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64|回复: 0

喝茶饮料相当于喝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14 08: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喝茶饮料相当于喝茶?调查称茶饮料实为调味茶饮料
茶多酚含量标注成谜
  喝茶饮料相当于喝茶?
  调查称茶饮料实为调味茶饮料
  
  近年来,主打“健康牌”的茶饮料逐渐成为消费者宠爱的饮品。“100%原叶泡制”、“回甘就像现泡”是各大茶饮料品牌纷纷打出来的竞争标语。但记者调查中发现,目前茶饮料市场仍存在茶粉、食品添加剂配制大行其道,茶多酚含量低等不少问题,与消费者心中的健康饮品并未画上等号。
  市场多为茶粉配制茶
  11月8日,记者走访茶饮料市场后发现,无论是大型超市还是街边小店,琳琅满目的茶饮料摆满货架,占据饮料柜中的主角位置。茶饮料的品种更是丰富多样,绿茶、红茶、茉莉花茶、乌龙茶、柠檬茶等竞相争艳。但记者查看配料表发现,各品牌茶饮料成分有着明显的不同。
  在朝阳区京客隆超市北苑店,记者发现大多茶饮料配料表更多是白砂糖、食用香精与柠檬酸钠、柠檬酸、安赛蜜等食品添加剂。与茶相关的标注也五花八门,有的企业标注茶叶(绿色、红茶等),有的企业标注茶粉、茶浓缩液。
  “目前市场茶饮料配料表标注差异主要源于茶饮料两类不同的加工工艺。第一类是使用茶粉或浓缩液加入香精色素进行简单的勾兑,营养价值较少。另一类是茶叶自然抽出工艺,通过茶叶浸泡尽可能多地提取出茶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维生素等有益健康的营养素,营养素相对丰富。”北京营养师俱乐部理事长王旭峰告诉记者。
  茶的成分标注不同,导致饮料价格也不一样。以茶粉、茶浓缩液配制等品牌茶饮料价格一般在2.5元,而标注原茶抽出的农夫山泉东方茶树价格在3.5元左右,价格高出近1元。
  同是茶饮料,为何价格差距如此之大呢?对此业内人士指出,这种价格差异在于成本,如由原茶抽出的产品其制作工艺是100%茶叶自然抽出,不添加糖,制造难度较大,因此成本比一般茶饮料要高出不少。
  茶多酚含量多数未标注
  记者调查中还发现,茶饮料配料表标识五花八门,作为衡量茶饮料最重要的指标茶多酚含量更是让人如坠云里,如多数品牌茶饮料企业以“含富茶多酚”等宣传语掩盖茶多酚的真实含量,或者干脆隐去不标,仅有几家企业标注茶多酚含量。
  在京城几家大型超市,记者查看近十种茶饮料品牌,除雀巢公司的原叶系列和农夫山泉的东方树叶茶饮料等几家企业在瓶身标签标注了茶多酚含量,多数企业并未标注。其中,“东方树叶”红茶、茉莉花茶、绿茶三种茶饮料的茶多酚含量分别大于等于180mg/kg、280mg/kg、480mg/kg。雀巢翠缕绿茶的包装上则标注其茶多酚含量不少于200mg/kg。
  其实,我国《GB21733-2008茶饮料》茶饮料国家标准中对茶多酚含量作出明确规定:要求茶饮料(茶汤)中茶多酚含量应≥300mg/kg,其中绿茶茶多酚含量应≥500mg/kg;乌龙茶的茶多酚含量≥400mg/kg;红茶、花茶茶多酚含量应≥300mg/kg。对比茶饮料国标,雀巢、东方茶树的产品都低于国标,只能归为调味茶饮料。其他品牌更不必说,基本上在标签上都标注调味茶饮料。
  “茶饮料国标虽规定茶多酚含量,但没有强制要求标签上标注茶多酚含量,因此,部分企业在茶多酚含量上打起了‘擦边球’,其深层原因在于茶多酚含量太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说。
  “茶饮料”应转健康营养型
  近几年,茶饮料销量增长迅速,2011年发布的《中国茶饮料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数据显示,中国茶饮料消费市场几乎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已占饮料消费份额的20%以上。但是,业内人士表示,茶饮料现阶段的发展与发达国家日本茶饮料市场仍存在不少差异。
  据了解,目前我国茶饮料市场与日本区别主要在两方面,首先,在日本,纯茶饮料是主流,其茶成分含量高。例如日本街头随处可见的黑乌龙,喝起来虽有些苦涩,但保持天然健康属性。其次,在中国,无糖茶的市场占有率约在1%,含糖茶占98%以上。市面上多数茶饮料香味和原茶相差较大,味道偏甜,含糖量较高。而在日本,这两者比例是倒过来的。
  但随着消费者越来越注重茶饮料的天然、健康和原始风味,国内茶饮料市场格局也慢慢悄然变化。据AC尼尔森最新一项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无糖茶增长率达92.4%,远远高于茶饮料大类增长率。
  王庆表示,从无糖茶增长速度来看,茶饮料未来的竞争趋势将从单纯的口感、价格方面往营养、茶本性上转型。他说,“国内市面上的茶饮料基本是调味茶饮料,口感清爽、味道甜美,但是在茶饮料中茶成分所占的比例太低,与真正的健康饮品并不相符。无糖茶饮料市场高速发展,说明现在消费者追求不仅是口感,更要天然、健康本性。目前我国已经有企业开始生产类似纯茶饮料和功能性饮料,我们也希望更多茶企参与进去。”
  (据《京华时报》)
  ■新闻链接
  茶多酚、咖啡因
  应达一定含量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尹军峰表示,有些号称茶饮料的产品其实根本不含有茶多酚,而只是添加了茶味香料。而真正的茶饮料应该是以茶叶提取液、浓缩液或者速溶茶为原料加工而成,其中应该含有茶多酚、茶多糖、咖啡碱等茶叶的有效成分。
  2008年我国出台了茶饮料国家标准(GB/T21733-2008),其中涉及到原料、品名和成分含量的相关规定。在这个标准中,将茶饮料分为四大类:
  1.茶饮料,即茶汤。以茶叶的提取液或者浓缩液、茶粉为原料,应该保持原茶汁应有的风味,可添加少量食糖或甜味剂。
  2.调味茶饮料。主要包括果汁茶饮料、果味茶饮料、奶茶饮料、奶味茶饮料、碳酸茶饮料等。
  3.复(混)合茶饮料。即以茶叶为基础添加其他植物成分制成的茶饮料。
  4.茶浓缩汁。
  标准中对于一些茶饮料的理化指标进行了规定,根据茶饮料类型不同,对于其中茶多酚、咖啡因应该达到一定的含量。其中茶饮料(茶汤)的要求最高(绿茶中茶多酚含量应该≥500mg/kg),其他类型的茶饮料对于这些物质的含量要求较低。
  ■安全分析
  常见理化指标
  或甜蜜素超标
  尹军峰表示,虽然目前国内一些大品牌产品多符合国家标准,但是一些小企业的产品抽检合格率仅为46%左右。主要的问题是理化指标不达标,或者甜蜜素超标。茶多酚和咖啡因是茶饮料的特征性指标,有的茶饮料咖啡因含量小于3mg/L,而标准规定必须大于等于25mg/L;而茶多酚含量只有10mg/L,标准规定为大于等于150mg/L,这样的产品不能称之为茶饮料。
  甜蜜素是食品添加剂的一种,应该在国家相关规定范围内使用,而有些企业甜蜜素添加量超标,而且在成分中没有标注含有甜蜜素,这些都是不符合要求的。消费者在选择茶饮料的时候,应该注意标签内容,对于标注内容不全、成分不清的茶饮料应该避而远之。
  (据《新京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4-6-16 23:04 , Processed in 0.05211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