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98|回复: 0

杨庆祥:打着伞走进人间的烟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2-8 07:2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杨庆祥:打着伞走进人间的烟火


来源:中国青年作家报  杨文洁 谢宛霏 




“它是个人生活和思想的碎片,是对某些瞬间情感的记录。”作家杨庆祥这样评价自己的最新文学随笔集——《一种模仿的精神生活》。本书一共有三个篇章,分别是“共饮的花园”“好些时间在荒原里”“走进人间的烟火”,收录了杨庆祥的8篇书评及随笔、8篇探讨社会热门议题的文章和5篇个人游记。


书中,杨庆祥以诗性而凝练的笔触,对路遥、顾城、王小波、安妮宝贝等代表性作家的作品进行了分析,思索技术变革下AI和元宇宙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的复杂影响,分享自己在长江、它山堰等地旅行时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对这些话题的讨论和思考,作为一名人文学者的杨庆祥,试图寻找一种足以抵抗现代化生活虚无感、治疗当代人精神焦虑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状态。

探讨人类与AI之间的关系


作家是时代的亲历者、观察者、写作者,其文学创作的核心往往与时代的精神状态紧密相连。在同为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的梁鸿眼中,杨庆祥的文学随笔集《一种模仿的精神生活》抓住了这个时代最核心的问题,向人们发出了一连串有力的诘问:我们到底在过怎样的生活?什么样的生活才不是一种模仿的精神生活?犀利发问的背后,离不开杨庆祥始终保有的敏锐直觉。同时,这也是他严肃思考这个时代的核心问题后,随时能进行一些回答的重要保证。


《一种模仿的精神生活》中的《AI写的诗可以成为标准吗》《一个人文主义者的AI想象》两篇文章,均涉及当下十分热门的AI话题,探讨人类与AI之间的关系。“一项技术在到来之初不会和你打招呼,当你意识到它的时候,它就像高速行进的列车一样,已经从你身边开过去了。”《青年文学》主编张菁深切地感受到,AI已经完全进入到日常生活中了。对作家阿乙来说,诸如百度汉语、简体版的文心一言等AI工具,可以帮助他在写作时方便快捷地查找、解释、校对。


但在便利之外,人们对AI也有不少担忧。AI强大的运算能力和堪比“超大型图书馆”的数据库,令相当一部分作家曾经引以为傲的学识和积累在它面前遭遇溃败,成就感越来越低,忧虑自身是否很快就会被它取而代之。并且,在大数据推荐下,要么个体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会慢慢随着所接受信息的雷同被消磨;要么个体逐渐走入“信息茧房”的困境。


不过,杨庆祥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在他看来,当下大众对AI投射的很多激进的想象,是由于资本的刺激;虽然Chat GPT问世并引发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但是这些年AI在基础研究方向并无明显进步。杨庆祥对人类非常地自信和乐观,他相信,在处理世界与他者、连接事物和词语之间幽微的关系上,人类始终具有主体的独特性。


通过读书,帮助自己的灵魂变厚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黄金时代,每个人平凡生活的内部都不平凡。无论生活再怎么艰难,自己赋予了自己一丁点光辉,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诗人、教授、知名作家、曾获冯牧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杨庆祥身上的耀眼光环很多,但他一直在作品中强调、在现实中追寻的是——一种平凡、自由而审美的生活。


无论是之前在乡村小学教书的梁鸿,还是在县城上网时被荷兰、新西兰等地网友刺激到的阿乙,他们都意识到自己的生命不应该止于此,认真审视自己的内心,继续向前走,从而见到更多的人、多的事情,拥有更多的感受,了解更多的自己。“《一种模仿的精神生活》可以让我们从模仿别人的生活,慢慢把自我主体性建立起来,开始进入到生活内部的机理。”在张菁看来,在这个自我审视的过程中,内心会不断丰盈,变得开阔起来。


在某种意义上,平凡并不意味着就是平庸、无所追求、穷困潦倒,实际上,平凡是需要在看清自己生活、正确评估自我的同时,琢磨一些别的东西,以达成意志与能力的协调一致。“平凡、自由、审美,这三者的前提都是自律和理性。”杨庆祥表示,只有在非常自律和理性的前提下思考生活,和他人建构有效的连接,才可能真正获得平凡、自由、审美的生活。


杨庆祥还提到,平凡、自由而审美的生活是需要仪式感的,但这并不需要很多的钱,就体现在日常生活的举手投足、一饭一粥里,其实每个人都能做到。“不拔高别人和自己,也不轻贱别人和自己。别人的生活特别好,我尊重;我自己的生活,我也特别珍惜。”对生活的多种理解是杨庆祥始终强调的,在他心中,唯一的解会禁锢生命,多解的状态下才会有平凡、自由、审美的人生。


关于如何丰富自身的心灵,杨庆祥的看法是,需要明确自己当下所处的位置,思考怎么去建构良善正义的生活,而不是盲目地否定自己的生活,因为任何人的生活都是值得过的。只有这样,每个人才是真正的个体和主体。“想要打开视野,可以通过读书,在同古今中西的很多灵魂打交道的过程中,自己的灵魂也会慢慢变得厚重。”杨庆祥如是说。


让你的生命变得有趣、可爱、好玩


为这本文学随笔集定封面时,出于90后编辑更鲜活的知识储备和对世界的感知的信任,一开始认为莫兰迪蓝“有点太小朋友了”的杨庆祥,还是选择尊重年轻人的审美,把莫兰迪蓝作为封面的底色。杨庆祥笑着解释说:“作为即将老去的80后,我觉得自己需要尊重年轻人的创造性活动,而不是充满‘爹味’的教导。如果有能力的话,就帮助他们一下,托举他们一下。”


阅读作家的作品时,许多人都会试图通过文字去探寻作者到底是怎样的人。张菁表示,“庆祥特别宝贵的一点,就是还保有一些天真,特别真实、赤诚。从他的作品里,能看到他对这个世界的敏锐,以及他内心的松弛,这是一种很不容易拥有的能力。”对此,杨庆祥提醒,写作者在书里呈现的形象永远是比较丰富的,至少一定比现实中的形象丰富。一个真正高级的写作者,可以在作品里再造一个自我。书里呈现的作家形象,通常是文字符号建构起来的幻觉,和真实生活里的本人是完全不一样的。


“每一个写作者,都是处在社会生活之中的,生活在洞穴里、与世隔绝是不可能的。但另一方面,对他者我们始终需要保持警惕,有所保留。”杨庆祥将这种状态称为“打着伞走进人间的烟火”。当人们走得越深越远时,触摸到的人间烟火会更多,但感受到的烦恼也就越多,这需要慎重,带着巨大的心理建设去面对。于是,在作品里,杨庆祥一直有所隐藏,与读者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建立在高度凝练基础上的准确,是杨庆祥笔下文字的一大特点。正是由于这种精辟,读者从他的文字里面能感受到的内容,往往比他表面上提供的文字多很多。用阿乙的话来说,杨庆祥的文字始终给人一种沉甸甸的感觉,有点像黄金,体积不大,但是质量很重。另外,在诗人身份的加持下,《一种模仿的精神生活》里的随笔,并不像学院派纯粹的理论论述,读起来拗口和枯燥,字里行间全是好读易懂的诗性语言。


与80后面对的买房问题不同,对于90后、00后、10后可能面临新的问题,杨庆祥建议年轻人们要兴高采烈地把生命的状态活出来,制造生命中的奇迹,让你的生命变得有趣、可爱、好玩。
155531hg3126gjcgh3hz3p.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4-6-17 19:54 , Processed in 0.05197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