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42|回复: 0

困境中的读书郎——3月8日走访随记(乃禾/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9 12: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 于 2025-3-9 12:36 编辑

困境中的读书郎——3月8日走访随记


乃禾/文

IMG_20250309_105840.jpg
       “小么小二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没有学问喽,无脸见爹娘”,这首少儿歌曲,耳熟能详,每个人或多或少总能哼几句,可是今天,如果让我们走访的对象来改写歌词,唱这首《读书郎》,结果会是怎样的呢?我想,至少开头引用部分的最后一句可能会倒过来唱成“不见爹娘脸喽,学问哪里来”。
      这是在崧厦街道某村实地走访时见到的情景。当这户人家的男主人将董老师和我引进他家的门,走到家里最里间的厨房,指着一个瘦小的男孩说:“伊是我个老婆舅个囡的小人,等于是我老婆个侄囡的小人。”我有点绕不过来,他用纸杯给我们泡了两杯茶,带我们走到入户处旁边的客厅落座,慢慢地讲来,我们也总算理清了其中的人物关系。
       这个男主人今年65岁,在一家个人厂里做保安,做一日(24小时)休息一日;妻子62岁,在一家雨伞厂里上班,早上6点多出门,晚上8点左右到家。这个名叫波儿(化名)的少年郎,新年14岁,上初中一年级(七年级),按伦理辈分,小孩应该称呼他们叫姑丈和姑婆,可事实是,他们又重新养了个“小儿子”,因为这孩子吃住都在他家,已经七八年了,眼看小孩到了生长发育的“大头”时里,他却看不见这孩子的出头之日,自己的儿子么虽已经成家,也生养了一个女儿,但亲儿子赌气不回这个家,父子亲情关系紧张。他说:“那我有啥办法呢,总不能看着伊死……”
      听着这一切,确实令人唏嘘。这个读书郎,名义上父母双全,却是现实中的孤儿,他的母亲,40出头,长年生病(姑丈说是抑郁症),起先还好,还能上个班,去绍兴七院看过也住过院,后来越来越严重,申请了个人低保,现住在百信医院里从没出来过,自顾不暇。他的父亲,45岁。照姑丈的说法是个“烂料胚”,从不管孩子也没任何能力去管孩子,这个父亲,其实也是个苦命人,7岁就成孤儿跟流浪儿差不多,好不容易成家,打几天零工,要结算工钱,坐享两三天清福,渐渐地,也没人雇请他做工,因而那个穷家的破败相也无力改观。本来丈人家(就是叙述者的舅爷家,小孩的外公外婆)还救济照顾一点,几年前,他们也先后去世,这个小孩就来到了这里。
        这个读书郎,学校一直来给予适当照顾,免费提供中午的营养午餐,校服费免了。晚餐费没交,他就忍一忍,回家后再吃,这学期的晚托费,姑丈说是他媳妇已经去交清。平时上学接送都由姑丈,而像明天这样的星期天,他要上班,只好把读书郎锁在家里,中饭时分,提醒他插上早上给他准备好的电饭煲,自己吃饭,其余时间,他在做些什么,就不得而知,无非是不节制地看电视,把眼睛都看得近视了(有300度)。至于学习,姑丈说他也无力去辅导,成绩自然好不到哪里。
      我们听者无意去评判谁,只是觉得这样的春光里,阳光还是缺少了点温度,身上仍旧裹着厚厚的冬衣,而屋外,田畴里的青青麦苗正拔节上长,嫩绿的油菜开始吐蕊绽放金黄,烂漫的春天已经在赶来的路上。有时候,生活真的如一团麻,总有解不开的小疙瘩,生活又是一条藤,总结着几颗苦涩的瓜,像这个小二郎即便结的是苦瓜,幸亏还有一个姑丈托举着——家里很是整洁,姑丈说都是他收拾的,因为他隔天休息。
       我作为走访和记录者,先为这对姑婆姑丈多年来的辛苦付出点赞,对这个陷入困境中的读书郎,他们虽然沾亲带故的,但是情义上的实际担当者,接下来,我们可以做点什么,怎么做,能使这个读书郎健康成长,大家一起来助力。


2025年3月8日
155531hg3126gjcgh3hz3p.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5-5-9 13:19 , Processed in 0.09808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