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8|回复: 0

季羡林《以欢喜之心,慢度日常》:四个维度的生活哲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13 20: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季羡林《以欢喜之心,慢度日常》:四个维度的生活哲学


来源:中国青年作家报  朱泽礽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木心《从前慢》完美演绎了“慢生活”的深情与优雅,也是许多人向往的生活。论及“活法”,季羡林心怀对世界的善意与真情、对平淡日常的热忱、对自我的清醒,以及对人生的无悔。翻开他的散文集《以欢喜之心,慢度日常》,于微小之处领悟超然境界,发掘日常中启迪人心的细节,令孤独者获得慰藉,迷茫者寻得方向。书中的生活哲学可分为4个部分:故人感怀、万物共情、诸事轻盈、自我和解。


回忆故人,以情感人,季羡林笔下的多情人间,呈现出丰富且鲜活的群像,那片回忆的天空中,时常飘过温柔的云朵。


在《怀念母亲》中,季老的伤感溢于言表:“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然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他在《寸草心》中更是嗟叹道:“对享受母亲的爱来说,我注定是一个永恒的悲剧人物了。奈之何哉!奈之何哉!”对至亲的不舍,情真意切。《夜来香开花的时候》中的王妈一生清苦,好不容易与儿子团聚,可家门不幸,丧子患病,希望和幻想尽皆破碎,独自郁郁而终。对于这位“简单而质朴”的故人,唯有感叹命运不公,单纯地希望她能好起来,不被人遗忘。“越是年老,想起他们的次数越多。”诚如斯言,他始终保存当时最真实的情感——眷恋或同情。


季老笔下的故人有着独特的“闪光点”。栽种扁豆的老乞丐、坚持写信的小姑娘、爱照顾人的小男孩……男女老少,甚至是陌生人,或简单质朴,或亲切可爱,总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深夜来访的客人》中的印度男孩子奔波几十里,只为了把自己的画送给远来的中国朋友。“只要能看上我们一眼,他就高兴了,就可以安心回家了。”萍水相逢,一切微小的善意,都是岁月的馈赠,值得一生铭记。正是人与人相处中不易察觉的感动,给了我们深爱这个世界的理由。


谁没有难忘的童年记忆?谁没有对匆匆过客的感激与不舍?书中个人化细腻的感怀,远离了集体的宏大叙事,却极具生活质感,给予读者美的体验。


作者写下与动植物的相处日常时,字里行间是感人肺腑的柔情。“我知道,小猫睡得正香,即使我的双腿因为僵卧时间过久,又酸又痛,但我还是强忍着,绝不动一动双腿,免得惊了小猫的轻梦。”这是《老猫》中和谐温馨的细节,情深至此,散文是作者情感的表达和外化,也是境界的折射。


他细心观察、用心呵护万物,也愿意聆听动植物的声音。他会因宠物的逝去而悲痛不已:“从此我就失掉了咪咪,它从我生命中消逝了,永远永远地消逝了。我简直像是失掉了一个好友,一个亲人。至今回想起来,我内心里还颤抖不止。” 此外,他也能从石榴树开花的“奇迹”中收获照亮世界的“惊喜”。与万物生灵共情,尽显其人格魅力。


石榴花、夹竹桃、枸杞树……慢慢品味时,那零碎趣事之间、人与植物之间神奇的情感连接,让人感受到季老笔下人间草木的滋味。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季老的心中,每一处自然景物都有独特的愿望与之对应:雨落,愿普天之下共此甘霖;过富春江,愿游遍祖国锦绣山河;火车上观日出,愿飞翔于变化与速度之外。这些“独得之秘”无不情感充沛、想象绮丽,即便是偶然得见自然之妙,置身于良辰美景,也能令人享受无穷美感与诗意。虽是一己之见,却能唤醒读者对美的向往。亲近自然,喜悦顿生,他在《富春江上》继续写道:“我们祖国大地,江山如此多娇,我的幸福感,骄傲之感,更油然而生。”


“万物有灵,和谐共生”是哲思,更是对世间最真诚、最柔软的“情感命题”的有力回答。感激自然的默默陪伴,万物灵动优雅,朝花夕拾,完美地填补了人类精神层面的缺口。


与其执着于拥有、追逐,不如处事轻盈、宠辱不惊。季老坦承自己活得远远超过了“预算”,文章中不乏幽默的反思、可爱的自嘲、严肃的拒绝。“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这句出自晋陶渊明的《神释》,也是季老的座右铭。它传递的是一种顺其自然的人生观:“人生在世100年,天天有些小麻烦。最好办法是不理,只等秋风过耳边。”在生活之法、处世之道中融入自己的见解,文本内外总能在轻盈中余有一分深刻。


耄耋之年的人生阅历,细腻、深刻、通透的智慧,锤炼出季老质朴动人的文风。追随他明辨事理,读者品味谆谆话语,读懂大道至简的人生独白。守得云开见月明,是人生之喜。“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红尘滚滚,人皆随波,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身处纷扰的时代,季老也经历过诸多起起落落,但他告诉我们,请相信世界是美妙的,人间是秀丽的,生活是可爱的。


我欣赏季老善良、细腻的性格,更羡慕他单纯、美好的生活状态。回望当下,学业、事业、“伟业”并不是生活的全部;赚钱、加班、“内卷”更不是活着的意义。都市人得学会从快节奏的日常中抽身,以欢喜的心态去拥抱生活中的琐事、趣事,让生活变得美好、惬意。


杜甫云:“老去悲秋强自宽。”人到暮年,活的是心境,回首沧桑风雨,剩下的是最真实的自我。反思老年“十忌讳”,不倚老卖老、思想偏执,行文至此,季老以刚柔相济的大笔,回归自身,叩问本心。谈老年孤独和身心压力,言既往功过与人生终点,论爱情、成功、死亡、完满这些大概念,其间清醒的思想张力,如冬日暖阳,照亮了读者的心灵。作者认真且欢喜地审视着自我,平静且从容地迎接未知的归途,豁达的他值得收获幸福的晚年。


季老的散文极具感染力。现实主义内核下的温暖与坚定,是他的作品中一以贯之的人文情怀。细细品味,宛若与一位大智大贤对话,令人折服于其雅士风骨与人格魅力。谈到“封笔”时,他觉得文章得对得起读者,更得对得起自己,一直想多写一点。他鼓励人们将“死亡”看淡一些,关注年轻人的成长发展,尽力为他们铺垫多一些。季老结合自身的文学经验、思想沉淀,以诚恳的口吻分享心得,流露出对生命的眷恋与深情,令人备受鼓舞与感动。


在不确定的日子里“向内探寻”,不伤时悲秋,不高傲孤寂,更不慨叹命运。作者坚持写作,是为了找回最初的方向,留下美好的记忆,实现了难得的“自洽”。


总体而言,《以欢喜之心,慢度日常》诠释了季羡林关于“人、物、事、自我”四个维度的人生思考、生活哲学。行走于喧嚣而忙碌的世界,该书是一本唤醒内心宁静的心灵修养之书。它恰如一剂疗愈与舒缓的“解药”,鼓励我们重新审视生活中的琐碎,发掘内心的欢喜,并学会像作者一样,安静地、有意识地,以欢喜之心,重拾日常中的善与爱。
155531hg3126gjcgh3hz3p.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4-11-22 15:14 , Processed in 0.06381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