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两年时间,被误为肺炎的小结节,结果演变成了晚期肺癌。53岁的赵先生对此后悔不已,当年体检发现后,自己轻信了医生判断,没有进一步检查,抽烟等不好的生活习惯也没主动改变,现在的代价是,手术之后,还需靶向治疗,与癌症不断抗争下去。
赵先生虽然不是那种嗜烟如命的老烟枪,但跟人聊事的时候他都习惯性地抽几口。不过长年累月,他所受烟雾的毒害也是不小。
两年前,单位体检升级,把胸片改成了CT,这下原先肺部隐藏的问题就暴露了,结果显示他左上肺有个1厘米大小的病灶。起初,他还是有点紧张的,去找呼吸科医生看,接诊医生看着觉得炎症的可能性较大,赵先生便一下子放松了警惕,更重要的是,随后做了一个星期的抗炎治疗,病灶还真的有缩小,这下他就更放心了,以为自己就是普通肺炎而已。
赵先生还是按照以往的习惯生活,对外人递来的烟来者不拒。很快,一年过去,体检时那个病灶还在,他听说以前得过肺炎也可能留下瘢痕,所以也没当回事,体检报告很快就压进了箱底。
然后他又放任逍遥了一年,这次拿到体检报告的时候,他傻眼了,那个病灶从1厘米长大到了2厘米,而且CT影像片上看起来形态也发生了变化,连着找了好几位呼吸科专家看了都说感觉不太好。最终他比来比去找到了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肺结节诊疗中心,这里是中国肺癌防治联盟的分中心之一。
不久前,赵先生按照预约时间到医院就诊,诊室里坐着的竟是三位专家,分别是呼吸内科主任吕群、放射影像科主任丁建平、心胸外科主任吴昊。三位专家就他的问题进行了一番讨论,认为肺癌已是比较明确,且胸膜上还有疑似转移灶。最终手术也证实了这一切,赵先生追悔莫及。
肺癌是中国人发病率排前几位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且受吸烟、雾霾、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发病率仍在上升,放眼我们的周遭,一些熟悉的人频频中招。所幸,低剂量CT筛查逐渐普及,肺部的一些小病灶能被早期发现。
据吕群主任介绍,近年来,一般体检建议40岁以上的人每年做一次低剂量CT,大数据发现有40%的人查出肺部有结节,而其中有20%的人需定期随访观察。再进一步细分,这些随访的人中,大部分是癌前病变,一般进展较慢,只需半年到一年复查一次即可,剩下的小部分则是微浸润癌或者浸润性腺癌,往往进展较快,等发展为浸润性腺癌时大部分已远处有转移,治疗后复发率较高。
“我们成立肺结节诊疗中心的目的,就是要把这部分得随访的肺结节患者科学管理起来。把相关学科的专家聚集在一起为病人提供综合服务,通过三维重建、靶重建、VR容积重建、胸膜重建等先进技术,把那部分穷凶极恶的微浸润癌找出来并尽早进行手术干预,帮病人消除内心的恐慌,且获得更好的预后。”吕群主任说。
虽然,最后会发展为浸润性腺癌的患者在需随访的肺结节患者中仅占1%~2%,什么时候手术最佳?
吴昊主任给大家的专业建议是,关键是看肺结节的位置,如果是在胸膜下的,且长得靠边,可以通过单孔外科胸腔镜微创手术解决,损伤小,可要是位置靠近肺门的原位癌建议随访,不建议手术,因为这样手术需切掉一片肺叶,会影响肺功能,有可能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