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94|回复: 1

上虞日报:山村小庙深藏大书家手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5 14: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董国光
山村小庙深藏大书家手迹


  上浦镇渔家渡村东南庙山脚下,有一座不起眼的朱光庙,近日笔者进去一逛,发现石柱上的楹联,竟然是罕见的金梁、何丰林、陈中岳等几位著名书法家的手迹,颇感吃惊。这几位书法家在80多年前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为何会在这不起眼的小庙里留下珍贵的手迹呢?

  仔细数读,发现庙内有八副楹联。大门外的楹联是金梁写的“王臣左右二千石,古渡东南第一家。”作者金梁(1878-1962),号息侯,杭州人,寄居北京。光绪三十年(1904年)进士。历任京师大学堂提调、内城警厅知事、民政部参议、奉天旗务处总办、奉天新民府知府、奉天清丈局副局长、奉天政务厅厅长、蒙古副都统、清史馆校对、北洋政府农商部次长等。工书法,擅篆、籀,著述丰富。看金梁的这幅篆书,不刻意安排,任笔挥洒,以露锋为主,整体充满了动感和欹侧之势,显现了金梁超前的创新思维和构图理念,塑造了极具想象力和自由性的篆书风格。

  进去门廊的楹联是“平畇周井里,明德汉衣冠。”这副楹联的落款无法辨认,按位置和书体来看,绝非等闲之辈所书写。

  庙外廊石柱阴刻“可读可耕先民是式,以享以祀田祖有神。”落款是何丰林。何丰林(1873-1935),字茂如,山东平阴县人,天津武备学堂毕业。曾任北洋常备军左翼步兵第九营营长、陆军第四师第七、第八旅旅长、浙江宁台镇守使、淞沪护军使兼第6混成旅旅长、浙沪联军第1军司令、北洋政府的军事特别法庭审判长、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首席参议。1935年去世,追赠其为陆军中将。

  再进去是庙正殿,一楹联是“地並昌安崇庙貌,集歌康乐戴神庥。”陈中岳撰并书。陈中岳(1897—1965),字嵩岩,一字诵洛,浙江绍兴人,著名诗人。曾任天津县长,天津城南诗社社长,在盐务总局属下历任四川、河南、两广、福建等地盐务局长,抗战胜利后曾任盐务总局派驻京沪、华北专员。陈涌洛著述颇丰,出版有《侠龛诗存》《侠龛随笔》《转蓬集》《今雨谈屑》《南归志》等著作。

  其他还有四副“本愿皈依西天咫尺,众生普度南海归来。”“子姓庆衍蕃盈升盈匊,母仪胆雍肃在朝在宫。”“桑柘四围社鼓村箫迎太守,枌榆十里灵旗羽盖忆西京。”“俎豆重先贤五十服官盖谓功名真晚达,□□□异境□千选胜本来香火有前缘。”落款字迹漫漶无法辨认,但从笔迹气势来看,书者肯定非大家莫属。

  难以想象这么偏僻的小庙有什么来头,竟然让这些风云人物为它亲笔写下楹联?笔者采访几位村中长者,又查找家族资料,逐渐对朱光庙有所了解。朱光庙是渔家渡村的土谷庙,祭祀的是汉朝会稽太守朱买臣,始于元朝。朱买臣字翁子,江苏人,汉武帝时为中大夫,累官至会稽太守、主爵都尉,位列九卿。《三字经》中“如负薪”,说的就是朱买臣家贫,卖薪自给,每日砍柴,置书树下而读的故事。朱买臣五十岁为官之前日子过得非常贫穷,但非常有志气和勤奋读书。他的这种学习精神和后来的衣锦还乡成了人们模仿的精神榜样。这大概就是村人为什么为祭祀他这个会稽太守的原因之一吧。庙原先在金竺坞右边山脚。明朝隆庆年间移建。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村人董篑山出资进行修葺扩建。每年正月十一日,村民集会到庙祭祀。根据楹联的题款时间看,朱光庙在1935年进行过维修,这批楹联也正是在这个时间段刻上去的。至于当时何人能请来这批书法大家,还没有找到当时修缮的碑刻资料,至今是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5 14: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syrb2018060500005v02n.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4-3-29 08:15 , Processed in 0.05307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