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22|回复: 0

缘起一瞥间 坚守十五年(史济荣/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23 07:0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 于 2024-12-26 15:09 编辑

缘起一瞥间  坚守十五年


史济荣/文


董氏家族自明朝初年迁徙到上虞渔家渡村后,就像与文曲星攀上了亲戚,学霸频出,高中进士者接二连三。最牛的当数董玘,明弘治十八年,他参加三年一度的“高考”,一不小心考了全国第一,夺得会元桂冠。进入殿试一环,老眼昏花的大明皇帝笔头一歪,把状元点给了别人,点董玘为榜眼。但这已经很了不得了,连浙江的地方官也“与有荣焉,幸甚之也”,在渔家渡村道上竖起两座石牌坊,一座上书“会元”,一座上书“榜眼”。


这两个头衔让董家人的门楣平地高了三尺,他们对牌坊也爱护有加,就算“破四旧”之风掀起滔天浊浪的年代,也想方设法护其周全,如今,两座牌坊仍高高屹立在村中。


榜眼牌坊的一只柱脚伸到了一户人家的院墙内,这一家正是榜眼郎的嫡传后裔,历来亦耕亦读,诗礼相传,文风旺盛。然而,传到新主人董国光时,不知是文曲星打了盹还是文脉过了保质期,他读书却很“不来事”。虽然他长相斯文、学习勤奋,从不调皮捣蛋,语文知识、写作水平都很好,可就是与数学结了仇,什么代数几何三角函数,他的脑子里都是一团浆糊,急得数学老师吹胡子瞪眼,作出了“聪明面孔笨肚肠”的“判词”。董国光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更与大学失之交臂,只好去读了职高。


这个社会自古就在狠狠奖赏读书好的人,读书不好就会“如蒿如草”、历尽烦恼。成年后的董国光,虽有幸进入地方国营上虞棉纺厂,但此时的棉纺厂已像一个过气的明星,风光不再,每况愈下,不久便亏损改制。董国光的努力劲头得到大家的公认,还光荣地入了党,却仍逃不过下岗的命运。之后他四处打工,什么都干,可正如乡谚所云,“百作百通,捣臼里过冬”,他至今是个自谋职业者。


不过,读者诸君请不要受我误导,把董国光想象成一脸苦逼的样子,事实上,他始终内心平静、宠辱不惊,且心态阳光、行动敏捷。他总是站在时代最前列,所作所为永远都很前卫。用当下的网络流行语来说,他一直很“潮”。


网络论坛红火时,他是热心的“坛友”,每晚“冲浪”到深夜,一篇篇精美的帖子从他的键盘中流出;当QQ上线时,他是勤奋的小企鹅,软件里的各种功能应用得灵活自如;街头响起摩托车的轰鸣声时,他也买了一辆二手的,骑着它到处穿梭;小汽车进入家庭时,他弄了一台不知是几手的老款桑塔纳,开了近20年至今还在开。


我最早知道董国光其人,是看了他在论坛上写“上虞古树”的帖子,连篇累牍,图文并茂。他那辆破摩托几乎去过上虞每个村子和山坳,就连我偏僻老家的一棵古樟也被他“捉”到了互联网上,直叫我既是感慨又是敬佩。


他爱好丰富又喜欢到处乱跑,想不出点事都难。这不,他“摊上事”了。


那是2009年的一个寒冬,他骑着摩托车来到丰惠镇的南山,顺着崎岖陡峭的碎石路而上,转过十八个弯头,爬上五六个山岗,来到海拔500多米一个叫燕河岗的地方。那里的村民大多因高山移民搬迁到了山下,已人去楼空。


然后,董国光却看到一个叫王松堂的孤寡老人仍蜗居在山上,身上的衣衫肮脏破烂,碗里的菜肴乌黑发霉,简陋的屋子阴暗潮湿,且连一盏电灯也没有,这哪是现代人过的日子呀!这场景,让董国光一阵心酸。他看到不远处的电线杆还在,遂决定为老人安装一盏电灯。


第二天,他买来电灯电线和一些送给老人的生活用品,又来到山上,发挥他做电工的特长,爬上电杆引来电源,为老人安装好一盏电灯。当灯光驱赶走一屋的黑暗时,老人满脸的皱纹堆成了一朵花。


回来后,董国光写了一篇《点亮一盏灯》的文章发到论坛上,以唤醒更多人关爱老人的意识。没想到这帖子火了,引来很多人的围观和讨论,大家支持他的行动,表示也愿意献出一点爱心。于是董国光带着热心人士和大家捐助的钱物,一次次上山,把关怀送给王松堂老人。


为了让更多的困难家庭得到救助,董国光成立了“点亮一盏灯”爱心组织,汇集起许多志愿者,筹集到很多慈善款项,把温暖送给每个需要照顾的老人、儿童、残疾人和因病致贫的家庭。他的破摩托和后来的桑塔纳,更频繁地奔波于乡村山坳,或走访调查,或送财物上门。


2012年4月,为了鼓励崧厦吕家埠村一个身患重病的姑娘抗击病魔的勇气,他想到要筹办一场广场文艺晚会。一人举灯百人呼应,民间演出团体主动提供音响、灯光设备及主持人和表演者,众多志愿者纷纷赶来,热心市民也前来参与。当天晚上,“加油”之声响彻城市上空,募集起善款4万多元,解了病患的急需。


从那天起,我也成了董国光的拥趸,见证了他的很多救助行动。我觉得董国光除了满满的爱心、踏实的干劲、强大的执行力,还始终渗透着他的“潮”,即引领潮流,不落窠臼,另辟蹊径,敢为人先,具有强大的创新精神。一个下岗工人独创民间慈善组织本身就很潮,众多市民为患病姑娘齐喊加油也很潮。


当然,“潮”只是表象,坚持才是实质。有个伟人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董国光之可贵,就在于咬定青山不放松,新潮之中有坚守。


丁宅乡有个青年,因意外事故高位截瘫,一直卧病在床。2012年董国光为他送去爱心款项时,得知他的生日马上到了。他对小伙说,你每个生日,我们都会为你庆生。说到做到,每年生日那天,志愿者会汇聚于他的病榻前,送上蛋糕和红包,同唱生日歌,连续13年从未间断。


早年曾流行办网站,当手机成为主要社交工具后,多数网站关闭了,或成僵尸状态。唯有“点亮一盏灯”的网站经久不衰,每天上传帖子,时时更新内容。这背后是董国光巨大的付出,正是他凭一己之力,十年如一日,才支撑起一片湛蓝的天空。


董国光15年的坚守和笃行,“点亮一盏灯”爱心组织从他1个人发展到如今有志愿者4800名,募集善款已超过1千万元,救助了5万个困难家庭,受助对象从上虞区,发展到绍兴市各县,以至全省、全国,连新疆、甘肃,云南、贵州等边远地区,也有很多困难家庭得到资助。


他在燕河岗点亮的那一盏灯火,正持续散发出炫目的光芒。浙江省道德模范的称号,董国光名至实归。


假如榜眼郎穿越到今天,也会竖起拇指大加褒奖,说一句“行善才是利国利民,积德方能福泽后人,你是慈善这一行的会元,比读书赶考更重要啊!”


近来,上虞区提出了“明德尚贤、创变笃行”的新时代上虞精神,“点亮一盏灯”团队道德高尚、思想前卫,为人低调、做事踏实,善于创新、毅力顽强,正是上虞精神最忠诚的践行者。新时代的上虞精神,也是“点亮一盏灯”团队的内在动力和成功根源。


2024年12月23日
155531hg3126gjcgh3hz3p.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5-4-12 04:53 , Processed in 0.07631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