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92|回复: 0

他在战火中立下誓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11 06:3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他在战火中立下誓言
自此担起了多年照顾战友父母的重任

  □记者 杜静静

  中秋节前夕,趁着回虞参加上虞“四十佳最美人物(故事)”表彰的间隙,49岁的王建龙悄悄地带了礼物和红包,来到道墟镇杜浦村,看望战友冯伟兴的父亲。冯伟兴的父亲已经记不清,儿子的这位战友这些年是第几次来家中探望他。
  “伟兴已离开我们多年了,现在他的兄弟姐妹都很孝顺,老父亲也生活得很开心,这让我也感到高兴。”昨天,已回到安徽的王建龙在电话中说。
  20多年前,在保卫祖国南疆的战斗中,目睹着朝夕相处的战友英勇牺牲,王建龙满含热泪许下承诺,要全力照顾好战友亲人。这些年来,他不但多年如一日地照顾烈士的亲属,还帮助生活困难的战友,并向社会献爱心。
  王建龙,出生在上虞东关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83年底,18岁的王建龙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1984年12月,王建龙所在部队参加了保卫祖国南疆的战斗。
  “陈舟峥、卞祖华、冯伟兴……”王建龙只要一回忆起当年牺牲的战友姓名,立即泪光闪动。一个破旧的日记本依稀可辨的字迹见证着当年战斗的激烈:“宁可献身,绝不丢祖国的一寸土地。只要还有一口气,一滴血,就要与敌人拼到底。”“19号早上,我看到了6连的冯伟兴。他今天早饭是在我们3连吃的,在吃早饭的时候我与他说了很多很多话。但是下午得到了不幸的消息,说冯伟兴牺牲了。”
  因表现英勇,战绩显著,王建龙荣立三等功,并于198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王建龙再次荣立三等功。
  1987年10月,王建龙退伍回到故乡上虞。1999年3月,王建龙来到安徽合肥,注册成立了安徽省建龙仪器有限公司。但无论在哪里,他总不忘当年的承诺,寻找替牺牲战友尽孝的机会。
  逢年过节,只要他回上虞老家,总不忘去看望冯伟兴的父母,陪他们拉家常,送去礼物表示心意。每年农历廿三,只要在家乡,他总是按当地的风俗,去冯家拜年。若无暇返乡,他就打电话或以其他方式向冯家问候。2010年春,冯母去世,王建龙在合肥获知后,放弃第二天要洽谈的一个重要项目,立即乘车返乡,随冯家亲属为老人送终。
  自从来到合肥后,王建龙念念不忘另一位在前线牺牲的皖籍战友陈舟峥。“原先只知道他的老家在安徽,但具体在哪里不清楚,我一直打听他家的地址,前后花了五六年时间。”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终于打听到烈士的父母居住在合肥,立刻兴奋地前去探望。此后10多年里,每逢端午、中秋、春节,他都登门看望陈舟峥年迈的双亲。如今,烈士父母和妹妹已经将王建龙视作自己家庭的一分子,王建龙也将他们视为自己的亲人。
  由于当年留存资料不详,许多战友在回到地方后就失去了联系。王建龙并不放弃,这些年中多方寻找,终于联系上了散布全国的大部分战友。“我和他们是生死之交,这种情谊是不能忘记的。”
  当他得知部分战友生活困难,毫不犹豫地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宿州籍战友雷修锋退伍回乡后,经济较为困难。王建龙将雷修锋夫妇请到合肥,为他们租了房子,安排他们在自己公司工作,使他们逐渐摆脱生活困境;苏州籍战友龚治爱身患疾病,王建龙闻讯给其汇去钱款……
  在寻找和帮助战友的同时,身为民营企业家的王建龙还多次向社会献爱心。“非典”、汶川大地震,王建龙一次次向灾区捐款。据统计,王建龙已陆续向社会捐献100多万元爱心款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5-7-6 10:56 , Processed in 0.04686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