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惹的祸,5岁的小敏至今还没迈出过平稳完整的第一步。历经两次手术,家里再也负担不起接下来一年的康复训练费用。
人生第一步,小敏何时走起来?
[size=13.63636302947998px]
■ 记者 冯楠 文 魏南连 摄
[size=13.63636302947998px]
走路,5岁的小敏从未停止过练习,但至今仍离不了妈妈的帮扶。2012年9月,小敏3岁,被诊断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右侧髋骨比左侧髋骨足足长了四五厘米,直接将脊柱顶弯了。两次手术,两条如巨型蜈蚣般的疤痕覆盖了小敏半条右腿。
按计划,小敏现在应该在专业的康复机构接受康复训练,但从安徽亳州出来打工的小敏一家,再也拿不出更多的钱了。为了省钱,一家人蜗居在十几平方米的老平房;为了多攒些钱,爸爸王文瑞上完厂里的班,天热做小工,天冷做伞件。尽管如此,小敏还是进不了康复机构的门。
两次成功手术:人生第一步还有“一步之遥”
“这么有趣的孩子,真想看看她活蹦乱跳的样子。”第一次拜访小敏的家,“点亮一盏灯”志愿者“凌波微步”为小敏一连拍了几张照片。照片里,小敏倚靠在床边,扎两条小辫,一双剪刀手认真地举在耳边,两只眼睛瞪得圆溜溜,小嘴巴里还舍不得放下棒棒糖。 “凌波微步”说,这几张照片,她用了点“心机”:那张床,隐藏了小敏不能走路的事实。确实,5岁的小敏一直在学走路,但一直没能跨出平稳完整的一步,也没上过一天幼儿园。 小敏妈妈将女儿的裤子褪下一半,两条如巨型蜈蚣般的手术疤痕赫然在目。志愿者“植树造林”告诉记者,当时触目惊心,不忍再看第二眼。 小敏出生于2009年,长到3岁时,王文瑞夫妻俩才发现女儿的异常:不会走路,人也站不稳,而且身体左右不对称。夫妻俩马上从上虞赶回了老家。经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断:小敏属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右侧髋骨异常增长,比左侧髋骨长了足足四五厘米,直接将脊柱顶弯了。 2012年5月,小敏接受第一次手术,今年7月第二次手术。幸运的是,两次手术都很成功。不过,术后还有关键一步:半年到一年的专业康复训练。这个钱,家里铁定拿不出了。
4年异乡蜗居:全盖北最便宜的出租房
小敏的老家在安徽亳州。2011年春节过后,爸爸王文瑞第一次离家,跟老乡到了上虞盖北。很快,王文瑞在一家化工企业找到了工作,并在盖北山海村租了房子。房子租得很便宜,当时租的时候,是100元一个月,现在涨到了120元一月。王文瑞说,在整个盖北,恐怕也难找出比这更便宜的房子了。 租金便宜,也是有原因的。十几平方米的房子,紧挨着一个粪坑,一到夏天,就是日夜与臭气、蚊蝇为伴的日子。但一想到外边动辄200元开外的房租,王文瑞认了。当年6月,老家收完麦子,妻子和小女儿小敏也来了。今年夏天,读完初中的大女儿也过来了。至此,四口之家,聚在了一起。 王文瑞想换个大点的房子,至少能放得下两张床,但一打听,又退了回来。现在,大女儿晚上只能和隔壁的小姑挤在一起睡。 小女儿离不了身,妻子不能出去工作,大女儿刚找了份服务员的工作,工钱仅够糊口。家里的所有开支,还有老家父母的赡养,全指望着王文瑞3000元左右的工资。但小敏的两次手术,不光掏空了家里的积蓄,也欠下了一笔债。 王文瑞的工作三班倒,一有空,他就到处找活干。天热的时候,就做小工,天冷找不到活,王文瑞和妻子就在家里加工伞件。为了提高效率,上个月,家里刚买了一台机器。但因为操作还不熟练,开头几批的伞件大部分作了返工处理,现在一个月能挣1000元左右。
人生第一步:爱心关注已经开始
上周六上午,王文瑞家里突然来了一拨陌生人。老实的王文瑞紧张得躲到了邻居家,过后才知,是早前听说的“点亮一盏灯”志愿团队。 “我们已经和上海曲阳医院联系好了,最好能尽早安排时间去医院。钱的问题,接下来一起来想办法。”团队负责人董国光带来了好消息,并送上了8000元爱心款。据了解,其中4000元由王力木门的经销商所捐。 意外的爱心款让王文瑞一时不知所措,最后还是由小敏的活泼解了围。穿上志愿者送来的新衣服,小敏高兴得脸都憋红了,在妈妈的帮扶下,踮着左脚,打着转儿,走出了房间,看见有两个小姐姐在,人很快就活跃了。妈妈说,周边住的多是租户,早出晚归,基本上很少有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玩耍,也怕孩子受嘲讽,平时也就不怎么带她出门。志愿者们在一旁建议,小敏妈妈不妨学些康复训练的基本动作,在家先给孩子练着。 截至截稿前,小敏爸爸打来电话,告诉记者他们去上海治疗的时间也已确定,安排在下周一,当天有专家门诊。小敏的人生第一步,何时走起来,走得怎么样,本报将给予持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