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38|回复: 0

文化卫生事业的调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27 07: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化卫生事业的调整


  在对教育事业进行调整的同时,上虞还进行了文化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调整。在文化事业方面,由于高指标、高速度、急于求成的影响,各项文化建设的发展与原有文化基础条件,以及日益紧张的财政经济困难不相适应,农村文化阵地严重混乱。一些农村业余剧团占用劳动时间过多,妨碍农业生产,损害集体利益;限于业余作者的思想、创作水平,业余剧团演出思想内容不健康的剧目;不少地方还出现了未经登记批准的非法剧团。

  根据1962年12月省委批转的《关于整顿农村业余剧团、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领导和处理非法职业剧团的报告》精神,县委开展了文化事业的整顿。一是加强对文化事业的领导。调整、充实了县文化馆的领导力量和业务骨干,配备好农村文化站干部,充分发挥文化馆、站对群众文化的管理和文化活动的辅导作用。二是加强对文化组织的管理。积极整顿、巩固和发展农村业余剧团,取缔非法剧团,加强对农村流散艺人的管理,并注意抓好农村集市文化的管理。三是积极组织专业文艺团体下乡演出。结合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目,送戏上山下乡,同时增加电影放映场次,在农村中开展宣传教育,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满足农民对健康文化生活的需求。

  1963年12月,全县恢复东关、崧厦、丰惠公办区文化站3个,同时在下管、章镇、小越、百官、沥海建立民办公助文化站5个。到1965年,全县有文化机构18个,文化馆1个,农村文化站7个,职业剧团2个,农村业余剧团794个,电影放映队7个。是年底,全县召开第二届农村业余剧团代表会议暨业余文艺会演,演出70多个就地取材自编自演的节目,其中歌舞《丰收乐歌》、说唱《红色接生员》、越剧小戏《寻箩记》、快板《说苦道甜》、幻灯表演《科学种田打先锋》等节目,参加省第二届农村业余剧团代表会议暨业余文艺会演。

  在卫生事业调整方面,1961年,着手进行基层卫生机构的调整,区级医疗单位统称为卫生院,公社级医疗单位称为联合保健所,大队级称为保健站。同时,各公社联合保健所转为集体所有制。1962年,为了减轻国家负担,丰惠、东关、崧厦、小越、百官、章镇区卫生院由全民所有制转为集体所有制。撤销上虞卫生学校,在校50名学生全部支援农业。精简全民所有制医疗机构卫生人员60名,其中44名从事农业生产,16名充实到联合保健所。从1963年起,坚持预防为主方针,深入开展了以防治肠道传染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加强了“三管”“二灭”工作。经过广泛深入的卫生宣传教育,基本上改变了城区垃圾到处散落、农村鸡猪散养的不卫生现象,一部分农村生产队采取分塘分池分段用水,迁移水源旁的粪缸。充分调动广大医疗工作者的积极性,医务部门经常组织巡回医疗队,下乡为农民治病。医务人员逐年得到培养和充实,医疗设备不断增加,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到1965年,全县除县人民医院外,共有卫生院10个,防治、防疫站3所,公社联合保健所50个;卫生技术人员516名,生产大队半农半医人员1158名,生产小队卫生员1136名,妇幼保健接生员480名。卫生事业的调整和发展,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5-4-24 20:37 , Processed in 0.05624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