!” 筱琳感慨地说。
       不到一年的时间,慈爱公益服务社业务量提高了3倍,并荣获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颁发的“5A”级社会组织称号,这是全国社会组织的最高等级。服务社更有幸获得了全国首届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的参展资格,在公益行业内打响了知名度。何筱琳先后荣获了“第六届上海市慈善之星”、“第十二届浦东新区慈善公益联合捐‘慈善公益爱心奖’”、第四届上海公益伙伴日“公益人物”等称号。
   
梦想在提升自我和勇于开拓中实现

      身为一个80后的年轻慈善人,不仅需要有理想有抱负,更需要有知识的储备,需要借鉴同行有益的经验。“因为社工本来就是个往外掏的行业,如果不补进去的话,很容易觉得自己后面不知该怎么继续下去。”何筱琳略带危机感的语气说。她比通常的慈善人目光更远,这就是她的与众不同之处。为此,她自费读完了香港理工大学的MSW课程,成为慈善行业中较早的社工硕士,希望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地用在慈善公益工作中。在“慈展会”参展期间,她拜访了救世军循环再用计划家品店、圣雅各群福会慈善商店等组织,和同行交流有关慈善商店运作和管理的心得。她坚持慈善超市一定要秉持公益的特性,由慈爱公益服务社运营的慈善超市销售的所有商品全都必须来自爱心企业和个人的捐赠,或是公益组织生产的商品。但仅靠目前慈善超市的销售额并不能满足日常经营的需要,为了弥补运营成本的差额部分,何筱琳又带领服务社的社工团队一起走进社会寻求支持的资源,努力获取政府、企业和基金会等各方面的支持,用提供公益服务的服务费用来维持慈善超市的日常经营,这样的方法虽然辛苦,但她和她的团队乐在其中。
      慈爱公益服务社在十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慈善超市运营模式,也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服务社围绕“慈善物资管理”和“慈善超市”两大核心工作,以承接各种类型项目的方式,不断延伸着慈善公益的内涵和外延。
       2012年,在与手牵手联合中标的“浦东新区贫困群体帮困项目”的基础上,2013和2014年服务社连续两年独立中标“浦东新区社区慈善超市助困培训项目”,继续探索以慈善超市为依托的社区“劳动救助”及社工在慈善超市平台上提供专业服务的模式。
        从2013年开始,在承接浦东新区两家区级慈善超市管理的基础上,服务社逐步尝试承接外区慈善超市的托管工作。目前已连续两年托管了杨浦区殷行街道党员服务中心慈善超市,由服务社委派专业社工对其管理及运营进行项目化设计,形成具有殷行街道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慈善超市运作模式。同年9月,服务社通过浦东新区公益服务项目“供需对接·一站式服务”平台,承接了沪东社区慈善超市运营管理项目,将服务社在慈善超市工作中的管理经验输送到社区。
       2014年下半年,服务社又受昆山市柏庐街道的邀请,全程参与了柏庐街道慈善超市的改版升级工作。服务社将本社已发展成熟的慈善超市经营理念带至兄弟省市,升级改版后的柏庐街道慈善超市命名为柏庐捐助义卖中心,是昆山市第一家2.0版的慈善超市,并在昆山市成为率先实现由社会组织托管运营的机构之一。
       2013至2014年,慈爱公益服务社共承接各级各类组织购买服务或委托的项目54个,签订购买协议服务款540万元,实际到帐432万元。2015年,服务社在服务购买量和购买资金量上保持第3年增长。全年共承接各级各类组织购买服务或委托的项目29个,签订购买协议服务款260万元,实际到帐250万元。项目总量是2012年的3倍,项目资金量也比2012年翻了一番。这些骄人业绩的背后,承载着他们的爱心、智慧和付出。
       2016年又是服务社面临转型重新出发的一年。在经济新常态下,社会服务的购买方式和购买格局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转变,社会服务行业的竞争也日渐激烈。“慈爱公益服务社必须继续在主营业务上扎实钻研,用市场化的理念将慈善物资服务进一步产品化,才能在纷繁的社会服务行业中保持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我相信我的团队可以经得起考验,使慈爱公益服务社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何筱琳满怀希望、充满自信地说。
     
慈善事业的兴旺有赖于一个与时俱进的优秀团队

       在抓好业务工作的同时,服务社依然不忘记加强组织内部治理建设。2015年9月,在上级工会组织的关心和支持下,慈爱公益服务社工会正式成立,服务社员工有了属于自己的组织。在社工会温暖的大家庭中,服务社员工更具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为员工谋求更多福利的同时,服务社始终紧抓员工业务能力的提升。服务社鼓励员工应各自岗位的不同参加各级各类培训。2015年一年,共组织业务条线员工参与社会组织相关能力培训7次,组织基层员工培训4次,又有3位员工获得了社工资格证书。
      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员工工作能力,更好地开展工作。服务社加强对一线员工的考核制度,除了每半年一次的绩效考核外,每月均对营业员进行业务考核,并引入优胜劣汰机制,提升门店员工的服务质量。
        此外,何筱琳依靠团队的智慧与谋划,在慈善超市的经营管理上,也作了更多新的尝试。比如逢节庆、假日在松林、峨山两家直营门店开展不同主题的营销活动,更多地与其他社会组织合作,走进机关、社区、企业开展义卖活动等等。
       “互联网+”思维和创业创新都是当下最热门的社会话题,服务社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趋势,不断思考和尝试创新变革的方向。
       2015年,服务社协助浦东新区社区建设指导中心搭建了慈善超市和经常性捐赠网络的信息平台,今后社区居民可以通过网络快速查找到周边的捐赠站点或慈善超市,以及这些网点的具体信息,方便他们进行捐赠。
       针对在业务发展中遇到的困惑和挑战,服务社争取到了ABC美好社会咨询社秋季咨询项目的机会,对服务社物资捐赠和慈善超市业务进行了系统且专业的咨询,为服务社在慈善超市业务方面的发展理清了思路。
      “ 慈为善本,爱无疆界”。朝气蓬勃的慈爱公益服务社的年轻人们敢想敢为,在何筱琳的带领下,他们正努力践行着自己的诺言,要把慈爱的种子播向广大市民的心田,让温暖的阳光照进每个角落……
     
好的规划是服务社生存与发展的前提

       何筱琳有她自己的慈善梦想,希望可以借由慈善超市这个平台把“捐赠-义卖-筹款-扩大慈善影响力-再捐赠”的慈善产业链条打通,把中国的慈善超市做到如世界发达国家的慈善商店一样成为公益组织募款的一个重要渠道,被广大市民认可。为此,她为慈爱公益服务社制定了未来5年的发展规划,而2016年的计划和目标更是清晰可见,颇具操作性:
       其一:聚焦闲置物资捐赠,打造3.0版慈善超市(商店)。
       服务社希望通过直营的两家区级慈善超市,重点聚焦闲置物资的捐赠工作,打造3.0版慈善超市(商店)。在慈善商品品类、门店功能设计上再上一个台阶,同时引入微信、支付宝支付等现代网络支付方式,提升慈善购物的体验。
      其二:建设全区第一个闲置物资处置中心。
       服务社已与洋泾街道达成合作意向,计划在2016年建设浦东新区第一个闲置物资处置中心,完善针对闲置物资的“捐赠-整理-处置”通道,拓展除大宗新品外的慈善物资捐赠渠道。
       其三:编写新版社区慈善超市实施指南。
       截止至2015年底,浦东新区共有33家社区慈善超市。为更好地帮助新建慈善超市开展工作,同时回应原有慈善超市在新社会环境下遇到的问题,服务社打算编写新版《社区慈善超市实施指南》。新版的《指南》将根据慈善物资工作的新要求,对慈善超市平台上的各项工作流程作重新梳理,同时也紧跟互联网时代发展需要,对慈善超市管理作出有益的建议。
        其四:确定慈爱公益服务社未来5年发展方向。
       慈爱公益服务社成立至今已有12年的时间,经历了机构的变革、转型等一系列变化,在何筱琳掌门的4年里探索尝试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服务项目。在明确服务社以“慈善物资管理”和“慈善超市”为两大核心业务的前提下,需要重新确立机构的愿景和使命,并对下阶段的工作不断进行梳理、规划和调整,以期明确服务社未来5年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完善服务社的业务模型,塑造更为鲜明的机构形象。
       “只有一年一年地规划好,工作才有方向和目标,才能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去完成、去实现。”何筱琳深有感触地说。
   
愿慈善和公益成为人们的一种休闲方式。

      慈爱,国人通常的理解是长辈对小辈的关心爱护,其实它更是一种普施广众的温柔仁慈的爱和体恤。中国的慈善仍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无论是慈善组织的规范化建设还是慈善理念的传播培育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何筱琳说:“我喜欢做对自己有挑战的事情。这我觉得很好玩,能找到乐趣。无论是做慈善还是做公益的事情,都要让大家觉得有趣。如果大家觉得不好玩,变成一种负担,这件事就很难坚持下去。”何筱琳希望慈善公益的理念被更多的人们所接受,让广大市民一起来参与,“让慈善和公益逐渐成为人们在业余生活里可以选择的一种休闲方式。”
        “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我依然会选择做慈善公益。我觉得自己的个性里有不怕困难的勇气和实现自我的担当,这是我对自己的一个评价。”这就是她对待人生对待工作的态度,充满自信、乐观和执着。
       在慈善公益的道路上,何筱琳意气风发,正迈着坚实的步子,开创着自己美好而精彩的人生……
                                                                     
                                  (2016年2月28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4-4-20 22:12 , Processed in 0.04859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