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57|回复: 0

重拾失传老剧种的哑目连“夫妻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12 10: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重拾失传老剧种的哑目连“夫妻档”
纪录片即将开拍,眼下还缺一个排演地


  近日,记者从区文化馆非遗中心了解到,上虞哑目连纪录片拍摄已正式提上日程。“哑目连,全剧没一句念白,完全凭身段、手势、表情表演,很少有文字记录,更说不上剧本,很容易失传,拍下来很有必要。”娄素芬和高伟海分别是哑目连的省级和市级传承人,巧的是,他们还是一对“夫妻档”,在第一次受邀与浙江工业大学纪录片摄制团队接触时, 两人都很兴奋。据了解,这距离上一次哑目连仅有的拍摄记录,已时隔33年。

  让上虞哑目连不再沉默失声,让更多人了解这一流散在乡土民间的独特剧种,是娄素芬和高伟海这对传承“夫妻档”的多年心愿。

  家中兄弟姐妹的童年游戏

  “目连戏很特别,一个剧种就一个戏,就叫《目连救母》,很多地方都有演,但都是开口戏,像绍兴很多地方就用绍剧唱,单单上虞的不开口,所以叫‘哑目连’。”娄素芬今年53岁,在她眼里,“哑目连”因为不开口,更偏重肢体、表情的表演方式,恰恰最合小孩子爱模仿爱表现的心性,“家里兄弟姐妹多,小时哥哥扮无常,姐妹们就演观音,演小鬼,互相逗着玩。”

  可以说,哑目连勾连着娄素芬很多童年的回忆。她告诉记者,家中祖父、父亲都是居家道士,遇有人去世,他们就跟着道士班奔赴各家操作法事、做道场,这当中除了诵经,还要唱绍剧,所以吹拉弹唱都要拿得下。耳濡目染,家中兄弟姐妹也颇有这方面的天赋,其中做道场用的很多乐器与目连戏的相通,如板胡、唢呐、锣鼓、目连号等,他们往往一点就通。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小时的娄素芬对于流传乡间的鬼神之说,总觉得有趣要多于敬畏,“无常伯伯头上的一顶白高帽,就是我们用白纸糊的,手里一把破芭蕉扇,还有一身粗布烂衣,也是家里翻出来的,眉毛就用锅灰涂……”

  据了解,哑目连一般在农历七月半前后演出,传说每年的这个时候鬼门关打开,生前死于非命的众小鬼们(如因火烧水淹上吊等致死的)会集体来到人间,为防止他们作恶,就演戏给他们看,以保一方太平,所以又称“哑鬼戏”。而娄素芬口中的“无常伯伯”就是按阎王牌票前去人间捉人的,角色相当于“捕快”。在鲁迅先生的《无常》一文中,也说他“爽直,有人情”,办事公正,举止诙谐,所以大家看到他,既紧张又高兴。

  珍贵的现场记忆

  “等我长大懂事后,各地‘哑目连’已经很少演了。”据娄素芬回忆,她参与的仅有的几次现场演出,最近的一次发生在15年前,是在丰惠一个村,丈夫高伟海则于1998年曾在梁湖禄泽村演出过,此后就没有了。但当时两人都是作为后场的乐队,负责吹拉弹,没有正式登台表演过。不过夫妻俩都是有心人。台上演员脚步怎么走,表情怎么演,灯光怎么调,乐队怎么抑扬配合,两人多默记在心。

  娄素芬说,这也是兴趣所致。据她讲,《目连救母》概括起来其实比较简单,说的是目连母亲刘氏大做恶事,甚至以狗肉馒头斋僧。于是,刘氏被阎王派鬼卒用五管镋叉攫走,投入十八层地狱。目连自己则是一位得道高僧,在阴间追寻母亲下落,最后救出母亲。但这个戏的有趣之处不在于此,多在目连为救母亲,在天堂、地狱、人世游走时一路的见闻。

  所以,这个救母的故事很长,加起来有100多出小戏,其中有不少离题万里,插科打诨的。正如周作人在《谈“目连戏”》一文中所言,“我们如从头至尾地看目连戏一遍,可以了解不少的民间趣味和思想。”如《送夜头》,焚化纸锭送鬼的刘氏家人,受无常暗中屡次戏弄,吓得魂飞魄散;《饿鬼抢食》,一群饿鬼一见酒食,口流涎水,你抢我夺,狼吞虎咽,让人忍俊不禁;《大头鬼戏柳翠》,大鬼小鬼间的戏弄与被戏弄,鬼的恐怖荡然无存;而《男吊》则颇有杂技意味,男吊调吊者要在两环吊绳间悬空转身、转圈,仰躺……共计七七四十九吊,中间无任务防护措施,全靠一身硬功夫。

  高伟海告诉记者,哑目连如果完整地演下来,演上三天三夜也未必演得完。就他记得的,多是从前一天太阳落山一直演到次日清晨太阳升起,演一个通宵。因一场戏首尾两次看到太阳,所以又叫“两头红”。演出途中,大家往往看看天快亮了,就会适当地作下挑选删减,然后奔向结局,所以出数并不固定,相对自由。

  传承排演场地难寻

  不仅如此,夫妻俩还一同拜访讨教过很多当年有表演经验的老艺人。而随着今年正月初五王浩泉老人的去世,早年的老艺人群体也基本谢幕。万幸的是,1985年,时上虞县文化馆得风气之先,在全县范围内召集人,将之前有演过目连戏经验的人聚集起来,凑成了一个班子,成全了一次表演,保留下了一盘录像带,现在放在非遗馆播放。这一盘录像带此后成为上虞“哑目连”成功申报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重要资料,也被娄素芬和高伟海视为不可多得的珍宝。其中的《观音坐台》《阎王发牌》《夜魃送牌》《送夜头》《大头鬼戏刘翠》《女吊》等20出小戏也成了他们反复研习的范本。另外,他们也从网上查找别地目连戏的相关记录和视频资料,看到好的,也会试着借鉴过来。

  毕竟独木难成林,这些年,夫妻俩还在区文化馆的全力支持下,收起了徒弟,开起了哑目连文化艺术传播公司,专门致力于哑目连的保护、传承和推广。据了解,在他们现有的9个徒弟中,年纪最小的刚满20岁,最大的50出头,中间亦不乏80、70后。去年10月,在“浙江好腔调·会稽清影”绍兴市传统戏剧展演中,师徒联手为观众奉上了一台特别又精彩的表演。

  这当中,也有让夫妻俩犯难的地方,就是排练场地难寻。原来排演场地借租在一处政府楼上,但目连号一吹,锣鼓一敲,动静太大,影响到周边人的工作,无奈只好搬离,目前暂居在一家搬空的印染厂。但印染厂迟早要拆,也不是长久之计。娄素芬坦言,社会上对哑鬼戏还是有点忌讳,所以找到一处合适的排练地就更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4-11-26 13:52 , Processed in 0.06082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