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发展“点亮一盏灯”爱心团队的建议(四)
掌声响起来 我心更明白 ——关于点亮一盏灯的几点建议 作者: 何建国 沈卫莉 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流传到遥远的后世。这是莎士比亚的名言。 当公益这一美德已经成为公识时,当一盏灯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我们更需要清醒头脑,只有直面这盏点了近3年爱心灯的生存现状,才能让它点得更亮,点得更久。 一 关于身份认证 名不正,则言不顺。一盏灯现在是“已经生了3年,但还是个没身份证的尴尬孩子”。眼下,一盏灯的登记注册等一系列的手续需要抓紧办理。 从一盏灯火到万家灯火,现在的一盏灯要做大做强,必须要成立一个民间公募基金会,但是要走到这一步还有遥远的路途。我们的文化里不缺慈善传统,缺少的是合理的慈善制度。 从内部运行来看,一盏灯爱心组织眼下到了制订一个章程的时候,它相当于是一盏灯的“基本法”。机构名称、运作模式、组织架构、人员组成以及对内部人员的一些规章制度。 尤其必须强调的是,志愿者不能以一盏灯名义办理个人业务,不准以非爱心目的或附加其他目的进入一盏灯,等等,对违反组织规章制度和规定的要做警告处理,严重的劝其退出,等等。 二 关于“走稳走好” 走稳指的是公益组织的公信力和透明度。走好指的是公益组织的发展前景。对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厘清以下几点: 一,更好地财务公开。走稳的唯一指向财务公开,最近官办的公益慈善机构频发丑闻,难道民间的公益机构一定不会吗?善款的去向,一直是许多捐赠者最最担心的问题。一旦工作稍有疏漏,这一根基遭到质疑,组织就会就毁于一旦。 具体到一盏灯爱心团队,它接收到的款项或者实物,务必一笔一笔在网站上公示,及时更新,至于它的去向,最好有每个受捐者的签名和手印。 对于没有具体指向的捐款或者捐物,捐赠给谁?为何捐赠?也要有一个简单的说明。因为慈善捐赠有一个基本原则:将有限的钱使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发挥它的最大价值。 二,产生的办公费、交通费等怎么办。随着一盏灯的影响力扩大,工作人员仍然全部实行义务劳动?还是报销部分交通费?有时还会产生一定的办公费用。这些费用怎么办?是否需有一个长远规划。 三,公益活动中出现意外怎么办。工作人员在前期调查摸底或做公益活动过程中,万一出现一些意外事故,又该怎么处理?我们建议志愿者可否自愿签订一份志愿书,承诺万一出现意外与一盏灯组织无涉。 四,如何更好地筹集善款。对非公募基金而言,最大的困扰是善款从何而来?志愿者多是凡人,捐款赠物能力有限,能否形成投资与慈善管理双轮驱动下的新模式,有没有可行性。当然这一问题可以稍缓——在制度完善,走上轨道后再考虑。 五,一盏灯爱心团的公益理念需要更加具体可感化。李连杰的壹基金的口号是:1人1月1块钱。具体的意思是: “1人”是在说人人参与,“1月”是在说持续,“1块钱” 是在说不要让做慈善成为大家的负担。只有这种全民慈善、重在参与、持续发展的理念,让民间公益组织有持续发展的潜力。 三 关于管理团队 眼下一盏灯爱心团队靠董国光以及几位骨干在“战斗”,随着名气较隆,公益拓展面越来越广,事业的发展到了亟需扩大志愿者和管理人员的时候,团队建设显得无比重要——要让志愿者进得来,留得下,成为一盏灯的铁杆粉丝。 而如何才能进得来,留得住?这对团队和团队负责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以为,管理团队负责人必须具有人格魅力:包括无私奉献精神;高效的工作能力;恒久的坚持力忍耐力;有容及大的开放性,等等。人格魅力绝不是靠包装策划出来,必须点滴积累,长久努力所致。 在这里,我们特别强调有容乃大的重要性,作为一家民间组织,它与官办的或者其他的民办公益组织不要有门第之争,不要有地域之争,不要怕被人抢了风头,做公益事业原本奉献的就是一颗爱心,只要达到助人的目的即可。 四 关于媒体宣传 民间公益组织在初创时期,需要火力集中猛烈的媒体关注,这无可厚非。但当组织渐入佳境,尤其是荣誉接二连三地降临,掌声持续地响起时,这时对媒体宣传也需要微调,最好的应对之举是对媒体对权力保持不即不离。 “不即”指的是不要主动迎合权贵,或者成为权力的附庸。民间公益组织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只有善行才会为你带来声誉,反之,则会声誉遭到诋毁。
“不离”指的是在当下的国情市情下,民间公益组织在不违背独立性的原则,也可以适当配合权力或者媒体做些事情,以达到双赢的效应。 在具体的媒体宣传方面,个人认为宣传策略也可以再有所提高。总是扶贫问寒,时间一长,媒体市民都会感到公益疲劳。 这就需要一盏灯在做公益活动时,一,要找一个契合的时间点,点燃市民的热情和关注度,譬如六一、七一、八一、九一等常规节日;或者是一个新闻事件的延伸,如吕红的演唱会;或者是一个灾害后的救助,只有如此,一盏灯的公益活动才能一呼百应。 二,当一盏灯在网上遭遇质疑或者网络暴力时,对于网络帖子上提到的具体事实,不能“只处理、不发声”或“先处理、后发声”,要在第一时间用事实说话,澄清事实真相,以迅速消除负面影响,不要让它扩散蔓延。对于一些道德评判类的帖子,则可以置之不理,不要做无谓的辩解。 三,一盏灯的媒体宣传不仅要聚焦于个人,更要聚焦于志愿者和管理团队,挖掘志愿者中的闪光点,只有如此,才能广泛地调动广大志愿者的积极性。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坚信一盏灯的明天会更亮。 2012年5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