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收藏现代名人书信手迹》一书,收录上虞陈梦家1931年7月18日致中华书局舒新城信札一封,使用上海新月书店用笺。原文如下:
“新城先生,已自北平返否?兹有宗白华、徐志摩两先生介绍鄙友潘君源来所译凯撒经济名著一本,约定下星期一或星期二上午到编译所,将译本及原文奉上,使面洽一切。先此函告,并颂撰安
陈梦家 十八日 ”
中华书局由陆费逵在上海创办,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是中国近现代影响深远的出版社之一。
在过往的百年中,中华书局经历不同的历史时期,栉风沐雨、沧海桑田,数代人的坚守和努力,筑就一个中国学术文化的共同家园。许多作者、读者与中华书局保持通信联系,留下大量书翰信札,或磋商书稿、探究学问,或谈议时事、兼抒友情,篇幅虽有长短,言词或有深浅,虽属雪泥鸿爪,却是近现代文化史、出版史上弥足珍贵的史料。
陈梦家(1911~1966),曾用笔名慢哉,浙江上虞人,生于南京,中国现代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诗人。此信函是其写给中华书局编辑所所长舒新城先生的,内容主要为联系介绍友人潘源来译作洽谈事宜。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陈梦家的诗名很大,曾与闻一多、徐志摩、朱湘一起被称为“新月诗派的四大诗人”。他16岁开始写诗,其诗先学徐志摩,后学闻一多。1929年10月,在《新月》杂志发表处女作新诗《那一晚》,引起诗坛瞩目。后又以“陈漫哉”为笔名,发表大量新诗。1931年1月,编成《梦家诗集》,由新月书店出版。同年9月,又编成《新月诗选》出版。其诗重视表现“自我”,注重音韵和谐及整体匀称,善于吸收格律诗特点写自由诗,对新月派的形成和发展影响较大。
1932年,陈梦家从南京中央大学法政科毕业,获律师执照。同年,赴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4年,为燕京大学研究生,攻读古文字学。此后曾任清华大学教授、中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文革中遭迫害致死,后平反昭雪。
陈梦家著有诗集《梦家诗集》《不开花的春》《铁马集》《在前线》《梦家诗存》,其他有《殷墟卜辞综述》《西周铜器断代》《海外中国铜器图录》《尚书通论》等学术研究专著。陈梦家夫人赵萝蕤,也是著名翻译家、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