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24|回复: 0

长塘九旬老兵冯章山一生平凡只为传承革命精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2 07:5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一生,从未后悔上战场追随党
长塘九旬老兵冯章山一生平凡只为传承革命精神


  战争年代,他为国披战甲;战火熄灭,他又响应国家号召,复员返乡,转身成为一名默默无闻的建设者。在长塘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初见冯章山,根本想不到老人今年已是95岁高龄。“我从20岁投身革命,参加过淮海战役、孟良崮战役、抗美援朝。”说起曾经军歌嘹亮的岁月,老人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他向记者讲述了那段血与火的红色历史。


守一方国土安宁


    在冯章山的军人证上,贴着一张发黄的老照片,青春年华的他白白净净、方面大耳。1945年7月,冯章山和同村的小伙伴一起参加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又称“三五支队”),成为了一名通信兵。“我的任务就是在规定时间内向部队送电报、命令、公文等。”冯章山回忆道,自己每天都要走几十公里,一根棍子、一个包是他的标配。

  当时,整个营队为了过长江一直在打游击战,战斗十分激烈。作为通信兵的冯章山,不畏生死冲到最前线,想尽办法为营队及时传达电报信息,为战斗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部队看中了他的机敏和勇敢,派他去南京学习开车、修车技术。六个月后,冯章山学成归队,成了一名汽车兵。

  1950年前后,部队开赴福建前线,但由于种种原因,又因爆发朝鲜战争,所在部队奉命向中朝边境开进。在朝鲜战场,冯章山是前线的后方,也是后方的前线,随时都有被敌机轰炸的危险。

  “敌机就擦着我们的头皮飞过,炸弹投下来,能炸出四间房屋大小的坑,我亲眼看见战友倒在了我的面前……”每个难眠的深夜,冯章山只要一闭上眼睛,一幕幕战火纷飞、枪林弹雨、硝烟弥漫的战争场面便历历在目。回忆起牺牲的战友,冯章山不禁声泪俱下:“和牺牲的战友比,我是幸福的,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风云激荡,犹记当年金戈铁马烽烟起。入伍10年间,冯章山在浙江、山东、福建、朝鲜等多地驻防,负过伤、流过血,一道道伤疤成了一个个军功章,讲述着他英勇无私的过往。岁月催人老,曾经鲜衣怒马的小伙,如今已是耄耋之年,但时光改变的是容颜,不变的是英雄坚毅的目光和心中的信仰。


 传一代爱国初心


     硝烟散去,英雄隐退。复员到地方后,冯章山先是在省委汽车队工作,几年后回到老家长塘,过着朴实的平民生活。由于家风良好,冯章山膝下的一儿一女十分孝顺,如今五代同堂,正是享受晚年美好生活的时候。

  封存血与火的记忆,深藏功与名的光环,退伍后的冯章山依然传承着革命精神,绝口不提有没有享受更多待遇的事,也不允许子女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他时常对孩子们说,自己经历过残酷战争的考验,节俭精神是军人的基本素养,自己靠着节俭养家,也是保持革命军人的传统与作风。

  “虽然那时候日子苦,但我从未后悔奔赴战场,也从未后悔加入共产党!”在与冯章山的交谈中,他常常发出这样的感慨。穿上军装,敬一个标准的军礼,经历过戎马倥偬岁月的冯章山,对党的热爱和信仰早已融入他的血液里,这辈子都不会变。在他的身上,彰显的是激情燃烧后的高风亮节,诠释的是一生的平凡所反衬的伟大。

  经历过无数革命战争,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的变化,又即将迎来全面小康社会,一路走来,陪着党和国家经历艰难险阻,冯章山始终有一个心愿——祖国强盛。这份心愿凝结着老人一生对祖国的热爱、对革命精神的追求,更饱含着对子孙们的殷殷期待。

  放眼未来,冯章山寄语年轻人:“要传承革命传统,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事业,让绵延至今的革命精神万古长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5-4-24 20:40 , Processed in 0.05986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