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正月十三至十八日和农历十月十七日是崧城庙最热闹、兴盛的时候。
凡正月十三至十八为崧厦传统的元宵灯节,即崧城庙会。从正月十三开始沿街每家店铺门口挂灯结彩,整条牛市街至崧城庙门前广场聚集了从绍兴、余姚、百官等地赶来设摊的商贩,吸引了周围众多百姓前来购物、观灯、看戏、凑热闹,白天、夜晚在庙中戏台上演出传统绍剧、越剧等节目,热闹隆重、场面活跃。
2009年6月“崧城庙会”(与五龙庙会、相公庙会、朱天庙会并称崧厦四大庙会)此项民风民俗被列为上虞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至今,崧城庙会规模不减,每当这时,晚上牛市街车水马龙、人头攒动,被挤得水泄不通。庙内香火袅袅、祈祷告福;庙外道地(即庙道地,也称石板道地,是旧时崧厦唯一的民众文化娱乐场所)则搭台演戏,会上各种节目纷纷上演,百姓们踊跃参与,盛况空前,最多时人数达到七八万。
不仅如此,崧城庙会的祭祀仪式和活动都要在“庙道地”里集中进行,然后过街穿巷前往各村各堡巡游。庙会上,多种节目活动先后呈现,有踩高跷、火流星、甩彩瓶、戏耍汤叉、木头人摔跤等等,大多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带给百姓无限精彩。农历十月十七日据说是庙内大王菩萨的诞辰日,百姓插香点烛、叩拜神灵,以示敬仰纪念,还会求签测算自身凶吉祸福,年年都是如此。
在崧厦,百姓对于大王菩萨——袁崧的传说、趣闻可谓耳熟能详,一直在民间流传着,从中包含了百姓对袁崧的虔诚之心。
相传清顺治初年,有众多盗寇盘踞于海上,随潮出没,掠抢余上(余姚、上虞)两地,来势汹汹。当时崧厦乡贤俞得鲲、章振宇率百姓奋起抗击,以保乡邻安危。正在双方激斗之时,忽然间四面飞沙走石、遮天蔽日,隐约于半空之中,出现一个金盔绛袍之神,他挥剑长驱、怒目圆睁。贼寇们大呼“崧城菩萨饶命”,说罢相继而逃,之后不敢来犯。
又康熙初年,三藩作乱,沿海一带寇党聚集,当地百姓多避入崧镇。贼寇久闻崧镇古今之繁华而企图来犯,然乡民早已做好了防备。一夜,辽阔无际的后海一向平静,只有海风轻轻地吹过芦苇所发出的沙沙声,此时群寇悄然登岸,乘着黑夜直奔崧镇。忽然眼前出现一个金盔绛袍的神人拦住去路,群贼大惊,吓得魂飞魄散、落荒而逃。崧镇因而无恙,乡井无不称奇,都认为是崧城大王菩萨在显灵保护。从此“只乱天下、不乱崧厦”一说在民间广泛流传,直至现今仍在传颂。
正因为崧城菩萨神通广大,在崧厦民间流行一种习俗:凡家中有人过世,家人想到的头顶要事,就是在第一时间赶往崧城庙向大王菩萨点香烛,祈求菩萨保佑死者安息、家人平安。虽是一种迷信表现形式,但从中体现了百姓的传统习俗和对大王菩萨的尊重、敬仰。
千年古镇崧厦因“袁崧筑城”而得名,遗留尚存的崧城庙如今早已远近闻名,它是教育后人爱国爱乡的场所,也是人们精神文化的寄托之地,现今,对于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传承地方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