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最新报告,今年为史上第九热2012 地球很热
世界气象组织28日在总部瑞士日内瓦和卡塔尔多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同时发布了2012年前十个月全球气候报告。报告称,2012年有望成为有记录以来十大最热年份之一。高温、干旱、洪水、北极海冰范围创新低等成为今年全球气候的标志性注脚,表明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刻不容缓。 今年地球热度不减 11月26日至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八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八次缔约方大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近200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会议,商讨与《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相关的议题。 《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定于2012年年底到期,而与会发达国家内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就第二承诺期的细节仍然分歧颇多。 作为全球主要碳排放实体,美国和欧洲联盟表态,不会对2020年以前削减温室气体排放作出进一步承诺。绿色和平组织气候问题专家马丁·凯泽认为:“形势令人绝望。” 世界气象组织在这一时刻发布报告,目的就是为了提醒世界各国,不管各方分歧多大,应对气候变化,全球不能再犹豫。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米歇尔·雅罗28日在发布报告时盘点2012年全球气候状况,称“炎热”成为今年的气候关键词之一。 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说,2012年1月到10月的全球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比1961-1990年的14.2摄氏度的平均气温高出约0.45摄氏度,在有气温记录的1850年以来的相同时间段内名列第九。预示2012年有望跻身有记录以来“十大最热年份榜”。 报告指出,2011年10月开始发生的拉尼娜现象持续到2012年4月,使全球气温下降;但5月以来全球陆地和海洋气温逐渐升高,2012年5月到10月的气温创下有记录以来同时段第四热的纪录。 拉尼娜现象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同时伴随着全球性气候异常。 报告称,除澳大利亚和中国北方部分地区等少数地区之外,全球大部分地区在2012年前十个月都在“变热”——经历了高于平均气温的情况。 对此,米歇尔·雅罗说,澳大利亚是典型的拉尼娜现象;而中国北方的情况,由于范围有限,目前尚未有确切的解释。 雅罗说,虽然今年年初出现热带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大范围水温异常降低的“拉尼娜”现象,但这“没有改变潜在、长期的温度升高趋势”。究其根源,这一势头缘于人类活动引发的气候变化。 北极海冰急剧减少 世界气象组织在报告中指出,今年北极海冰融化面积超过1183万平方公里,大于美国国土面积。这一组织认为,海冰面积急剧减少是2012年最值得关注的极端现象之一。 米歇尔·雅罗说:“今年北极海冰以惊人的速度融化,凸显地球海域和生物圈正在经历的深远变化。气候变化正在我们眼前上演。” 世界气象组织证实了美国国家冰雪数据研究中心今年9月发布的数据,认定北极海冰范围创新低为全球敲响警钟。 美国国家冰雪数据研究中心9月19日确认,1979年开始记录卫星数据迄今,北极海冰范围9月16日创下新低,面积为342万平方公里,是1979年至2000年平均水平的大约一半。 “8月,北极海冰范围平均每天缩小将近9.2万平方公里,”报告说,“这是有记录以来,8月份北极海冰的最快消融速度。” 报告特别提及格陵兰岛,说那里5月达到24.8摄氏度的高温。雅罗说,北极和格陵兰岛冰原融化速度较5年前预期更快,这一趋势不但持续,而且速度加快。 米歇尔·雅罗说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持续上升,达到有史以来最高程度;如果这一趋势延续,海冰将会继续融化。 一份11月27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冻土层消融会显著加速全球变暖。 与气温升高导致冻土层消融、释放甲烷、进而再次推动全球气温升高类似,北极海冰融化,会向全球气候体系释放更多热量和湿气,甚至关联格陵兰岛冰面下永久冻结带内的甲烷气体外溢,加速全球变暖。 海平面上升超预期 3名分别来自德国、美国和法国的研究人员11月28日在英国杂志《环境研究通讯》发表研究报告,说气象卫星检测数据显示,海平面正以平均每年3.2毫米的速度上升。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7年发布的第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推测,截至2011年,海平面以每年2毫米速度上升。 也就是说,最新测定的海平面上升速度比IPCC预估的快60%。 美国时代分析公司分析师格兰特·福斯特说,“如果大家询问最了解情况的人,大概多数认为海平面到本世纪末会上升接近1米”,新数据支持这一观点。 另一名研究人员、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所长汉斯·约阿希姆·舍尔恩胡伯说,海平面本世纪至少上升50厘米至1米,如果温室气体排放剧增,可能更高。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007年报告预估,如果不考虑格陵兰岛和南极洲冰原融化可能加速、给海洋增加更多静水,海平面本世纪将上升18至59厘米。 福斯特说,在一些低海拔地域,如孟加拉国和太平洋岛国,不少住宅所处位置距海平面低于一米。这意味海平面上升后会淹没一些土地,催生数以亿计“气候难民”。 他警告,这将触发争夺资源的战争和冲突。 对日本首都东京、美国第一大城市纽约等沿海大都市而言,会在“桑迪”那样的飓风袭来时感受海平面上升危害,最坏情况是全城进水。 福斯特说:“每次大的风暴出现,海水上涨,倒灌风险变大。大家可以想象,对纽约和新泽西州来说,如果飓风引发的洪水深度将近1米,破坏力可能更强。”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格兰瑟姆气候变化研究所主管布赖恩·霍斯金斯教授告诉路透社记者,福斯特等人报告所着重的内容,不少同行同样想过;海平面上升的危害比人们想象得更大,“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预估远非危言耸听”。 研究报告第一作者舍尔恩胡伯说:“全球变暖没有减速,没有低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预估。” 极端天气频频发生 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还显示,2012年全球各地都有极端天气事件发生,但北半球一些地区受多种极端天气影响。例如极寒天气在1月底到2月中旬影响欧亚大陆,而3月到5月美国大陆和欧洲又出现众多的单日同期高温纪录;中国南方部分地区四五月份经历了32年来最强降雨;而云南和四川西南部在冬春两季经历了严重的干旱。 报告同时提及非洲西部、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等地今夏遭遇的洪灾,以及风暴等极端天气灾害带给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海岸的破坏。 世界气象组织数据显示,大西洋飓风季的飓风数量连续第三年高于平均值。通常情况下,大西洋飓风季每年有11个获命名的风暴,而过去两年间分别有19个和18个,今年迄今有19个,其中10个为飓风。 飓风“桑迪”,是形成于大西洋洋面上的一级飓风。10月24日起,“桑迪”袭击了古巴、多米尼加、牙买加、巴哈马、海地和美国等地,造成大量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在牙买加,“桑迪”登陆后造成狂风暴雨;在古巴,“桑迪”造成11人死亡以及21.21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在海地,“桑迪”造成44人死亡,19人失踪和12人受伤。 10月29日,“桑迪”在美国新泽西州登陆,之后横扫美国东海岸,使美国东部地区遭遇狂风暴雨、暴雪及洪水灾害,并引发了大量停电断水、通讯中断事故和一些火灾和交通等方面的事故,导致800万居民无电力供应、113人死亡,毁坏大量设施、房屋、建筑物,使得数十万人无家可归,造成重大损失,经济损失达到620亿美元,成为美国史上损失最惨重的风暴之一。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大楼也受损关闭。 除了飓风,美国今年还遭遇了历史上最干旱、最炎热夏季。在过去的这个夏天,美国本土48个州中,将近三分之二遭遇干旱,多个州创高温纪录,数十人因高温死亡。 在俄克拉荷马州,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在7月达到46.1摄氏度,一些路灯的塑料灯罩甚至“熔化”变形。 美国大气管理局国家气候数据中心的报告说,美国玉米和大豆种植带遭受重创,草场和牧场以过去18年少有的速率退化。 美国大气管理局国家气象数据中心专家杰克·克劳奇认为,今年夏季夜晚和白天气温都高,现象异常,是气象极端指数上升的主要原因。 克劳奇认为,全球变暖导致长期夜间高温,而局部高温和干旱则推升白天气温,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影响增强。 而在逐渐进入冬天的北半球,极端严寒天气也初现端倪。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从11月28日起迎来入冬以来最大降雪。据莫斯科气象部门报道,从当地时间28日13时到29日6时,莫斯科部分地区积雪厚度已达14至16厘米,未来几天可能达到55厘米。全市道路出现严重拥堵。 同时,受强烈低气压影响,日本北部北海道地区太平洋一侧也出现强风暴雪天气。 正如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米歇尔·雅罗所说:“气候变化正在我们眼前发生,这一趋势还将持续。” (据新华社、央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