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70|回复: 0

我们的母亲节:转山转水只为你们(乃禾/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9 22:2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 于 2024-3-5 16:43 编辑

我们的母亲节:转山转水只为你们


   ——5月9日嵊州仙岩母亲节活动随记


             乃禾/文
IMG_2947.JPG
今天(5月9日)是母亲节,我们“点亮一盏灯”团队活动报名帖中这样动员:“在母亲节里,让我们用志愿者的大爱情怀,带着暖暖的温情,一起到嵊州仙岩镇,用一天的时间,看望一些孤寡残疾病患家庭,送上我们初夏般的热情和爱。”现在活动已圆满结束,回首,从早上7点左右在百官街道集合到下午4点左右返回到出发点,整一天的时间,我们要么在路上,要么在受访者家里。山道弯弯,我们爬山下坡,走村穿巷,给12户家庭送上慰问品,并给其中5户人家送上各种定向专项爱心款。
IMG_2828.JPG
IMG_2806.JPG
今天到访的主要是嵊州仙岩镇俞水村,据介绍,该村由原闹水、贤家、合溪坑等3村合并而来,而首先去的贤家村由王贤村和丁家山村组成,接着到的原合溪坑村是由日溪坑和合溪村组成,最后到的闹水村即有闹水和姚家组成,各自然村之间相距很远,幸好有莫部长等领队,才使我们行程安排合理、紧凑,精准到位。
IMG_2833.JPG
微信图片_20210509214648.jpg
先进到王贤村的一个三口之家,这三口之家很是特别,“家长”阎音海老人已经67岁,照顾着67岁的嫂子(徐樟娟老人),以及她41岁的智障儿子。阎老汉说他终身未娶,5年前兄长去世,之后,兄嫂和侄儿的生活就归他管了。这嫂子智力也不怎么好,坐在阴凉的地坎上啃着一只苹果,而这个智障侄儿,敞着怀,眼光白多黑少地斜着我们,我们走到另一家去时,还看到他拿着根竹梢跟着我们。
IMG_2853.JPG
IMG_2823.JPG
之后来到徐菊凤老人家。这家住房似乎宽敞,但也近乎空壳一个。老人今年59岁,可根本无劳动能力,因为股骨头坏死已经长达12年,现在还在服药,医药费每月近千元。老头子也有3年胰腺炎病史。儿子入赘到富阳桐庐,已经生养了一个3岁的孙女,因孙女还小,就由媳妇带着。儿子他们很少回家来,因为来回也要盘缠费用。因而,这个家,用老人的话说就是“一个人要养活5口人,实在难啊”。这光景也确实让老人家难过,事实就是困难户,但又因为有儿子、儿媳,对照条件,不能进入低保,日子就这么熬吧。
IMG_2861.JPG
IMG_2844.JPG
微信图片_20210509214627.jpg
IMG_2841.JPG
接着来到丁家山村,坐在家里的老人叫竹苗香,今年71岁。老伴刚刚三月初一去世,屋子一角桌子上还供着他的遗像和牌位,还有烟酒面食等供品。老人说是身体不好动过手术,花去十几万医药费,说背上还有14颗钢钉,现在还一直吃药中。家庭经济条件本来就不好,现在更是欠债很多。据老人说,她有2个女儿,其中一个女婿也经常来照顾一下。鉴于这是丧主,又正值母亲节,我们团队送上1000元慰问金。
IMG_2962.JPG
微信图片_20210509214530.jpg
接着到的是吴功招老人家,这也是一个实际困难家庭,老人72岁,患有食道癌,动过手术,发不了声,大儿子有智障,小儿子当过兵,现在柬埔塞打工。团队除送上慰问品外,还加了1000元慰问金。
IMG_2964.JPG
微信图片_20210509214515.jpg
e15fc250a7c034c6822379904f0ecd5.jpg
然后到的是一个独居老妇,名讳竹招花,已经90高龄,却是蛮有精神,起居收拾得也干净,只是家里堆放着的竹梢,天干物燥,给人感觉有隐患,老人家耳不聋,吐字也清晰,说本来就是要收拾的。
IMG_2885.JPG
IMG_2880.JPG
IMG_2899.JPG
日近中午,我们却顶着烈日,挑战极限——要徒步到合溪村半山腰。据说,这上面只住着老人一户人家,他自食其力,自己种水稻,有台微型碾米机,可以做到粮食自足。这样的原始山路也确实是考验志愿者们的体力,余老师母女实在超越极限了,只好停在半途,待下山时,我陪余老师的女儿一道,在跟她交流中,才得知,他们一家一直住江边(余老师自己是崧厦人),从来没走过这样的山路,即使外出旅游,景区有山的话,走的也是台阶,而不是这样的土路,而且不会这样陡。相信小姑娘说的的确是实话,加上平时也比较喜静,不怎么活动,所以体力吃不消了。我从下山后董老师拍的视频中才看到,上山容易下山更难,莫部长不愧是军人出身,背着余老师走了一段,即使滑倒了,一屁股坐地上,也把余老师保护得好好的,在此,再为莫部长点个赞。
IMG_2911.JPG
IMG_2912.JPG
微信图片_20210509214430.jpg
我们见到的徐金生老人,69岁。他,当过兵,看上去腰板确实硬朗,说平时挑个百五十斤没问题,这山路老人每年也都在自己修一修。老人虽有个儿子,也已经30岁了,却是浪子一个不着家,还因借款信用问题,啃了老人不少。老人倒不冷清,俨然是经营着一个农庄,有50只小鸡,8只羊,7条狗。只是房子年久失修,中间一间栋梁已断,柱脚也虫蛀严重,因而团队特意送上3000元作为修房子的专款。
IMG_2928.JPG
IMG_2955.JPG
IMG_2984.JPG
接着看望的是77岁的老党员俞煜祥老人。午后,又依次看望了几个独居老人:俞桂灿,74岁,有50年党龄;还是77岁的老村长俞香水,再是86岁的老书记俞佩菊,并在她家门口留影留念。
IMG_2996.JPG
然后去姚家一女生家,她比较特殊,之前爸爸因故服刑,妈妈离家,她从小由爷爷奶奶抚养。现在,爸爸刑满,在上海打工。但家里依然贫困,住着三间低矮的小平房,墙上抢眼的装饰就是这女生的奖状。小女生15岁,读初中,面相像个假小子。团队额外送上1000元慰问金,希望小女生能买件自己喜欢的衣服或零食,再添加点学习用品。
IMG_2999.JPG
IMG_3005.JPG
IMG_3008.JPG
微信图片_20210509214236.jpg
最后,大家去了姚家山脚下的一户人家,这户人家比较特殊,父亲已经86岁,而女儿44岁,因车祸后,智残,一直由老父亲照顾。董老师说去年就已经来过,那时,这个女儿睡在稻草窠里,很是凄苦。现在,镇(村)里已经给修了平房,购置了衣柜和床,只是物品还是堆得相当凌乱,也没办法,这女儿拉屎拉尿的,老父亲哪收拾得过来呢。也幸好天气晴好,家门口竹竿上晒满了大小厚薄的被子、棉絮、衣物等,否则,想来屋里更会不堪。团队特意送上3000元,希望能给他们建个简易卫生间。
IMG_2935.JPG
IMG_2942.JPG
流年似水,时序更迭,初夏里的高温天,我们车轮滚滚,专程看望,特别感谢莫部长一行全程陪同。他们亲力亲为,前期走访做得很到位。他们不止一次到访过,对每家每户面临的实际困难如数家珍,绝不回避也不含糊,更已经出手相帮。
IMG_2978.JPG
特殊的节日,我们转山转水,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们相见。                                                            

      2021年5月9日
标识.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5-4-24 19:11 , Processed in 0.06588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