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58|回复: 0

记我区青瓷修复师罗建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11 08:4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弥补时光痕迹 再现青瓷古韵——记我区青瓷修复师罗建云


  结缘青瓷续写千年辉煌

  一个只有底盘的荷叶纹碗,经过数日修补得以窥见几千年前的全貌,通体还散发着莹润的光泽,令外行人无法分辨何处进行了修补。眼前这位总是乐呵呵的青瓷修复师罗建云向我们展示的,就是颇为神秘的青瓷修复技艺。不过,这对很多人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

  一般来说,青瓷修复分为“文物派”和“市场派”两派。“市场派”修复往往不可逆,“文物派”修复遵循“可逆性,最小干预,修旧如旧”三大原则。罗建云两者皆擅长,目前他接收的55件青瓷修复案例,是受区文广旅游局委托,将上虞三大古窑址出土的文物按照博物馆展览水平修复,即“文物派”修复。

  事实上,正值中年的罗建云与青瓷打交道少说也有30年。当年,他高中毕业后,跟随拥有十八般武艺的师傅,成为了一名正儿八经的油漆工。师傅是东关当地有名的佛像、瓷器修复师,潜移默化中,好学的罗建云承接了师傅的衣钵。

  盛世兴收藏。上世纪90年代末,上虞古玩市场蓬勃发展。得知上虞古玩修复尚属空白,又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相契合,罗建云决定全身心投入古玩修复,其中包括瓷器修复、青铜器修复、铜镜修复,而他尤爱青瓷修复。

  有人惊叹罗建云会变魔术,一件件残缺不堪、支离破碎的文物到了他手里总能新旧两重天。可殊不知,这一场场的魔术不是悠然而就的,背后投入的是大量的钻研、实践和总结,好多文物一修就是几个月,有的甚至要两三年。一道道的工序,极其考验修复者的耐心和毅力。

  妙手修复千件越窑青瓷

  当下,上虞涌现不少制瓷大师,却为何青瓷修复师仍是凤毛麟角?这其中的难点在于,瓷器的原料和成品是不同物质,只能寻找替代材料修复。同时,古瓷修复要求修旧如旧,这让瓷器修复这门艺术更为难上加难。

  青瓷器的修复程序需要经过清洗、粘合、补缺、打胎、上色、做釉等六个主要程序。所不同的是,青瓷器的胎釉颜色与修复本体瓷釉、片纹高度一致,是青瓷器修复的特殊技术。

  修文物是一件慢工出细活的事。今年夏天,罗建云中标的55件古瓷修复任务,文物生产年代跨越较大。在工作室里,每天从早上6点到晚上8点,陪伴他的只有瓷器冰凉的触感,手中的修复工具就像是一根红线,连接起他与文物的缘分。

  多年来,低调的罗建云凭借手中的工具和特制材料,修复了千余件青瓷及其他文物。这也让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一举成为中国收藏网的特聘鉴赏师。他说,修复工作并不枯燥,通过自己的双手去把古文物还原出来,成就感是无价的。他更希望这份修复技艺能够传承下去,让越窑青瓷“完美留世”。

  据区文广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凤凰山考古遗址公园二期工程的推进,届时由罗建云修复的55件越窑青瓷将陈列在考古工作站“瓷国之源”展厅,向走进瓷源文化小镇的广大市民和游客展示千年风华。

  上虞是越窑青瓷发源地。1900多年前,勤劳智慧的上虞先民在曹娥江两岸开窑兴瓷,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古朴无华又绚烂夺目的大量瓷器,但因其脆弱易碎,不少走过千年岁月的青瓷或多或少带着残缺。

  在我区有一位深藏于民间的瓷器修复高手,吸引了周边县市区瓷器藏家上门求助,他就是罗建云。20多年的修复生涯,上千件残损的古玩在他手中得以“重生”,洗尽铅华之余发散出了更浓郁的历史古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5-4-24 03:43 , Processed in 0.06920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