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59|回复: 0

1月23日漓渚麻风病康复村活动报名帖(完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0 10:5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 于 2020-1-23 21:48 编辑

                1月23日漓渚麻风病康复村活动报名帖                          
a20011034_01000.jpg
    新春佳节已经来临,年廿九夜让我们一起相约去柯桥区漓渚麻风病康复村,看望那里的老人们和辛苦守护着的工作人员,送上我们的新年祝福和新年礼物。


【出发时间】1月23日9点
【活动地点】漓渚麻风病康复村
【集合地点】百官街道办事处大门口
【活动领队】连长
【人员名额】10人
【报名方式】扫码进群,名额满后自动限制进群。
超级截屏_20200120_105259.png            
【活动终止】风雨无阻。
【注意事项】
1、绝对尊重求助对方。活动现场内,不主观去指责和评价对方。除了内定的专职摄影师,其他人员不得拍摄,并且严禁私拍后进行传播。
2、来去的路上绝对遵守交通秩序,确保交通人身安全。
3、报名成功后,请仔细阅读前期走访文章,在活动现场不问不该问的问题。
4、强调时间观念,请提前10分钟到达集合地点,过时不候。
5、礼物我们已经准备妥当,不用再准备。
6、如果带孩子,请照顾和约束好孩子,严禁活动现场打闹游戏,严禁孩子私自翻动别人东西。
                 
                           
                绍兴市上虞区点亮一盏灯爱心服务社
                           
                        2020年1月20日   


关于麻风病康复村的故事(转于网络):
                          
                        香樟树下的坚守——绍兴第三医院麻风村记事


     在柯桥区漓渚镇,这个全国著名花木之乡的西南角,有一棵香樟树,需要四五个成年人手牵手才能将之合抱的树干,她静静地站在那里,见证着“麻风村”的历史变迁。上世纪50年代,这里还是一个叫包寿寺的寺院,新中国成立初期,绍兴地区麻风病肆虐,1958年,包寿寺被改建成了麻风病防治院,香樟树被留了下来,她要和白衣天使们一起,“创造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 。自建立以来,一直承担麻风病收治住院任务,共累计收治来自浙江省内和上海等地31个县市的麻风病人945人次。半个多世纪以来,数千名麻风病人在这里治疗、康复、回归社会,留下来的都是些畸残严重又无家可归的人,其实他们也早就已被治愈,他们有个更确切的名字叫麻风病休养员,到目前这里还收住着麻风休养员24人。这里可能是绍兴最小的一个“村”,只有24位长居“村民”。他们中年纪最大的88岁,最小的也有64岁,平均年龄75.42岁,100%存在可见畸残。为了让这座孤岛不再孤单,在麻风村里,为了病人的康复,5位平凡而又可敬的白衣天使大爱初心,默默驻守,用真情温暖这个小小的村落。
     香樟之歌,燃满腔热情,无怨无悔。现年50出头的冯村长,刚工作的时候也还是个年轻小伙,父母在世时都是麻风病院的老职工,冯村长算是继承了父母的衣钵,从小耳闻目染,那些病人是如何得病、如何残疾、又如何被家人和邻居嫌弃,在他没工作之前早已经见得多了。其实他刚开始的时候并不在麻风病院工作,那时候的麻风病院职工,可是连找对象都困难的,姑娘一听麻风病,都避之唯恐不及。而当时凭父母的关系,另外找个更好的岗位也不是什么难事。可老冯还是毅然决然地回来了,他了解那些病人、同情那些病人,他想为他们做些什么。8年前,老村长退休后,他成了村里最高的“长官”,休养员们亲切地称他冯村长。一家之主自然有一家之主的难处和责任,老冯都默默地扛着。去年,他妻子病了,要在上海住院进行开颅手术,老冯只得单位上海两头跑。妻子手术后没几天,老冯惦记着单位的那些老人们,急着回来,妻子理解他,没说什么怨言,只是用留恋的眼神不舍地看着他,“这两天天气不好,我已经休息好几天了实在不放心,我得回去看看,我会尽快过来陪你的”。善良的妻子早就习惯了他的执着,这些年来,丈夫几乎没完完整整在家过过一个春节。
      香樟之梦,捧一怀真情,不舍离开。60多岁的老胡,一头花白的头发,一身朴素的衣着,根本看不出他曾在单位是个中层干部。他是医院目前在岗的职工中,最最熟悉那些麻风病休养员的了。从1969年到医院工作以来,一直没离开过,每个休养员是哪一年入院的,入院时是什么情况,他都能如数家珍。老胡和休养员们一起,从年轻的小伙慢慢变老。8年前从行政岗位退休,儿子让他回家享清福,特别是孙子出生后,“回家吧,年纪不小了,每天挤一个多小时的公交去那里,又辛苦又不安全,在家帮妈带孙子,医院给你多少工资,我加倍给你就是。”儿子说。可老胡不舍离开那些老伙计们,于是他毫无怨言根据工作需要,留用成了休养员们的后勤保障。水管裂了、电路断了,休养员们喊一声老胡,他都会及时修复。有一次快下班的时候,一个休养员的马桶堵了,这些休养员年纪都很大了,加上本身卫生习惯也不好,所以他们的马桶上总是有不少的污垢,看一眼都能让人干呕的那种。老胡一时间没找到合适的工具,工具要明天去街上买,但想到休养员晚上肯定要用厕所,老胡二话不说戴上手套把手伸进了马桶。一身臭味的老胡回到家里,被老伴心疼地怪嗔了一顿。
      香樟之魂,掬一程青春,守你安稳。憨憨的竹医师,常常是话未出口先笑容满面,因为另外一个还在规培,所以他是目前院区唯一的一个医生,老人们有个头疼脑热手脚疼痛的,都得由他解决。院里的老人们平均年龄75岁多了,各种老年病不少,加上原来麻风病留下的残疾,给治疗带来不小的难度。疾病原因和长期缺乏家人关爱,老人们难免心情烦躁或是抑郁,治疗过程中也容易我行我素不遵医嘱。竹医师从不和他们计较,他说:“治疗病人,光靠药物是不够的,药物只是一部分,还得加上心理治疗,包容也是治疗的一部分。”8年来,竹医师从青涩的小伙子磨变成了半头少年白的业务主力军,一直没想过要离开这些老人们。
     香樟之馥,踏前辈脚印,砥砺前行。小张和小颜是两个20多岁的年轻姑娘,刚到院区第一次看到那些手脚残缺口眼歪斜的老人的时候,差点被吓哭。一切怎么都不是学校时想象的样子?为什么同学们能在窗明几净的高档写字楼办公,而我要每天面对残缺硬化找不到静脉的手臂、散发着恶臭的溃疡足。为此,她俩心里也考虑过去留。“后悔吗?”“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会,不过现在早习惯了。”“特别是看到前辈们以前条件那么艰苦,都那么无怨无悔的,我们现在条件好多了,工作嘛,总是要人做的,这些老人行动不便,总要有人照顾的。”两位姑娘腼腆地回答。
     香樟,常绿大乔木,生命力极强,常历经数百年甚至近千年不死。冬去春来,枯萎的树干上,依然会生长出碧绿的枝丫,一年一年,生生不息。坚守,是香樟的性格,一如这几位平凡又可敬的白衣天使。
徽章.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5-4-24 13:48 , Processed in 0.08639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