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22|回复: 1

不要D挡开到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22 07:4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清莲 于 2012-11-22 07:51 编辑

不要D挡开到底
自动挡汽车的驾驶技巧
  汽车的普及化,使得自动挡汽车再也不是“高级”轿车的代名词了。不过,同自动挡汽车普及程度相比,人们对自动挡汽车的驾驶认识就显得有点“捉襟见肘”了。有些新手开自动挡甚至是D挡开到底,这样不仅对汽车有损伤,也会带来一些安全隐患。
  自动挡不同挡位的不同功用
  很多人都简单地认为,开自动挡汽车时,挂D挡前进,挂R挡倒车,挂P挡停车,没什么大不了的!可如果真的如此简单,那自动挡汽车的其他行驶挡位都应取消了才对。认为自动挡就是“全自动”,是不少车主的一个错误认识。其实,在开自动挡汽车过程中,特别是在上山、爬坡的时候,驾驶者应该将D挡到底的习惯改过来。尤其是汽车在爬陡坡时,仅仅使用D挡,驾驶者会明显感觉汽车比较“肉”。这个时候不妨退后一挡,采用爬坡挡(变速杆底座上标识为“1”或者“L”、“2”)爬坡,汽车不仅跑起来会非常有力,而且会更加轻快。如果一味地坚持使用D挡行驶,会增加发动机损坏的可能性,而且油耗也会加大,发动机积炭还会增加。
  另外,在下坡的时候,挂D挡连同一直用踩制动的方式下坡,会增加制动器的磨损,长时间用刹车,会使制动系统过热,从而造成刹车效果减退,影响安全。这个时候就可以采用制动器和低挡交叉使用,减少制动器的磨损。汽车在市区拥挤路面一直以低速行驶时,可将挡位放在2挡或3挡,这样可使加速更快,且避免积炭的产生;当车速超过60km/h以后,使用D挡行驶,不但省油,也不会损害加速性。
  如何玩转“N、P、R”挡
  知道了开车不要D挡到底,另外几个常用的挡位也要熟悉,N代表空挡,用于平直道路上短暂停车时使用;P代表泊车,停车时使用;R代表倒车挡。由于市内开车会遇到频繁起步,这时候短暂停车的技巧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有车友对此进行了总结:停车等待,30秒以内使用D挡+刹车,30秒到1分钟使用N挡+刹车,1分钟以上用N挡+手刹,再长时间等待就可以用P挡+手刹了。
  在遇到红灯或堵车情况下,停车时间在1分钟至3分钟内的,最好把挡位挂在N挡上,这样可以减少油耗,避免变速箱油过热,从而保护变速箱。如果在行车过程中误把变速杆挂到N挡上,也不要惊慌失措,只需要松开油门,等发动机转速降到怠速后,再换入D挡就行了。
  P挡和N挡的作用都是使发动机和车轮传动系统脱离运转,不同的是,发动机停止运转的时候,挂N挡可以随意推动车辆,而挂P挡时,强行拖车,会损坏自动变速器。在上下坡停车时也要注意,不能仅使用P挡制动,要配合手刹一起使用,以免P挡机械锁损坏。
  R挡在使用过程中相对问题比较少,司机朋友自己稍加注意即可。
  “HOLD”、“O/D”也很重要
  除了“D、N、P、R”这些大家熟知的挡位之外,很多自动挡车还有“HOLD”、“O/D”等键,不过很多车主在用车过程中,这几个键代表的特殊功能基本上处于“荒废”状态。
  其实,利用好这几个键,对于特殊天气行车以及特殊路段超车帮助是很大的。为了防止冰雪路面起步打滑,通过利用“HOLD”模式就能轻松实现雪地平稳起步。如果车主要体会手动换挡的感觉,也可以将变速器设置成“HOLD”模式,通过提高瞬间的输出力矩,能够提高瞬间加速能力。
  很多自动挡变速器都有“O/D”超传动比键。启动超比键时,传动即进入超传动比状态,传动轴转速大于发动机运转速,目的在于使车辆运行更加经济省油。如果想在超车时获得更强的动力,就按下这个键,这时“O/D”指示灯闪亮,说明“O/D”挡已锁止。现在的自动变速器智能化程度很高,在大脚油门踩下后很多都会自动降挡超车,无须设置“O/D”按键,车主对于超车时候自动降挡也不要奇怪。
  很多带运动和雪地模式的自动挡变速器上有“S”和“*”键。“S”表示运动模式(SPORT),按下此键,自动变速箱换挡时机会延迟,发动机在高转速上能保持较长时间,使车辆动力加大,但油耗会有所增加;而“*”雪花键表示雪地模式,按下此键,车辆从2挡起步,这样可以减低扭力输出,避免车辆在湿滑路面起步打滑。   (商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2 18: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4-11-25 20:21 , Processed in 0.09889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