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59|回复: 0

开展“三反”运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17 09:3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开展“三反”运动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增产节约运动的深入开展,各地暴露出触目惊心的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问题,严重败坏党的形象,腐蚀着党政干部,在社会上造成极大危害,从而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警觉和重视。1951年12月1日,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决定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检查贪污浪费现象,正式拉开了“三反”运动的序幕。

  1951年12月18日,中共绍兴地委召开县市委书记扩大会议。会议及时传达了中央及省委关于大张旗鼓开展“三反”运动的重要指示,强调必须把“三反”斗争看作“如同镇压反革命的斗争一样重要,一样的发动广大群众包括民主党派及社会各界人士去进行,一样的大张旗鼓去进行,一样的首长负责,亲自动手”。

  地委扩大会议结束当晚,中共上虞县委立即召开会议,对“三反”运动指示进行传达讨论。1951年12月19日,县委又召开县级10个单位的科股长以上骨干会议,传达地委扩大会议精神,并作了具体研究。随后相继召开党团员会议、机关支部党员大会,强调说明反贪污、反浪费和反官僚主义的政治意义与目的,发动全体党团员和干部积极投入,以保证运动的顺利开展。12月20日,成立了县增产节约委员会,为运动的开展作了组织上的准备。县委还决定县级各部门597名工作人员,从12月24日开始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在职学习。整个学习分三个阶段:一是学习动员,提高思想认识。组织学习中央、省委、地委关于“三反”的文件和指示,并进行了认真讨论。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三种思想:多数积极分子,认为自己没有什么问题,存在着只搞别人不搞自己的思想,产生自满情绪,学习文件不够认真;部分有问题的人,有的认为自己问题不大,抱着“反我也好、不反我也好”的态度,虽有坦白决心,但怕追赃;少数问题大的人,由于存在惧怕心理,消极等待处理,甚至有的互相拉拢,订立攻守联盟,个别的惊慌失措,坐立难安。二是进行初步摸底排队。县委对有贪污嫌疑的一些部门和人员进行摸底,并引导干部、党团员深刻反省自身,揭发检举贪污行为。三是制定运动计划。各单位在学习文件、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具体制定运动开展计划。

  1952年1月25日,“三反”动员阶段告一段落。县委根据学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召开县委扩大会议。会议强调运动政策,要求各部门负责同志端正态度,带头交代问题;每个共产党员特别是负责同志,应该站在党的立场上,带头向贪污、浪费、官僚主义围剿;严格学习制度,每天坚持两个半小时,一天一小结、一布置;善于依靠积极分子,坚持依靠群众。

  经过学习文件和广泛动员,1952年2月6日,县委召开第一次规模较大的坦白检举大会,运动转入坦白检查阶段。2月13日,县委在党员大会上联系实际,着重就反对右倾情绪、克服自满麻痹思想作了反复的剖析,机关科长以上干部及绝大部分部门负责人都主动进行了自我坦白检查,接受群众批评,坦白不彻底的领导干部都做了补充反省,受到深刻教育。

  1952年2月下旬,为集中精力投入农业生产,县委决定运动在面上暂停、在领导工作上不停的思路,抽调一批骨干力量,一面组织排队查账,一面进行社会调查,专门收集“三反”材料。5月底,县委继续进行“三反”运动,根据排队及社会调查中所掌握的材料,进一步增加检查力量,按单位分别进行全面核对,逐个进行查账。6月29日,县委召开区乡干部会议,会议通过总结春季生产情况,布置夏季生产、爱国增产工作。至此,上虞县的“三反”运动正式宣布结束。

  在“三反”运动中,全县共查实贪污分子12人。运动后期,县委组织部、人事科、纪委设立了“三反”办公室,对贪污分子作出恰当的定案处理。

  历时半年的“三反”运动,改善了党、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为开创20世纪50年代良好党风、政风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5-4-24 07:44 , Processed in 0.05502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