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以回报社会但求以身相许
绍泉 晓华
导语:一个年仅42岁,还在病床上与病魔勇敢搏斗的男子,却早早地提出死后要把自己的遗体捐献给社会。那么,是什么使他产生这样的心愿?他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
画外:在绍兴市人民医院15楼的病床上,42岁的张建刚一个人躺在床上,现在由于癌细胞压迫胸骨神经,他胸部以下已不能行动。他告诉记者,自从四年前,他患上肝癌以后,得到了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以及社会各界的很多帮助,因此,现在他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希望用自己的身体来回报社会。
同期声:张建刚
因为社会对我的帮助也很大,国家也给我上了低保户,每月有1200元钱,我这样在想,如果我走了,我也每月什么可以回报社会,就把我有用的器官捐献给国家,我这样想的。 画外:对于今后捐献器官,张建刚已经想了很多,他觉得除了他的眼角膜可以为需要的人带去光明外,他的身体也可以作为医学院病理研究的样本。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他的身体正在经受着一阵阵的病痛的折磨。
同期声:张建刚
像我这样的癌症骨转移的病人也是蛮少的,肝癌骨转移是少的,并且我虽然骨转移,但指标正常,这也值得(研究),还有我身上有种腺,现在也是不治之症,是一种皮肤癌,通过对我的解剖,能够在医学上面有点突破,看看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哪个环节出问题,以后使这样的病人不再受痛苦。
画外:目前,张建刚关于今后捐献器官及遗体的心愿已征得了妻子的同意,现在正在做母亲的思想工作。
同期声:张建刚
相对来讲,年纪大的总有点不太(接受)得了,有点不太肯,我跟我妈说,不管这样,社会帮助我这么多,反正没关系的,这个捐献,我始终跟她说,只要我还在,我总是会劝她,到我妈签字签好为止。
画外:在张建刚的病床边,记者见到了两位同是抗癌协会的病友,现在是他们在轮流照顾着他。这两位病友告诉记者,四年来,张建刚虽然自己已是癌症晚期的病人,但还是经常去帮助同是癌症的病友,从精神上给了他们许多的鼓励。
同期声:病友
我们生病的人的QQ群里,他的名字叫老傻哥,人家不知道的人认为他是呆的,自己身体不好,(无论)上午、下午,病友一个电话,就为他们帮忙,住院、检查,自己只要力所能及的都帮他们的,甚至在住院前几天,走不动了,他还要硬撑着去帮人家办事情,做志工去。
同期声:病友(脸部要打马赛克)
他平时自己在这个地方已经上了钢板,就是身子弯不下去,但是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帮助病友这个事情,帮助病友那个事情,所以我们都受他的影响,我们都是喜欢去帮助别人,虽然自己也不是一个好的身体,但是现在他这个样子,我们真的很难过。
画外:张建刚决定今后捐献遗体的心愿得到了抗癌协会许多病友的支持,他们认为,虽然生了这个病是他们人生中的大不幸,但在走过的时候,能多帮助一个人,心里就会多一点舒坦。
同期声:病友
我们作为年轻人,也有这样的想法,因为我们生这个病,是我们的不幸,希望我们捐献之后,对医学上面有一定的用处,或许下一代的不幸能够变成幸运。
同期声:病友(脸部要打马赛克)
我们是表示很赞同的,包括我们自己以后可能也会有这种想法,但是现在我真的想呼吁社会,多帮助他一点。
画外:四年来,为了治病,张建刚已经买掉了自己的房子,所有的亲戚朋友能帮的都尽力了,但还欠着10万元钱,而据医生联系,接下来在杭州的一个手术,如果成功的话,张建刚还有一线的希望。
同期声:病友
希望社会有好心人,稍微帮助他一下,人多力量大,少点没关系,希望再去动个手术,再撑个两三年。
第一热线记者绍泉、晓华报道。
点亮一盏灯 伸出援助手
绍泉 晓华
导语:张建刚身患癌症,还乐于助人,愿意以身回报社会的事情经我们第一热线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很大的反响,上虞民间慈善组织点亮一盏灯的发起人董国光,也专程从上虞赶了过来,对张建刚15岁的儿子伸出了援助之手。
画外:董国光和爱心人士宋林虎一起走进人民医院15楼张建刚的病房时,张建刚73岁的母亲正在为他进行腿部按摩,当她看到这两位好心人,前来看望他们的时候,激动地哭了起来。
同期声:张建刚母亲
小的小,老的老,我真的不知道怎么生活了。
画外:据张建刚的母亲介绍,张建刚上有77岁瞎了眼睛的老父亲,下有正在读初三的儿子,几年下来,张建刚不仅卖掉了自己的房子,还签下了10多万元的债。
现场声:董国光和张建刚对话
你儿子的生活费怎么样//生活费我们基本没有的,早饭都是家里烧好让他吃了去的,就是学校里的餐费,是大家吃什么就吃什么。//我想帮帮他,在生活费上上面尽量帮帮他。
画外:在了解了张建刚的儿子不仅在学校里成绩优秀,在家里也是个听话的孩子后,董国光表示,他回去以后,会马上通过点亮一盏灯的网络,让更多的网友伸出援手,来帮助张建刚的儿子。同时,同来的爱心人士,也是绍兴市点亮一盏灯志愿者服务总队的副队长宋林虎,当场捐出了2000元钱。
同期声:绍兴市点亮一盏灯志愿者服务总队队长 董国光
像他这样的情况,我打算每个月,像初中的话,每个月最好能够支持他400元,有了这400元之后,最起码他自己的生活费能够解决了,他能够安心读书。
第一热线记者绍泉晓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