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二维码看采访视频
一往深情,与时俱进不落伍
现年85岁的章定根,对新闻工作始终一往深情,矢志不渝,即使早已离开岗位,但心中一直充满着眷恋之情。退休后的二十多年间,他一直保留着一个媒体人的本色,时时关心着报社、广播电视台的新闻事业发展,每天必看《上虞日报》,必听上虞广播电视台播出的新闻。他说,《上虞日报》这张报纸和上虞广播电视台始终朝气蓬勃,在上虞这座日新月异的城市里,作为地方主流媒体,报社和广播电视台都用自己的表现手法记录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点滴变化,与此同时新闻报道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发展创新。
正值媒体融合之际,这位一路见证上虞新闻事业发展历程的老人叮嘱道:“新闻事业是千秋大业,需要一代代媒体人传承和发展。‘勤俭创业谋发展,开拓创新争先进’的优良传统和扎实作风,是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留下来的一笔弥足珍贵、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新一代媒体人应该学习、继承并发扬光大。”
活到老、学到老,是章定根作为退休干部最鲜明的特点。退休后,他练书法、写志书、学电脑,为了与年轻人保持共频,老人玩转微信、抖音、美图秀秀。在书法方面,他担任上虞老年书画会的副会长、秘书长,定期把书法作品奉献给城区6个社区宣传窗,真正做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60年前,我写过一篇下管小村庄10年巨变的稿子,纪念新中国成立10周年。”今年正值新中国70华诞,有情怀的老人多次前往区档案馆,为了找到他在1959年写的新闻作品,计划时隔60年之后,再次故地重游当年蹲点的下管镇一个村庄,创作一篇70年巨变的今昔对比文章。虽未找到原文,但他仍想在建国七十周年到来之际,到原访地去走一走、看一看!
初心永驻,让他永不停息
——访原上虞日报记者、上虞广播电台党支部书记章定根
本报记者 金伟 文 赵晶晶 摄
时序更替,华章日新。回望过去,从“铅与火”到“光与电”,再到“数与网”、“云与智”,历时60余年。沧桑巨变,不变的是一代老媒体人的初心使命。因为初心永驻,已是耄耋之年的章定根对媒体业的那份挚爱依然执着。采访中,当他回忆起那些年、那些人的岁月往事,对年轻人来说,不啻是在品读一本经典的人生“教科书”。
在上虞广播电视台,章定根是一位颇有声望的“活字典”。在人们眼里,他是一个肩担道义、术业精深而又和蔼慈祥的老广电人。殊不知,他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老报人。他直言两年的报社时光,开启了他从业新闻工作的第一步,在他85年的人生经历中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
注重实干,为上虞广电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1966年至1975年,章定根在浙江省广播电台工作了近十年。从搞报纸转行搞广播,虽然都是做新闻,但表现手法迥然不同,章定根下定决心对自己进行转型升级,他力求把几年中在杭州大学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具体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融会贯通,加上又有省台一批资深采编高手在身边的悉心指导。这9年,对章定根业务上的提升帮助很大。章定根坦言:我确实从省台那些老编辑身上学到了不少真功夫!
1975年,为了照顾在上虞的妻儿,他主动申请回到地方,1977年1月进入上虞县广播站担任编辑。
当时,上虞县广播站的采编人手严重紧缺,作为编辑的章定根也时常需要外出采访。那时,他又拿出当年在报社做记者的那股子劲头,背着40多斤重的老式录音机上山下乡去搞采访,没有客车就骑自行车去现场。有一次,县里在道墟公社召开一个大型的农业现场会,他便扛着笨重的机器来来回回地在田埂上录声音,遇到合适的采访对象就停下来进行采访录音。
1977年9月,上虞县广播站成立电视组,筹建电视差转台。身为广电人,章定根兼顾新闻采写、编辑之际,充分利用原先在杭州工作的人脉资源,为广播站引进设备、人才、技术、资金,甚至还要跑差转台所在地的大顶山,抬设备、送饮用水……众人拾柴火焰高,三年后,上虞建成第一座差转台,正式转播中央电视台节目。章定根说,我是看着上虞电视台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这中间,我也发挥了一点作用。
1986年,章定根转任管理岗位,翌年担任上虞广播电台党支部书记,直至1995年退休。事实上,这位老人的新闻从业生涯并没有因为退休而终止,退休后,他发挥自己笔头勤快的特点,撰写了大量上虞广电发展史料,如《上虞广播电视发展概况》、《上虞市广播电视志》等,都由他本人执笔撰写。耗时十几载的两部著作,不仅如实记录了上虞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反映上虞广播电视事业在改革开放历程中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勇于进取的真实面貌,也记录了几代上虞广电人呕心沥血、殚精竭虑、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精神形象。
章定根在接受采访时展示他收集的相关资料
年轻时期的章定根
当记者,他最爱往贫困山区蹲点采访
1951年,章定根进入县财粮科工作。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他最爱写点文字材料,因为笔头勤快,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功底。
1956年5月1日,上虞县委创办《上虞报》。1958年,报社重组为《上虞日报》时,24岁的章定根被领导选中,进入报社工作,“组织上看我平时笔头比较勤快,把我调往报社工作,至今我仍要感谢党组织给予这个培养锻炼人的机会。”他说,自己人生很重要的成长与转变,由此交予这份报纸来完成。
“那是老一辈党报人的责任感使然。”这是最初报社给他精神上的震撼与感染。彼时,一张报纸运行仅依靠9名成员来支撑:3位编辑、3位记者、1位领导、1位校对、1位美工,每天大家都起早贪黑、乐此不疲地干,只为给上虞人民奉上最及时的新闻。
当年,章定根是一名记者,主要负责章镇、下管等虞南片的新闻采集。他回忆,当初做记者就秉承“当日新闻当日报”的新闻理念,不管多晚,必须将新闻稿件通过电话报送给编辑。印象最深是,有一年为了报送陈溪乡的农业“双抢”稿件,由于晚间交通不便,他愣是冒雨从陈溪乡徒步1个多小时,晚上9点到达原下管区委办公室,电话报送完新闻,他才松了一口气,猛想起从采访至今还滴水未进,一天竟只吃了一顿早饭。
章定根跑田头、山头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逐渐养成了“只要出门,必须带回来一篇稿子”的良好习惯,高强度的工作让他觉得越干越有成就感。“记者的工作很辛苦,工作范围广阔,一年到头很少能停息下来,但是这样的付出非常值得!”他告诉记者,为了跑新闻,春节结婚时他只在家待了3天,便告别新婚妻子匆匆赶往虞南山区去采访。“那时人手少,出日报后每天需要大量稿件,否则版面要开天窗。”老人回忆道。
除了文字新闻,章定根还经常背着相机拍图片新闻。短短两年,他的30多张图片登上了《浙江日报》。1960年,因工作认真负责,业务能力出色,章定根被组织委派前往杭州大学进行深造学习。毕业后,他再次被组织派往由浙江省委主办的《内部未定稿》刊物,不久,调入浙江省广播电台,担任秘书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