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坊记
秋分日,泛舟曹娥江赴虞舜古地,访渔家渡古石牌坊。立在舟上,满目的绿水青山红日白云,芦花翠堤灰墙黑瓦,连绵不绝的欸乃橹声中,我的思绪也如娥江水川流不息着。
石牌坊竖立在上浦渔家渡村。依着村道穿弄过塘寻访,果见巍峨古朴的两座石牌坊。这就是传说中的石牌坊?问村翁,村翁曰:"在清朝以前,官要在这里下轿下马,这牌坊为我们山村争得了不少荣耀呢!"
两坊相距40米,一座为"榜眼",一座为"会元"。弘治十八年村人董玘举会试第一,廷试一甲第二,当时省会.绍兴府的各级官员共同为他在家乡建了两坊。两坊造型相同,均为明朝流行的二柱单位,上部选型为亭台楼阁,用石质抖拱承托。通高有6.5米,最大跨度为3.7米。通体不施彩粉,呈石头本色。柱间石梁上,浮雕揉和着透雕的麒麟腾云驾雾,前后脉脉相望。鸾凤扬翅盘旋,鸣叫声声。龙张着大嘴雄风毕露,牙齿粒粒可数。一只梅花鹿悠闲地底头觅食,另一只昂着头专注地盯着前方,似有动静。还有仙鹤.狮子.荷花和太阳都无不活灵活现。让人漠视的毛石头,经石匠的手在石牌坊上把美与威严体现的淋漓尽致。横梁上凿刻着一竖竖的小字,现以被风雨销蚀的模糊不清了,仔细分辨,可看到"山阴知县张元春,浙江布政司左布政使李替,工部公差主事王良翰,巡按浙江监察御史陈"等名单。牌坊中间正反面分别刻着"榜眼","绣衣","会元","世科"几个大字。最上面一层的竖碑上刻着"恩荣"两字,的确对村人而言,董玘高中榜眼,被授为翰林院编修,可以说光宗耀祖了。虽然董玘性耿直与人寡合,为人清廉守法不为苟同,但纵观他的仕途却还算平稳。
当时太监刘瑾权擅天下,威福任情,与另七人号称"八虎",而瑾尤狡狠。董玘挺身持疏数其罪恶,刘瑾怒极,即把董玘贬职成安县知县。刘瑾兄死,缙绅吊者如市,独董玘不去还作<东游记异>以讽之。不久刘瑾变乱,枭其首。董玘官复原职还翰林,历任刑部主事,吏部考功司知事,侍读充经筵日讲官,左春坊左谕德兼侍读,侍读学士充副总裁官,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学士,吏部左侍郎等职,并参与编修过<孝宗实录>和<武宗实录>。嘉靖二十五年六月二十六日卒于正寝,享年六十四,赐缢文简,赠礼部尙书,葬于大善隆佑山。抹去董玘流传在后人的许许多多重要事迹,他的一生也不是我几句话能概括得了的,单就没有生命的石牌坊就够我回味一生了!
屈指算来,石牌坊距今已有近五百年了。可以想象,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里,它该遭受了多少次暴雨淋狂风吹呀!却依旧定定的立着,纹丝不动,蓝天底下越显精神了。我想,它给予后人的不仅仅是对历史的考证研究和欣赏,更蕴籍着一种精神,一种激励后人奋发向上的精神!
归时立在舟头仰望东山,使我想起了嘉靖十五年的故事。那年月朝纲相当腐败,董玘毅然离职返乡,建书院于此东山之中峰,一边讲学论道,一边撰文著书,写下了传世的<游秦望山记>,<南山十五记>,<重修谯楼记略><越望亭诗集>等著作,给后人以许多启迪和教益。也不禁想:那会的东山是多么的热闹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