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65|回复: 0

越地民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21 08: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越地民谣

  王敏红教授
  ——王敏红教授访谈
  今年1月,《越地民间歌谣研究》作为绍兴水文化研究丛书之一,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9年,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王敏红申报课题《越地民间歌谣研究》,获得“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立项资助。
  经过两年多收集、阅读、研究和写作,去年6月,该课题通过专家鉴定,成书出版。
  全书共7章、25万字,较全面呈现了越地民间歌谣全貌,是我市首部民间歌谣研究专著,填补了一项学术空白。
  源远流长
  ●记者  周国勇
  
  源远流长
  记者:为什么想做这个课题?
  王敏红:主要是出于对水乡歌谣的一种情结。我老家是在斗门镇,门口有小河,小河边上是青石板铺成的老街。小时候经常在街上玩,一边玩一边吟唱一些童谣。这么多年过去了,总觉得绍兴歌谣特别美,总想留住它们,为它们做点什么。
  记者:做的过程怎样,有什么事情让你觉得特别难的,或者特别难忘?
  王敏红:还比较顺利。因为没有太深理论性的东西,也只是比较基础性的工作。但困难也有,因为我是教语言的,文学的一些东西怎么写,有个学习的过程。比如首先要看《中国民间文学史》,以便了解相关的研究方法,和中国民间文学发展的大致脉络。还要看些有关歌谣研究的论文,等等。
  记者:能否简单介绍下绍兴民间歌谣的发展过程?
  王敏红:有记载的最早的越地歌谣,是东汉赵晔《吴越春秋》所载的《作弹歌》,也称《断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从记载看,此歌产生于黄帝时代,是一首原始的狩猎歌。由此可见,越地民间歌谣的源流是非常长的。
  以先秦越歌为源头,越地民间歌谣在其后的发展中如潺潺江流,不断汇聚而壮大,成为全国范围内的重要歌吟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产生了不少优秀之作。如秦汉时期的《越谣歌》、《葛絺歌》、《会稽童谣》和《会稽童谣歌》,其中后两首是有记载的越地最早童谣;六朝时期的《山阴民为丘仲孚谣》、《民为谢灵运遥》;唐五代时期的《山阴老人谣》、《鉴湖狂人诗》、《吴越王还乡歌》;宋元时期的《金腰带,银腰带》、《越人为尹焕歌》、《绍兴孝妇歌》等;明代的《颂汤绍恩歌》、《朱血谣》、《越州歌》,等等。
  如果说之前各个时期所流传下来的越地民间歌谣还是星星点点的话,那么从清代开始,它已经是繁星满天、繁花似锦了!现存歌谣中的大量作品,都已经在清代流传,如时政类歌谣中有不少反映太平天国起义的、反映辛亥革命前夕反清斗争的,生活类歌谣中有反映清代科举考试、习俗民情的。更为可贵的是,清末已有了歌谣集,如范寅的《越谚》、越州社编的《最新妇孺唱歌集》。清代和民国时期的越地民间歌谣数量多、质量高,内容丰富,表达生动,具有十分珍贵的研究价值。
  记者:总体上,绍兴民间歌谣具有怎样的特点?
  王敏红:从内容题材上看,主要还是反映了越地的人、事、情、景等等风土人情,集中体现出越地的一些特色。绍兴人的精神气质有刚烈的一面,被称为“胆剑精神”,所以有些歌谣非常高亢激烈。但也有水乡比较柔美的一面,这在歌谣里面也能体现出来。从文化考察角度看,也反映了越地的历史发展,是越地历史发展的见证。
  方言的诗
  记者:民间歌谣几乎已从我们生活中远去。再研究民间歌谣,对当下有哪些作用或者价值?
  王敏红:作为民间文学的一种,民间歌谣首先具有文学的价值,其中的教育价值尤其值得一提。现在生活中非常有童趣、来自民间的东西非常少了,因此越地民间歌谣可以在儿童中间推广一下,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同时使歌谣特别是童谣、儿歌能够流传下去。
  其次,因为是“方言的诗”,越地民间歌谣在越地方言研究上的价值也非常重要。比如越地民间歌谣保存了很多越地俗语,其中很大部分是现在已经不用或者已经很少使用的俗语。
  更重要的,是越地民间歌谣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从中可以看到很多历史的信息。上古时期的越歌主要有西汉刘向《说苑》中的《越人歌》和东汉赵晔《吴越春秋》中的《越王夫人歌》、《采葛妇歌》、《军士离别词》等。《越人歌》是首语言优美、节奏协和、意境深远的古老情歌:“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反映了当时越人的生活情态和爱情追求。后三首则表现了越王勾践复国过程中的一些情景,具有很强史料价值。《越王夫人歌》又称《怨歌》,著录于《吴越春秋》卷七《勾践入臣外传》,反映的是勾践夫妇及大臣范蠡等人入吴为奴,在渡江离国之时,越王夫人在船头的哭诉:“仰飞鸟兮乌鸢,凌玄虚兮翩翩。集洲渚兮优恣,啄虾矫翮兮云间……”倾诉了她撕心裂肺的痛楚,也表达了“去复返兮于乎”和“愿我身兮如鸟”,希望早日冲破吴国樊笼雪耻报吴的心愿。
  又如《越歌百曲(续编)》中的两首《十勿防》,其一是:“一勿防,府衙改作都督堂。二勿防,章介眉坐班房。三勿防……”,讲的是辛亥革命绍兴光复后王金发因政策上的一些失误,引起社会不满的情况,从反面让我们了解、认识了那段历史。
  记者:关于越地民间歌谣的研究,是否还有不足的地方,或者学术空白点?
  王敏红:文学特色方面,如果是专业民间文学研究的人去写,可能会更专业。还有历史文化价值方面,我在书中只列举了8个方面,其实还有很多可以挖掘。比如关于越地的生产劳动,歌谣里面也是反映得很丰富的。
  再有就是新时期,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新产生的民间歌谣,需要有人去收集、整理,把这段内容接上去,宜由有关部门出面来征集,因为民间歌谣征集不是一两个人能做起来的,要很多人力物力,加以系统收集、整理、研究。
  另外,我希望在保存的同时,有关部门也能有所选择地采用现代化设备,比如录音、录像等,将一些歌谣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留给我们的后人。相对纸面上的,这更鲜活生动,是非常有意义的。
  记者:研究了这么多民间歌谣,你怎么看待这些民间歌谣?
  王敏红:越地民间歌谣是用绍兴方言来表达的,是绍兴人写的诗。是非常原始的、不经过文人雕琢的一种即兴创作,它们的作者真正来源于民间,所以是非常淳朴的文学形式,因此我们都称它们为“水乡天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4-11-30 06:52 , Processed in 0.05970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