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07|回复: 0

上虞经正书院拾遗(章抱苦/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19 12: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章抱苦
上虞经正书院拾遗


  明清时期,我国书院多以八股试帖为主,学界称为“时文书院”,它被视为“科举正途”。但八股久行,学子疲于赋试,于是在其基础上各地又建立了专课经史词章的“古学书院”,以此充实学林。清中后期,各地“时文书院”在八股“正课”的基础上,逐渐吸纳经史词章,立为“小课”。据工部侍郎、浙江督学使者张沄卿记述,其兄张致高自道光三十年(1850年)任上虞知县后,即效法各地,在经正书院推行“小课”改革。

  众所周知,上虞经正书院在古县城(丰惠)城东,始建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由知县杨溯洢、教谕徐廷銮首倡捐廉,全邑绅民捐资创建。至光绪三十年(1904年),知县何金魁改设小学堂(事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浙江巡抚聂缉椝为上虞县经正书院改设小学堂请奖捐资绅士(陈春澜)事奏片》),经正书院一共辉煌了72年,其主要沿革在《上虞县志校续·卷三十七》和《上虞教育志》中有详细记载,在此不复赘言。

  今人想要了解当时书院的考课改革, 重要史料依据就是“课艺”文献。所谓“课艺”,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学刊》。古人每次考课之后,必有课卷,日积月累,师生习作的数量不断上升,其中不乏佳品,所以平均一至五年就会由书院山长或地方官吏进行甄选,刻印成书,从而彰显本院的教学成果和学术水平。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现今课艺文献存世量不过两百来种,其中有大部分很少甚至没有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明清书院研究专家鲁小俊教授在《清代书院课艺总集叙录》中收录了现存课艺类古籍196种,其中便幸存有一本光绪时期的上虞《经正书院小课》。

  其实,《经正书院小课》作为本院学刊,历史上出过多期。据史料记载,道光时就已有过,张沄卿曾亲眼目睹,但今已散佚。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书名不同,所以无法检获,比如杭州崇文书院,其先后所编小课就有《敬修堂词赋课钞》《崇文书院敬修堂小课甲编》《崇文书院课艺》等不同名字,需要结合时代一一甄别。

  如今幸存的这本《经正书院小课》由上虞知县徐榦选订,成书于光绪七年(1881年)。次年,他又编成《上虞诗选》四卷,集诗五百余首,并在序中专门提到了《小课》的事情。友人知道我在点校光绪版《上虞诗选》,特地从外省图书馆拿到了光绪版《经正书院小课》影印件,作为参考资料。

  对于徐榦,我曾多方搜集过有关于他的资料,其中最详细的要数民国二十六年《重修邵武县志·卷廿八》:徐榦,字小勿,优贡生。幼承家学,精于书法,后朝考二等,分发浙江,历任上虞、嵊县知县,为人怜才爱士,好辑古今名著,解组后卒于浙寓。据《上虞县志校续·职官表》记载:徐榦于光绪五年六月起任上虞知县,至光绪七年四月由唐煦春接任,前后共计两年。虽然任期短暂,但他公务之余诲人不倦,为上虞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近十万言,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上虞诗选》和《经正书院小课》。

  光绪版《经正书院小课》由张沄卿、徐榦分别作序,共分四卷,收录律赋37首,策文杂记12篇,试帖体诗116首,古近体诗280首。内容主要涵盖东山、凤鸣山、夏盖山、兰芎山、覆卮山、蔡墓山、曹娥江、白马湖、梁湖渡、双笋石等虞城山水,舜庙、舜井、曹娥庙、金罍观、始宁墅等名胜古迹,舜、王充、谢安、曹娥、嵇康、孟尝等乡贤名士以及绝妙好辞、合浦还珠、谢道韫咏絮、谢灵运覆卮等文史掌故,虽然创作时间大多限于清晚期,文体庞杂不一,内容也多有应试空洞之弊,但辑成如此规模,已是蔚为壮观,尤其本书中大量关于上虞的史料,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光绪版《经正书院小课》的作者约有45人,作者的功名从贡生到进士参差不齐,其年龄、水平也各有不同。本地现存史料对这些人的记载十分简略,以曹官俊为例,《上虞县志校续·选举表》只记载他是光绪十一年(1885年)拔贡,于是笔者找到了有详细个人介绍的《清光绪十一年乙酉科浙江拔贡硃卷》:曹官俊,谱名永懋,字个臣,号竹轩,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生,县学优廪生。其三十三世祖为曹盱,后自曹江迁至象山一带,是为皂李湖开创者之一曹廷洪的后代……依照惯例,本书中所有学人必然都有硃卷,如果爱好之人想要一一细考,这是最简单的方法。当然,卷子未必全部存世,除此之外还可以搜寻家谱、文集、行状、墓志铭等各种线索,从而进行综合考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4-11-26 14:43 , Processed in 0.05938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