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创建“月林书院”的潘畤父子教书育人为政清廉,儒将韩铣除盗患抚贫困兴教育修水利;今日,潘韩村干部清正,事务清爽,民风清淳……近日,记者走进崧厦街道潘韩村,在临河而建的“清风廊”里悠闲踱步,映入眼帘的是先贤典故、廉政警句、家训家风,感受到的是潘韩村的“一路清风”。
传承“清廉文化”,培育廉政丰腴土壤
“以‘清廉文化’看潘韩,挖掘整理历代除暴安良、清正廉洁的乡贤故事,让人记住根脉,也能从中汲取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潘韩村党总支书记韩红标说。
潘韩村地处崧厦街道南部,由原韩家自然村和潘家自然村合并而成。清爽做人,廉洁执政,从古到今,一直贯穿在潘韩村的村史中。创建“月林书院”的潘畤父子教书育人,廉政爱民;清末民初的潘炳南洁身自好,致力于慈善事业;旅港乡贤潘岳峰自奉俭约,捐巨资建设家乡;韩氏祖先韩怌,悲愤国破家亡,为国守节;明韩琪平盗有功,为官清正,以刚方著称;韩铣为官清正,爱民如子,在任除盗患,抚贫困,兴教育,修水利……这些清廉事迹,全都被乡人传颂至今。
在深入挖掘本土历史的基础上,潘韩村大力倡导传递“清廉文化”,结合《潘韩村志》的编写,挖掘整理在崇文兴学、教化乡民、热心公益、反哺家乡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历代乡贤和新乡贤名单,培育廉政文化的丰腴土壤,为“清廉村社”注入源源活力。
同时,该村以“清廉”为主题,拓展清廉文化阵地,精心打造了“清风廊”“清廉赋”“廉政雕塑”“廉洁清德主题牌”等系列节点,串珠成链打造出一条“廉线”,传递风清气正的价值观,带动基层党风廉政教育建设。
建设“清廉村社”,为美丽乡村注入“清廉因子”
依法治村,清正为民,成为近几届潘韩村村级组织的首要要求,干部清正,作风清朗,事务清爽,用权清晰,民风清淳,成为一把刻在村干部心中的标尺,时刻衡量自己的言行。
多年来,潘韩村保持公务接待零开支,村级财务、党务、村务晒在阳光下,定期公开,并有专门的村民监督小组监督。此外,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村干部不能参与任何工程建设,就连家属、亲戚都不行。本村的每一项实事工程建设,都要通过支部会议、村三委会议、党员、村民代表会议等讨论决定。5万元以上工程,由街道组织招投标,并请监理公司把牢质量关。
作为村党总支书记,韩红标更是以身作则立下规矩:有谁胆敢送礼,他就当面把礼品掷出去,如果家人收礼,谁收礼谁负责退回。他还自掏腰包,用于村庄环境提升,帮助困难群众,关爱青少年成长等。
干部的清正之风,使得潘韩村乡贤捐资助力村庄建设蔚然成风。在整治韩家河脏乱差时,乡贤们慷慨解囊,踊跃捐款共70万元。村里也精打细算,把每一分钱用到了实处,把财务公之于众。
积极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有力地促进了本村各项工作全方位的发展。“村干部清廉为民,我们心里清楚。村干部带头办实事,我们百姓也要紧跟上。”村民们说。近年来,村党总支带领全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开展“五星达标、3A争创”、“五水共治”、拆违控违、环境卫生整治等中心工作,村容村貌不断改观,干群关系融洽,社会和谐,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