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998|回复: 6

8月29日“看望抗战老兵、缅怀先烈活动”随记(安若如/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30 21:4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月29日“看望抗战老兵、缅怀先烈活动”随记



                                                      安若如/文  毛毛宇/摄
1.jpg 3.jpg 4.jpg 2.jpg 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0 21:41:25 | 显示全部楼层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0 21: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0 21:43:06 | 显示全部楼层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0 21:44:55 | 显示全部楼层
21.jpg 22.jpg 23.jpg 24.jpg 2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0 21:45:34 | 显示全部楼层
26.jpg 27.jpg 28.jpg 29.jpg 30.jpg 3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0 21:47:08 | 显示全部楼层
      8月29日“看望抗战老兵、缅怀先烈活动”随记


                               安若如/文 毛毛宇/摄


     董老师变魔术般,从他那辆破旧的普桑后备厢里拿出大盒小袋礼物、四捧鲜花,细细分配给同行的志愿者,轻轻叮嘱各种细节后,一行六车,开始了今天的红色之旅。
    沿着蜿蜒的山路,绕过几个弯,穿过狭长的回廊后,我们来到了丁界寺北区16幢201室86岁的常贞友老人的家中,简单的二居室,一把沙发,一个老式的柜子,一张方桌,一个冰箱把小小的客厅填得满满,冰箱上一字排开的三个大大的奖杯是整个客厅唯一的装饰品。
   考虑到常贞友家太小,董老师在征得常贞友夫妇的同意后,遂决定把与老人谈话的地点移至楼下空地。当常老在老伴的陪伴下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时候,每个人都对他的一衣勋章萧然起敬。
   “爷爷,给我们讲讲你的故事吧。”孩子们对拥有这么多勋章的爷爷的故事起了兴趣。
   “那时收到通报打日本后,在南边设伏,袭击日军,缴获轻重机枪若干,打死日军240多名,俘虏7人,打败一个伪军的加强团,打死600多人,俘虏1000多人,缴获枪支若干。因为这一仗打得漂亮,得到了上级的嘉奖 ,鼓舞了士气,使斗志更加高涨。紧接着我们又打下两座新城,战败一个师,一个独立营。继而北上,整编为新四军第一中队2旅,参加了保卫华丰矿区、山东泰安一线的日军投降受降工作……”常贞友老人慢慢回忆道。
    听了常贞友老人的故事,我们的心似乎是受到了洗礼,大人们一个个静默地看着他,孩子们为这位最可敬的爷爷竖起了大拇指,并争相与爷爷合照,争相为团队活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握别常贞友夫妇,告别弯弯石径,抛下一路瓜果飘香, 我们停留在长塘村的一间河边小屋前。古朴的石彻围墙,低矮的台门,小小的庭院,有结满桔子的桔树斜身在灶屋前,有朝天椒点亮庭院的一角,有两只瓢安静地躺在窗台一隅。
    进得正屋,略显逼仄的空间,隔成前后两半。后屋整齐地摆放着农具,前屋,一张方桌,几把长凳,一台电扇,构成所有家什。唯有墙上那一张大大的毛主席像以及几个相框以及几张相片,在诉说着这屋主人曾经的时光。
   “冯爷爷,请你给我们讲讲你的事迹吧。”当91岁的冯老听到这样的要求时,质朴地说:“我口才不好,不太会讲话。”“没事,您慢慢说。”“我10岁那年,父亲亡故,于是去上堡学篾匠,那时候跟师傅吵架,想想接下来要去哪呢?正好三五支队在章镇做动员(参军),于是我就去当兵了。一开始,我们去四明山打游击,打了一天一夜,怎么一直在四明山呢。后来我们北上,到沥海,胶东来的船无法渡海,我们回转雀咀里,正在吃晚饭时,忽然枪声四起,于是我们放下饭碗参加战斗,后来有小船把我们渡往杭州,接毛主席的命令,再一路辗转到山东,参加华丰煤矿保卫战,接受日本投降……”
    随着记忆被打开,老人用平实的语言,一点一滴地引我们一起重新走进他所经历的战火。看着这位90多岁的思路清晰,身体健朗的老人,我忽然想到的门口围墙上自由呼吸,绽放英姿的那一丛丛的多肉,仿佛在无声地告诉我们,只要足够顽强,哪怕是满载沧桑,生命依然会有质感。就如它们的主人。
   离开小平屋,作别冯章山夫妇,经过二个折返后,我们来到了章镇任叶村。这里长眠着一位伟大的抗战烈士——他就是观杰烈士。
   正如主持人牛牛所说:“在我们点亮一盏灯团队眼里,人没有生与死的区别,天、地、人,三者是相通的。人的肉体虽然会消失,但他的名字却会永恒,我们还可以与他对话。”
   于是,母女一起来了,父子一起来了,夫妻一起来了,70多岁的老人来了,2、3岁的小孩来了,帅帅的小伙来了,美丽的姑娘来了,一起虔诚地伫立在碑前,用心聆听志愿者卢希给大家介绍观杰烈士的生平:抗战期间,战斗在浙东的我新四军中,涌现出一位被上级领导誉为“模范干部”的基层指挥员。这位干部名叫观杰。1943年7月,他被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命名为“模范干部”后,1944年8月13日,其所率第七中队又被命名为“观杰中队”。解放战争中,“观杰中队”改编为解放军二十军一○四师“观杰连”,师部还专门设立了“观杰中队”展览馆,旨在弘扬“观杰精神”。
    我从来都不知道,原来我们有这样一位可歌可泣的老乡。虽然23岁年轻的生命终结在敌人罪恶的子弹下。但是他那种英勇精神,以及身先士卒带头冲,完成任务不怕死的英名被代代传颂。党和人民永远都记得他。9月3日上午举行的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阅兵式上,就有一支以观杰命名的方队,将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它就是观杰中队。
    回程,看着一路绿油油的稻田,自由飞翔的白鹭,常贞友老人的话又在我耳边响起:用千千万万烈士换来的美好生活,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


                                  2015年8月30日 55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5-4-9 17:26 , Processed in 0.07191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