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7|回复: 0

评谢伦散文集《一些被风吹过的事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1 08:4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望故土,用笔留下被风吹过的人和事
——评谢伦散文集《一些被风吹过的事物》


来源:《长江丛刊》 杨彬 


谢伦的散文大都以描写故乡的人和事,表达”文化乡愁”的深邃主题。近年,他又出版了散文集《一些被风吹过的事物》,这是一部具有新的内涵和方法的新散文,有其独特的创作特色。

一、 回望故土:留住曾经鲜活的人和事


《一些被风吹过的事物》是谢伦回望乡土、回望家乡、回望童年之作。作者年过半百,离开家乡已经三十多年,但是滚河边的家湾,曾经在生命里记忆最深刻的父老乡亲、故园风情以及童年少年时经历的人和事,却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活跃,不断鲜活。谢伦以一个进入回忆年龄阶段的散文家的情感,用笔回望家乡、回望童年。那些曾经鲜活的父老乡亲,那些在那个年月发生过的悲欢离合、世事沧桑,那些在谢伦成长过程中的情感和力量,被谢伦用散文集《那些风吹过的的事物》记录下来,于是那些人、物、情便定格在文字里,成为了安妥谢伦灵魂的力量,也成为那些从未有人为他们记录的父老乡亲的生命见证。


在这部文集里描写最多的是家乡的父老乡亲,是那些朴素的几乎没有什么特色的乡村人物。他们在那个年代生,在那个年代死,好像没有什么传奇浪漫的故事发生。但是他们的生死和经历,在年少的“我”眼里和脑子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小庄子里被毒蛇咬死的牛牛儿,那靠在大枣树上打盹的爷爷,那喜欢吵架但又互相帮衬的大周爷和戈党员,那失过魂的狗娃儿,那跳了滚河的女老师,那逃婚的苟桂姐姐、那自杀的张窑匠……这些在谢伦童年时代出现的人,如果不是谢伦还记得并用笔写下来,可能很少有人记得他们,他们的生死就真如风一样吹过了。


谢伦在散文中还对几个印象深刻的人物进行浓墨重彩的描述。比如《喜欢粮站的桂疯子》,因为命运的不幸,桂疯子成为了疯子,在疯癫的状态下,他记忆力惊人,在粮站收粮时具有一身本领,对粮食验级比机器还准确,但他清醒后却羞愧难当自杀身亡,这是一个令人唏嘘的故事。而《快刀吾》中的快刀吾是农业大学毕业生,因为打成右派下放到山村,具有绝好的治疗牲畜的本领,是具有超高水平的兽医,他和徒弟小于的感情经受住了特殊年代的考验,有情人终成眷属。而《放峰子的老陕》中的老陕,这个从陕西来到村子里的养蜂人不仅带来蜜蜂带来蜂蜜,还成为媒人不断将陕西的姑娘带到村子,成就一段一段姻缘。老陕和蜜蜂都不再来村子里,不仅村子里的光棍娶不了老婆,而且因为没有蜜蜂采花授粉,第二年村子里的油菜籽大面积减产,这是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故事。还有因为因打铁水平高超娶了队长女儿的孙铁匠;做一手好豆腐的闫老西儿;喂猪极好但家庭生活不好的猪精党三炮;命运多舛的瓜老板纪盛魁、打油佬孙为民……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生老病死。几十年过去了,时代已经进入了21世纪,可还有人记得他们?他们的生命轨迹还在哪些人的心里有记忆?谢伦将他们一一记述下来,将他们复活,记录下那个时代的社会样貌和历史变迁,让读者知道他们曾经怎样地生活,从而倍加珍惜当下的生活。


除了那些普通人的生命故事,在谢伦生命历程中还有伴随其成长的各种动物。在乡村,童年成长中必将和动物打交道,谢伦专门用《雀之殇》一节描写他童年中经历的动物:狼、野猪、麻雀、大雁。对这些动物的描写也具有那个年代的特色。狼在谢伦的童年时期已经是濒危动物,但那个年代却没有保护野生动物的观念,一只狼被活活打死。谢伦追忆了一条他唯一见过一面就消亡了的一条狼的故事。而《一头自投火海的野猪》所描写的野猪故事令人唏嘘不止。芦苇荡失火,野猪都逃离火海奔命,而一头母野猪因为孩子在火海中不断冲进火海想要救回孩子,多么感人的伟大母爱!作者通过《雀之殇》描写了一段荒谬的有关麻雀的历史。在作者上三年级的时候麻雀被列为四害之一,于是从上到下开展消灭麻雀的运动,每个孩子上学时手里都得提溜一串死麻雀。这种荒谬的运动必将带来恶果,“村民发现,但凡麻雀被消灭的年份,虫子必然多,夏粮必定减产”。而且,因为掏麻雀窝,大黑子摔断了腿,史文忠被弹弓打瞎了左眼,真正成为了雀之殇,而《药雁》则描写那个年代用农药毒杀大雁的经历,这个山村依山傍水,本来是大雁落脚的好地方,但在那个年代一来没有保护动物的环保理念,二来村民们没有肉吃。于是全村人采取各种方法打雁,用的最多的是用农药药雁。这些关于动物的故事,描写了改革开放以前人民的生活状态以及当时他们和自然和动物的关系。从动物到人、从人到自然,谢伦真实地描写了那个时代的状态。这些事情如果不被谢伦记录下来,也必将被风吹过。而当谢伦用文字描写和记录后,这些文字会让我们深刻地反思和沉吟。


二、 儿童视角:生命成长的审美感悟


《一些被风吹过的事物》主要描写作者20岁之前在家乡滚河边小村里的岁月。但描写最多的是作者童年的岁月里所经历的人、事、物。这部集子中90%的散文运用第一人称的有限视角进行描写,用儿童的眼光看取世界。儿童视角是一种限制视角,用儿童的眼光去观察和打量成人生活世界,用儿童的思维和心智去观察、描摹事物、讲述和理解事件是儿童视角叙事的基本方法。相对于成人视角,儿童视角单纯、简单。但却接近事物的本相。而且作为有限视角,对于事物的描写可以不需要追根求源,也可以不得出成人认可的结论。这种描写可以收放自如,并且更加适合描写儿童的成长审美、情感特点。


在描写家乡的人和事的时候,作者主要采取儿童视角进行描述,将一些当时的观念和事物用儿童视角描述出来。在《一些被风吹过的事物》中,作者紧紧抓住儿童视角的特点,采用通灵体验、片段描写来描写童年的乡村。在乡村民间,大都有孩子可以看到很多成年人看不见的东西的说法,认为孩子眼睛和心灵是干净的,可以通灵,可以看见成年人看不见的鬼魂等,通灵是孩子的神秘体验。比如《靠在大枣树上打盹的爷爷》中,四岁的“我”能在爷爷去世后多次看到爷爷;在上学路上,真切听到一个声音叫“我”的乳名,却没有看见任何人,也确实没有任何人叫,但这声音却真切地出现。这种思维,在成年人那里是不可思议的,在孩子那儿却很平常,这种亦真亦幻的故事,用儿童视角讲出不觉得突兀也不觉得不合理,但确实存在儿童甚至是成年人的心里。另外,作者采取片段记忆的方法进行写作,这符合孩子记忆呈现片段性的特点。作者在描写童年所遇到的人和事时,只描写作者看到的、理解的,没有看见和不能理解的就不说不写,这样符合儿童视角的规则,也是描写遥远的过去的一个合理的方法。在《张窑匠》中,张窑匠是从外地请来的窑匠,手艺高,规矩大,为村子里烧出了很多好砖瓦。突然有一天张窑匠竟然上吊自杀了,他来自哪里?为什么会自杀?作为童年的“我”不知道,也没弄清楚,因此,就写到张窑匠自杀为止了,没有用多余的文字介绍缘由。还有做豆腐的闫老西儿,成为劳模后从村里逃跑了,公安来晚了一步。搜遍村子也没有找到他。闫老西儿犯了什么罪?他又逃跑到了哪里?这些事情作为儿童的“我”不关心也不清楚,就没必要去虚构和编写。而技艺高超,会做水豆腐、毛豆腐的闫老西儿,只是小孩子心目的能人,那喷喷香的臭豆腐才是最深刻的记忆,至于其他,则不是孩子需要记忆和探寻的事情。


在《一些被风吹过的事物》中,谢伦有几篇专门描写童年的“我”对于文明、美好、艺术的向往。描写在物质精神都贫乏的年代,文明、艺术对儿童的“我”的启蒙和影响。《空中的声音》描写喇叭对一个乡村儿童的巨大影响,当在离村子很远的镇上听见喇叭的声音后,在作者幼小的心灵开出了美好的花儿。“一连几天,那个喇叭,就象睡梦中开放的花朵,她不断伸展的花瓣儿,变换成无数美丽的想象,这种想象无日无夜,使我们不得安宁”。“我”五岁时,村子里终于安装了喇叭,而且还装在“我”家的房檐下,当喇叭响起来后,喇叭放出的歌声深深打动了“我”,当第一次从喇叭里听到“我的祖国”的歌声的时候:“朦朦胧胧地感受她是如此亲近,又那样遥远,身体也不断随着歌子的悠扬而柔软着、曲张着,美好的向往也由此产生。我想,如果说有什么东西可以打破人生初始的蒙昧,对我来讲,或许,就是那天晚上的这首《我的祖国》”。这种艺术启迪心智、歌声启蒙美好的经历,被作者描写得真切而美好。而火车,则在“我”的童年中成为了远方的象征。因为姐姐嫁到了可以看到火车的地方,因此多次到姐姐家帮忙,“我”到姐姐家所在的黄家寨去的最大的动力,是可以在黄家寨看到火车。我和小伙伴“喜欢那种压倒一切的威猛无比的力量,喜欢它咆哮时掀起的无形的冲击浪,喜欢它刺耳的歇斯底里的尖叫和迅疾的飞驰速度,”“火车要开往哪儿去”成为了一个巨大的诱惑,成为“我”向往远方的一个意象,一个情感的载体。这些童年中的美好经历表现出童年中的成长感悟,这种美好的经历,给予一个追求美好的儿童审美体验,将会令“我”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三、 人、物互衬:方志的文学表达


《一些被风吹过的事物》是具有地方志特色的散文,作者采用方志的方法将自己20岁之前在家乡所经历的人、事以及家乡的地方情况描写出来。如果说描写人物和事件采取儿童视觉描写,那么对于家乡的地方情况,则部分的采取了人物志和方志相结合的方法,《一些被风吹过的事物》描写了很多故乡的地方地理状况以及当时的一些具体的房屋、单位,比如树、比如路、比如小庄子、比如卫生所、比如村小学、比如土地庙,比如粮站,比如兽医站……这些在作者童年中可以作为地理标志的事物,是作者着力描写的对象。作者描写这些事物的时候,往往是将人和物结合起来描写,将人和物互相映衬,从而描写出具有家乡风情的人物志。人物志是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方志界,历来有“地以人贵,人以地传”的说法,《一些被风吹过的事物》既描写地又描写人,二者互相映衬,共同完成了那个年代家乡的人物志的风情描写。


作者有对于自己村庄描写。在《童谣》中,作者首先介绍自己家乡在“高山脚下是皇村的滚河边”,这里的皇村是刘秀的老家,作者并没有去专门探寻刘秀家乡的人杰地灵,而是描写最先对老师的认识,以及在皇村寺读书时皇村寺倒塌的惊险记忆。接着作者描写童年时记忆深刻的卫生所、粮站、村小学、兽医站。因为母亲常患病,因此“我”小小年纪总陪着母亲到卫生所,慢慢地认识了卫生所的胖护士以及医生们,尤其是种药的麻子杨给人印象深刻。麻子杨具有救人的绝活却不是医生,医生们则命运多舛,卫生所也在二十世纪70年代被撤销,房子慢慢坍塌,卫生所最后成为了菜园子。可以说是对当年村卫生所的完整的方志描写。对于粮站,作者既描写粮站在当年的地位和影响,也描写当时粮站的规制和工作流程,但主要描写的是桂疯子与粮站的关系,桂疯子因为粮站主任而疯癫,在他疯癫时竟然能做好一个优秀的收粮员,当大雨把桂疯子浇清醒后,他发现自己居然和粮站的人在一起,和粮站主任在一起,竟然无地自容地自杀了。粮站和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人、地互衬,构成那个年代独特的方志特色。而对村小学的描写,作者另辟蹊径,没有描写“我”在学校读书的具体的情境,而《通往村小学的另一条路》则重点描写一条特别的路。在这条路上,“我”知道了苟贵姐姐逃婚的事情;看见了一个不认识的扯猪草的小姑娘;经历有人叫“我”乳名而确实没人的灵异事情,以及后来发现苟贵姐姐早已死去(那当时是否就是苟贵姐姐在叫“我”乳名?)这条路集合太多的事情,路和人紧紧结合相互映衬,将人们带到那条山村小路,甚至可以看到那条小路上走来的少年。而作者描写兽医站,也是为了将兽医站和快刀吾的故事结合起来,通过兽医站和快刀吾相互映衬,构成那个年代的兽医及兽医站的方志描写。


作者专门用了很长的篇幅描写树。在《村里的树》中,作者描写了乌桕、樱桃、皂抱槐、椿树、柳树五种树。这每一棵树都有故事,每一棵树都和人的命运紧紧相连。乌桕树是一棵古树,村子人将它当神祭拜。阎国才因私欲锯掉并将树兜子连根拔起,导致阎国才的爷爷当场倒下,树死人亡。樱桃树是长在在阎家祠堂后面的百年老树,后来被沈大有一家占了祠堂住下,人和树都带来一系列灾难。而皂抱槐也是被村里奉为神树的树,这是一体两树的奇特的自然景观,“槐树犹如皂荚树的儿,被皂荚树紧紧抱在怀里,从怀里长高、长大,长得骨肉相连,枝叶纠纷,又雄风八面,大开大合”。这树和人都具有传奇特色,树的主人唐掌柜运用槐树花和皂荚树花做成“二花散”治病有奇效,后来皂抱槐被军爷贾奉信抢走。唐掌柜死去后,“二花散”也失传。还有周大爷和椿树,茅缸奶奶和柳树,都是人和树息息相关,天人合一。作者既写出这些百年老树的不同寻常,也写出了围绕这些树的世事沧桑。人和树相互映衬,既写出了村子的树志,也写出了那些逝去的人的生命故事。这种人物志的风情描写,既有志的史料价值,又有文学鲜活的生命意义,是一种回望乡土的极好的方法。


《一些被风吹过的事物》继续沿着谢伦描写故乡的人和物、抒发浓浓乡愁的写作路径,对自己的故乡采取回望的方法,将生活了20年的故乡的人和事,将自己经历过的一些已成过去的事物,将那些随着时间流逝“被风吹过的事物”用笔用心记录下来,用文字留住从前的村庄、生灵、河流和情感,将那些在生命中曾经鲜活地发生过但现在已经随风而逝事物,用文字进行复活,折射那个年代的社会样貌和历史变迁。在淡淡的忧伤中悲天悯人,在浓浓的乡愁中留住沧桑岁月。
徽标.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4-5-21 03:53 , Processed in 0.05094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