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32|回复: 0

继续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9 10: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继续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


  在工业整顿取得初步效果的同时,恢复和振兴农业经济的工作也在抓紧进行。1975年夏秋,县委围绕“学大寨”和“普及大寨县”为工作重点召开了两个大型会议。6月3日至6日,县委在县委党校召开全县农业工作会议,总结交流全省农业学大寨经验交流会的贯彻情况,研究部署下一步措施。会上,各区、社交流介绍了“学理论、抓路线,大学大批促大干”的经验。

  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后,县委于11月5日起召开全县四级干部大会,到会的各级干部共2191名。县委书记王淮亭传达了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强调全党动员,全力以赴,苦战四年,把上虞建成“大寨县”。许多社队代表在讨论中踊跃发言表态,响应中央和县委的号召,决心为实现“大寨县”而奋斗。

  会后,全县掀起宣传贯彻会议精神、为普及大寨县而奋斗的热潮。各级干部带头奔赴农业第一线,蹲点劳动,指挥鼓劲。县级机关先后组织178名干部,在5名县委常委的带领下,分赴19个公社,区、社干部除留下值班人员全都下队蹲点工作,县、区、社镇三级共有872名干部深入到182个大队。至11月底,全县基本完成了秋收和小麦冬种任务。与此同时,县委成立农田基本建设指挥部,从平原到山区,从内地到沿海,开展以改土治水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新造渠道、机耕道、交通路,改土造大寨田。

  1976年1月5日,首批农业学大寨工作队下乡。县委抽调县、区、社镇三级干部和农村积极分子共872人,组成12个工作队,进驻梁湖、滨笕、皂湖、沥海、盖北、下管、五驿、虞东、禹峰、樟塘等11个公社、182个大队和一个县属工厂,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在农业战线上,大寨和昔阳的经验在全县农村逐步推开,学大寨的先进社、队越来越多。

  围涂造田继续开展。自1969年冬,上虞县开始大规模实施围涂造田以来,已经建成“六九”“七〇”“七一”“七四”“七五”等5个丘。1975年起,开始组织大面积垦种,相继建起国营上虞县棉花原种繁育场、上虞县联合垦殖场等,种植水稻、棉花以及饲养畜禽、淡水鱼等。三汇公社在省农科院的帮助下,在七五丘试验新围海涂垦植水稻技术,建立翻水等水利设施,当年水稻平均亩产达到463公斤,荣获农业部农牧技术改进一等奖。全县棉田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至1975年,棉田播种面积8.57万亩,总产量达9.02万担。

  水产养殖捕捞发展迅速。1974年,上虞沿海渔民的捕捞范围逐渐扩大到江苏吕泗洋、浙南大陈等渔场,产量为16.12万担,创下历史最高水平,其中黄鱼3.89万担,带鱼8.51万担,墨鱼3538担,虾蟹4019担,其他水产2.95万担。1975年,县水产养殖场开始进行网箱养鱼,面积67平方米,当年产鱼287.5公斤,折合亩产2875公斤,上虞成为全国开展网箱养鱼较早的单位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5-4-25 21:31 , Processed in 0.05846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