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89|回复: 0

天华寺的历史过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31 21:5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赵国良
天华寺的历史过往


  “贺家湖上天华寺,——轩窗向水开;不用闭门防俗客,爱闲能有几人来?”宋仁宗年间吏部尚书吕文靖来到东关,被这里天华寺的优雅造势、独到的风景所折服,诗性欣然而发,作记诗一首,颇让人兴致所向。

  东关天华寺,建于周广顺三年(953年),始号无碍浴院,宋至道二年(996年),宋太宗敕赐“天华寺”。也或应了“后来居上”的世事之缘,天华寺尽管比同地域内的澄心寺、丰山道场晚建数十年,却其造型、风格,均比这两寺院显得雄风与大气。尤其坐落于古鉴湖东隅岸头前濠贺家湖畔的地理优势,更是高出一筹。成为天华寺日后佛教传承、面世衍创的良好条件。

  天华寺的落成,特别经吕文靖如此一描绘,产生强大造势功能,东关成了佛教游览胜地,名声远播,前来天华寺朝拜的香客络绎不绝,有地方百姓、有官宦商贾、更有净门僧尼,甚有异乡他国的僧人。宋熙宁五年(1072年),日本僧人成寻,乘赴天台五台山寻佛参礼之机,慕名先后三次取道,于东关天华寺礼佛。他在《参天台五台山记》日记中有载:“(熙宁五年八月)十日,乙酉,天晴。卯一点,出船,午时,至东关,先入天华寺礼佛,吃茶。次乘移杭州大船……”“(熙宁六年六月)五日,丁丑,卯二点,出船。申时至东关,於天华寺前暂止船。”

  让人可喜的日本成寻僧人参礼天华寺日记中,“东关”地名乃是众多史料中的首载!

  宋时,东关为会稽关界,设有东城驿站,人群进出频繁,车马往返穿梭,草市通衢,盛况空前,天华寺在僧人的过往间,也为社会名流、文人墨客所热衷。宋一代诗坛领袖陆游就是其中一个。他对东关这个“信息交递”中心十分感兴趣,且择古鉴湖前濠的天华寺作为逗留与宿住要地,写下多篇不乏对天华寺意境的诗篇。淳熙十三年(1186年)陆游来到东关正逢县令过往,就写下《天华寺前遇县令过避之入寺僧皆昼睡》一诗:堕絮飞花掠钓船,天华寺下赏春妍;县多官府鸣驺过,僧少丛林避客眠;出纲长鱼犹噼噼,争泥新燕欲翩翩;典衣剩买旗亭醉,已过旗亭六十年。五年后的绍熙二年(1191年),陆游又来到东关,作《东关》为题的诗二篇,其一诗为:天华寺西艇子横,白苹风细浪纹平;移家只欲东关住,夜夜湖中看月生。他把天华寺环境写得精致与独到,饱含对东关仰望的心里企盼。

  随着时间的推进,天华寺更受社会的容纳,地方主动对它适度改造与发展,促成寺院的发展。明嘉靖间(1522~1566年),太仆卿陶履中及章氏捐资重建,使占地扩充到19亩,房屋新增数十间。明天启三年(1623年),越中士绅又请湛然在重建的天华寺开法。寺院僧众云集,接众繁苦。湛然与达虚四处募集,增置寺田110亩,供饭僧。陶履中有记勒石,章韶有重建天华寺记。后湛然命弟子憨木住持,寺南为文昌阁,阁下祀贺知章,签判范紫阆建。寺前筑塘放生,深碧可爱。时寺内存有铁铸大佛三尊,弥勒、地藏各一,藏经一部。为天华寺鼎盛之时。

  清中后期,天华寺曾成为清政府军事要地,为国家尊严作出一定贡献。鸦片战争爆发,英军从宁波港口逼进我省,清廷扬威将军奕经奉令率各省官兵11000余人,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正月十六(农历),从绍兴旋移师东关,选天华寺为大本营,在此分兵三路反击入侵宁波、镇海、定海之英军;奕经自统兵千余,驻东关天华寺大营。二月初五(农历),奕经部文蔚闻镇海大宝山失守,自慈溪长溪岭夜退至,与奕经会合。七月初七(农历),奕经率兵由东关西撤,渡钱塘江,退至于杭州。文蔚部尚续留守东关天华寺。

  诸生贝青乔,时随扬威将军奕经赴浙抗英,把所见所闻以纪事组诗方式记载,名曰《咄咄吟》。其诗七为:曹娥庙里夜传呼,牛饮淋漓犒百觚;祭罢蝥弧天似墨,一齐卷甲渡梁湖。其诗十为:天华古刹怅重经,殿角凄清响梵铃;昨夜军容犹在目,风钲吹落万春星。整篇诗集字文翔实又悲壮,是难能可贵的爱国主义教育史料佳品。

  时过50后的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天华寺揭开了东关小学教育巨幕,方丈接受当时热心于教育的地方绅士袁尚林、章紫眉、任葆泉多次约商,挤献天华寺北侧藏经楼西边厢房开办小学堂,取名“毓菁学堂”。是迄今为止,上虞境地有记载最早小学堂之一,为东关街道中心小学前身。寺院还将80亩寺权田送给学堂,作为资助学堂办学经费。学堂成立董事会,袁尚林任董事长,学堂性质为民办,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改为公立,学堂改为学校。为毓菁学堂扩容所需,寺方又将方丈楼及大悲楼楼上让给学校作校舍。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先生是毓菁学堂1905年首届毕业生。1940年,毓菁学堂改名东关区第一小学。

  1951年,东关区第一小学更名为东关区中心小学,调用天华寺旧房,扩建校舍,扩充师资队伍,并将镇上敬义、仁端两私立学校并入。设有12个班,500余名学生;是年,春季招收25名高小毕业生,办起初中班;次年2月,初中班单独设校办学,系东关中学前身。东关小学于1994年易地镇南新建。

  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地方政府为纪念这位民国元首,在天华寺(毓菁学校)大悲楼楼下设立中山纪念所。正中悬挂孙中山遗像,上方横幅书:天下为公。遗像左右展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每年3月12日,在这里举办纪念活动。后人称“中山纪念厅”。1937年,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东关爱国人士响应国民政府号召,采用不同方式英勇抵抗间,在天华寺院子临运河处,用砖砌起一座抗日战争纪念碑,碑中嵌书:“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此碑塔底座直、横4米,碑身宽2米半、高12米,气势宏伟,四周栅栏护围;后汪伪政府曾唆使下一度将字面改为“中国人民和平救国纪念碑”;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此碑字面复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碑”,加上“胜利”二字,提显纪念碑重大意义。这乃东关抗日战争纪念文物,惜因东关中心小学发展需要而被拆,“中山纪念厅”也被改建为教室。

  1987年,地方百姓有要求,民间集资200余万元,在控制用地的前提下,重建天华寺,总建筑面积为600平方米,1993年竣工。是年,市宗教事务局批准天华寺为佛教寺院。

  新建天华寺虽没旧寺显赫,却雄风重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4-4-25 15:42 , Processed in 0.04897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