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洒华家岭
10月24日,通渭县华家岭乡,层层梯田连接着蓝天,阳光肆无忌惮地铺洒下来,暖意融融。
当本报“阳光冬衣”爱心车驶进大牛村“养老院”时,几位老人围拢过来,笑呵呵地看着。大牛村支书王永福说,这是一家爱心企业为村里捐建的养老院,两个行动不便的老人住在这里,村里的五保户老人们有时在这里吃饭、聚会。得知本报爱心车队要来的消息后,老人们都等在这里,期待早早穿上新棉衣。
74岁的景锐老人接过棉衣时,连声说:“都是好衣服啊,谢谢你们!”他穿上衣服后,高兴得这摸摸、那看看。他常年一个人住在村里,虽然有自己的房子,但没人照顾起居,一直都是自己做饭,衣服也是村里的邻居亲戚们送的,很久没穿过新衣服了。
大山里,村与村之间相隔很远,石卜沟村在山的另一边。75岁的马琴香老人穿上我们送的棉衣后,尽管笑得合不拢嘴,但看不到一颗牙齿。她的牙齿全部掉光了,也没条件补牙,常年喝粥、喝汤。尽管如此,她仍然觉得生活还不错:“村里一个月发着200多块钱,现在吃的还是过年发的面,一个人吃不了多少的。”问及她多久没穿过新衣服了,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没咋穿过新衣服。”她指着自己的衣服说,这都是别人给的。
村支书王军说,这次领到棉衣的6位老人都是五保户,没有儿女,孤身一人过日子,“很感谢你们给他们送棉衣,希望以后有更多的人都关心我们农村,和农村里的老人、小孩。”
班岔村的全玉芳老人领到了三件棉衣,她自己穿了一件,还为两个儿子领了两件。他们一家三口都是五保户,老人照顾着两个没有劳动能力的儿子,一个儿子是一级残疾,一个儿子精神不正常。老人的丈夫原来是村里的大队书记,14年前为村里拉电线时被电杆砸到意外身亡,留下了孤苦无依的妻儿。虽然63岁的全玉芳比实际年龄看上去更苍老,但她听说有人来送衣服,把自己收拾得干净整齐,穿着半新的碎花棉衣,“这是我以前自己做的衣服,很少穿。”老人发愁的是,再过几年自己去世了,两个儿子谁来照顾?腿有残疾的儿子虽然不能干农活,但还有基本的自理能力。小儿子却常年躺在床上,自己不穿衣服、不吃饭,一切都是她来伺候。现实对于这位老人来说,残酷而无情,让人叹息。
70岁的郭谦和65岁的马荣一辈子单身,各自住在破旧的祖宅里。年轻时他们还能种地养活自己,现在只能完全靠政府救济。已是深秋,大山里早晚寒意袭人,但他们身上还穿着薄薄的单衣,里面穿着老旧的棉衣。接到我们送上的棉衣后,老人们饱经风霜的脸上挂满了笑容。在阳光的沐浴下,笑得和孩子们一样单纯快乐。
本报首席记者 魏娟
笑漫陇阳乡
通渭县城一路向北,驱车17公里后,“阳光冬衣”志愿者顺利抵达陇阳乡六一村。崖岔社82岁的五保户李新俊老人在阳光下眯起眼睛看着一行人走进了院场中,当48岁的志愿者关大姐为李新俊穿上新衣后,老人不住地点头“合适得很,厚得很”。
陇阳乡三合村庄门社18号73岁的李忠廉,一辈子没有成家,靠低保过活。见到他时,他脚上的布鞋、腿上的裤子尽是补丁,皴裂得厉害的手中拄着一根捡来的木棍当拐杖。他说“这个拐杖好,平时都拿小铁锨当拐,费劲着呢。”当本报新闻中心副主任于青元为他披上新衣后,他不住地跷起大拇指,满是皱纹的眼角中,漾起深深的笑意。
在胜利村曹面组我们见到了缠着小脚的78岁老人曹秋梅,老人没有生育过,自老伴撒手人寰后她便形单影只,全靠低保生活。接过新衣服后,她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乐得像朵花似的。但看到周围还有人在大笑的同时,还特地用双手把嘴捂着,生怕别人看到她的牙齿已经掉完了。曹秋梅有点羞怯地凑到同村人的耳朵前说,“牙都掉光了,羞人得很。”
在龙阳村,一位憨厚朴实的大叔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在交流中记者了解到,黄大叔的儿子是一名脑瘫儿,生活不能自理,他是替自己的儿子来领取冬衣的。当记者问到平时的生活状况和收入来源时,黄大叔叹了口气说:“我们全家就靠着政府的补助金和种点玉米的收入维持生计,日子不好过啊,不过还好有政府的帮助,过年过节都会给我们送油送面,还有你们这些好心人的帮助,谢谢你们。”
“穿得整整齐齐,衣服很干净,一直对着我们笑,这位老奶奶好和蔼可亲啊”,志愿者的谈话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只见庆阳村前来领取衣物的老人中有一位老奶奶,虽然穿的衣服没有多么好,但是却穿得整整齐齐。同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王奶奶现在无儿无女,平时靠自己的侄子养着。当记者走上前去,问奶奶生活得好不好时,奶奶腼腆地笑着说:“挺好的,挺好的,谢谢你们给我们送来的衣服。”看着老人们送我们离开时真诚的眼神,心头不禁一颤,我们能帮到他们的真是太少了。
同行的兰州哈佛H6车友会的一名爱心车主感叹道:“以后这样的活动我还要参加,并且要带我的老婆和孩子一起来,让她们看看自己生活得有多幸福,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文/图 本报记者 赵汇 实习生 张韶华
情暖榜罗镇
10月24日,一个难得的暖阳高照的秋日,由本报发起的“阳光冬衣”大型爱心公益活动正式启动了第一站的捐赠活动。而在榜罗镇的张湾村,共有29位孤寡老人和孤残儿童感受到了这份用爱心写就的温暖。
今年69岁的侯天成,在三年困难时期因为外出采摘野菜时遇到了狼,要不是几个恰好路过的人帮他赶走了饿狼,年幼体弱的他可能在当时就被狼生吞了。虽然他被乡亲们救了下来,但嘴部已经遭到了饿狼的严重撕咬,因为当时家里极端贫困,没有能力负担医疗费就没有做任何矫正手术,导致他的整个下巴严重变形,牙齿也是畸形生长。这种不幸的遭遇,导致他一直未能找到愿意嫁给他的女人,都是自己一个人过日子。
在接到本报“阳光冬衣”为他捐助的一件厚实的棉衣后,侯天成开心地说:“一辈子没穿过这么好的棉衣,有这么厚实的衣服,冬天就再也不怕冷了,”同时,憨厚的他还半开玩笑地说,“这件衣服可以穿到老死了”。他还主动邀请记者为穿了新衣服的他拍照,看完照片后,他自己开心地说,“合身,好看,我非常喜欢。”
今年71岁的史正福遭遇也非常不幸,不仅老伴早早过世,儿子和儿媳妇也于几年前遭遇重大变故不幸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目前,史正福和两个小孙子生活在一起,承担着抚养他们成人的责任。71岁的他看上去非常苍老,遍布脸上的皱纹里仿佛写满了辛劳和悲伤。他为自己和两个孙子领取了本次公益活动捐助的三件冬衣。当他看到志愿者们还细心地为他的两个孙子准备了小号的衣服时,非常感动,他说,“两个孩子今天学校上课不能自己来领,我替孩子们谢谢你们,你们这么大老远地来给我们送冬衣,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感谢!”
郭荣孝是当日前来领取爱心衣物的年龄最大的一位,一张古铜色的脸上,配上一把飘逸的白胡子,看上去非常精神。他领到一件带帽子的棉衣后,当即就穿在了身上,并且把帽子也拉起来套在头上,他开心地说,“有这个帽子冬天就不怕冻耳朵了”。现场一位志愿者和他开玩笑说,“大爷,花白胡子带兜帽,您这个造型可是非常酷啊。”老人听了后非常开心,还摆好姿势要求记者给他拍照。
本报首席记者 卢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