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266|回复: 0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土窑烧制砖瓦的过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22 16: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怀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土窑烧制砖瓦的过程!有多少人知道?

2017-07-15 12:08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解决农村告别土坯茅草屋,在农村的每个大队及生产队都有一口土窑,用来烧制砖瓦分给社员们自建房屋,改善村民居住条件,特别是江汉平原一带更为甚多。那么土窑是如何建成的呢?今天就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建窑、制砖、烧砖的全过程吧!
1
打窑(建窑)那时俗称‘’箍窑‘’,首先,在生产队请来打窑师付(俗称‘’窑匠‘’)之前,须在临近村边选择一块适合打窑的地块,这块地边还必须得有一堰塘(水塘),因为制做砖坯(那时叫‘’板砖‘’)烧窑都需要大量用水。
所以打窑必须选择靠水源较近的地方。之后就在窑匠师付的安排分工下,社员们便在地上挖一个大坑穴,搬来一些青砖砌好土窑的基础,留出窑门及烟道的尺寸位置,再砌好窑桶,外围包土,用木夯夯实打牢。随着窑桶的慢慢增高,再在窑桶的一侧切出一个宽约1.2米、高约1.5米的腰门,以备装窑和出窑的时候使用。
然后就是在窑桶内的底部做一个‘’粗壁‘’,类似于铁锅倒扣的型状,这是用事先按粗壁大小及型状要求做好的土坯子才能做出来的。有这种粗壁的叫‘’粗壁‘’窑,没有粗壁的叫‘’冲窑‘’各地叫法不一。这样一口看上去类似一个大瓦罐.椭圆型的土窑就基本建成完工啦!可能有网友要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工序及过程的啊?因为我父亲就是当年打窑的窑匠,那是1976年,我也经历并参与了我们生产队的打窑现场,所以我记忆犹新,终身难忘。
2
板砖.一般应在盛夏季节,因为夏季气温高,日晒时间较长。首先要选择一块较大点的场地,将其整平.压实抹光,看上去无凸凹现象即可。然后就开始挖土,捡去土中的树根、草根、树叶等杂质,将土整碎,在向土堆中浇上适量的水,让其闷上一段时间就开始和泥了。
和泥首先用牛,一般用水牛,左手牵着牛绳,右手拽着牛尾巴,在闷好的土堆里不停地转圈圈,人也打着赤脚跟着一块转,一直转到感觉土堆里没有小疙瘩了为止。然后在用方锹将这堆还设完全和好的泥拢起,再用人工在里面来回和上几次,直到再把他拢起泥巴不往下垮,就算基本和好了。正式进入板砖环节,用事先做好的钢丝划弓(就是用一根木棍折弯成半园型状,细钢丝固定于木棍两瑞),在泥堆上划上一手泥,板在蘸有干沙的木制砖盒里,(也叫砖木子)砖合子必须放一高脚凳子上(凳子高约1.1米、宽约25公分、长约65公分),在将砖盒上面多余的泥用钢丝划弓刮去,端到早已平好的场地上将砖坯嗑出来。
这样不停地来回往返,那时一个劳动力一天大约可完成500至800块左右的砖坯。(不包括和泥)【砖盒子也分几种大小不同的型号,小的砖木子可装四块,规格为:厚一寸,宽四寸,长7寸,俗称为‘’一四七‘’砖,中号可装两块、规格为:厚二寸、宽五寸、长八寸,俗称为‘’二五八‘’砖,大号砖木可装一块,规格为:厚三寸、宽为六寸、长为九寸,俗称‘’三六九‘’砖。】等场子里的砖坯晒上两天慢慢变硬之后,便将砖坯一块紧挨着一块排成一行一行的,用木拍板将其拍光.拍平,(自制木拍板.宽约20公分、长约40公分、厚约5公分,一头有一手柄。)看上去成有棱有角那样即可。
待砖坯有八九成干后便可以上砖架了,砖架,是事先在场地边用土拢一平台,高约20公分、宽约1.5米、长约10至20米,周围挖一小沟,便于下雨流水,(故称为砖架)。如阴天下雨时,就用自己编制的草棚将其砖架盖上,这样,砖坯子就不会被雨淋湿啦。待砖坯在砖架上自然干至一个多月后就可以装窑.烧窑了,
3
做砖的过程基本就这样,下面讲讲做瓦。做瓦坯,那时也叫‘’车瓦‘’,烧好的瓦叫‘’布瓦‘’,成弧形,一头稍宽、一头略窄、一头稍厚、一头略薄,宽的一头略厚一点。他是用小木条拼装成一个小木桶型状的‘’瓦桶子‘’,将这个瓦桶子放于一个能转动的车瓦园台上,瓦桶外围套上一层细布(略湿),在布上匀撒些草木灰,起到瓦坯能与瓦桶自然分离的作用
然后将事先划好的布瓦泥坯(厚薄、大小尺寸适中)贴于瓦桶外围,一手来回转动园盘上的瓦桶一手操作抹瓦泥的抹子,反复如此操作,瓦桶上的瓦泥就慢慢形成布瓦坯子了,待干后就可以上架了,做瓦坯的过程大至是这样。
4
烧窑,首先是装窑,(一般是砖坯装下面,瓦坯装上面)社员们用专用工具将砖坯从砖架上挑至窑的腰门处,在相互传给装窑的师付,由窑匠师付按规则、顺序一块块、一层层的进行摆放。同时,还要预留好火道及烟道的位置,不然火就上不来,烟道不通.火苗不顺畅。
烧窑还要注意火侯的把控,火,不要太旺(太猛的意思),若火太猛.烧出来的砖会有瘤疤,(俗称‘’瘤疤砖‘’),但火也不要太弱。但这些技巧都由窑匠师付撑控,他会时刻对往窑内填柴禾的人进行交待,这叫烧窑‘’看火‘’。
一窑砖烧的质量好坏,主要取决于窑匠的看火,所以说,窑匠的看火是至关重要的。‘’粗壁‘’窑一般烧上两天两夜(行业术语叫‘一对时‘)即可闭窑了,在窑门未封闭之前,窑匠会安排几个强壮劳力不停地往窑里快速填柴禾,也称之为‘’烧赶火‘’,这赶火大概要持续2到3小时左右,这也是烧窑的最后环节,往窑内填柴禾是用一把铁叉,有一木把约4米多长(叫‘火叉’),待窑内柴禾填满后,便立即用砖将窑门封堵死,在用事先备好的稀泥巴将其糊严实,防止漏火、漏气。然后在迅速用土将窑的顶部也封住,同时还要在窑顶的外围用土拢起一圈高约30公分的小土坝,在用稀泥巴将盖土及小土坝糊严实,防止跑烟.漏水,看起来类似一个小鱼池。
之后,就可以往这个小鱼池里上水了,那时这份工叫挑窑水。挑窑水这道工序大约要持续5至7天左右,过上十天半月就可以厰窑出窑了,这样一窑(大窑可装一万三至一万五千砖左右,小窑大概能装一万至一万二左右)低碳环保的人造砖瓦就算大功告成啦!
5
说了这些.可能有人会问,那时候人们为什么要用这么原始而笨掘的方法来生产呢?
个人观点:我国的万里长城、西安古城、荆州古城墙等,这些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墙砖不都是古人用土窑烧制而成的吗?因为这些砖瓦都是经过几百度甚至上千度的高温烧制,烧到一定程度后,在将其进行封闭,与大自然空气隔绝,在用水进行冷却,但他又没直接与水接触,是水的低温与高温的接近而产生的冷却效应,故而形成了降温现象,这也是古人的一种发明和才智。所以,土窑烧出的砖瓦耐风耐寒度极高,千百年都不易风化。我家房子就是全部用土窑烧砖盖的,已有三十五年了。当年我们那好多户都这么做,有图为证:
6
有人可能要问,那当年的一块砖是多少钱啊?在当时,只有少部分窑厂有卖,小砖(俗称‘’一四七‘’砖)是四分多钱一块,若从板砖至烧成成品(烧窑略少量请工)都自己作的话,大概是两分多钱一块,最多也不超过三分。我家的房子都是我们全家起早贪黑、风吹日晒、历径若干个汗撒如雨的日日夜夜才完成的,共计七万砖左右。
时间流逝,时代变迁;昔日的土窑早已不见踪影,但他烧出的一砖一瓦确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见证,同时也伴随着人们挡风摭雨.历径沧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5-9-11 04:47 , Processed in 0.03898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