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10|回复: 0

何道峰:社会转型,公益更应关注人的现代性培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22 17: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 于 2019-8-22 17:07 编辑

何道峰:社会转型,公益更应关注人的现代性培育


因身体原因,公益前辈何道峰先生未能到场,而是发来了视频演讲,与大家分享了公益十年的感受。以下摘录精彩片段:

十年来,捐赠额增长虽不那么快,但还是增长的;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公益行业;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及企业加入了公益行业;越来越多的创新及探索融入了公益……这对我们这样一个民族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的社会转型,可以说是一段弥足珍贵的历史。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公益行业面临转型,既充满了挑战及迷思,也有很多潜在的机会。

过去十年,我们的公益依然以扶贫、助残、助孤、扶弱和救急为主。未来十年,随着我国扶贫攻坚国家战略的结束,绝对贫困应该会逐渐淡出视野,纯粹靠扶贫、助残、助孤、救急、救穷这样的事,是否能够托得起未来十年公益的资源和投入,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

因此,转变是必然趋势。这种趋势不仅可外化我们行动的路标,更可内化为社会驱动。这个内在驱动来源于,我们正在冲刺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最艰难也是最后的一个阶段。

那么,何为现代化?现代化恐怕不仅是物质的丰裕度,更是人的现代性培育与转变。

所以我个人以为,人的现代性问题,是我们未来公益必须面对、关心的一个重要命题。但现代性的这个问题比较复杂,简而言之,其实承载国家现代化的国民性中最核心的,便是人的现代性,就是人的自由和平等,这已经写进了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将自由和平等分析一下。人的自由,即多大程度上你有自由权。总体上来讲,人的自由可以分为主体性自由和客体性自由,主体性自由就是围绕着人的生命主体和人身安全,以及你说话、写作、出版、结社等等的自由权,多大程度上人是可以在这些方面自由做出决策,一个准备现代化的社会应该有个明了、清楚的规则。

第二个自由是一个人客体性的自由。客体的自由是说,当我们可以自由地思考和自由行动的时候,那这些思考的成果,我们能否享有,我们去努力行动的成果是否可以享有,这就涉及到思考成果的知识产权和我们行动结果的财产权问题。

如果我们有主体和客体这两方面的自由,就是一个人现代性中的“人的自由”。如何才能拥有它就是国民是否有此自觉意识的问题。否则我们就不会去争取它。可是即使拥有自由事情也远远没有那么简单,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获得自由?这是一个平等的路径问题。

跟自由相对应的是不自由,跟平等相对应的是不平等。在这个问题上,常常是有很多迷思的,比如说大家都知道,历史上很有名的法国的启蒙运动先驱之一卢梭。

他在强调人的自由时候,他反对洛克的相对自由,说人的自由应是绝对的。由于没有去细致的区分主体和客体的自由,在谈论到人的平等时,卢梭说立即滑到另一极端。他认为人是不能拥有分工也不能拥有财产,因为拥有财产和分工,必然让人不平等,这样卢梭就进入了他的悖论陷阱:一方面说人主体要有绝对的自由权;另一方面,人又既不能选择工作的自由又不能享有他所行动的成果。那么人还拥有什么自由呢?卢梭的自由事实上就是最大的不自由。
因此,这就产生了很大的迷思。大家都记住了卢梭的一句名言,“人是生而自由的,但无往而不在枷锁中”,耐人寻味。

那平等是个怎样的概念呢?

平等就是说我们是这种自由选择权,思考也好,行动也好,是建立在你享有这种成果,可是这种人人追逐的客体性自由,是基于竞争而取得的还是基于权力垄断而取得的?如果基于竞争而取得的,那就是平等的;如果基于你的权力垄断,或者说一种完全的靠继承获得,那就可能不平等。

一个社会常常赢在其组织化的程度和水平,但平等问题在人类的组织化中会变成更大的问题。纵观当今世界,纵使人是生而平等的,但无往而不在组织化奴役的枷锁之中。

更进一步的问题是,一个自由平等的现代化社会基于大多数具有这种现代性的语境。可是这么多人怎么可能建立起一个坚固的自由平等的这种语境呢。这就靠每一个个人。但每一个个人怎么去意识到上述问题并清醒认识呢,这就需要有社会的启发者,需要不仅语言而且要通过行动来让人感知到,人对他人的生命是尊重的,对自由平等是尊重并神圣坚守的。因此自由和平等决不仅是写在墙上的概念,而是要换化到、落实到所有行为过程中、融入血液中的国民现代性。

因此不仅仅是一个社会和政治要为我们捍卫这个平等和自由,要做出切切实实的实际行动,而且公益这个行业承负着很沉重的一个历史使命,就是让人启发人具有人的现代性。但这个活是一个很长期的活,纵观现在人都是暴力语言,人的肢体暴力相向,然后通过暴力去解决这个社会的问题,令人凄然。一个不能够平和地说话的社会,一个不能够平和地说话的社会,一个听不到他人平和说话的社会,怎么可能有人的现代性。一个国民没有现代性的社会,又怎么可能实现现代化。

因此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在未来的这一过程中中。在未来的公益界,无论是公益这个钱投向哪去,还是说公益界的人你怎么来做事,怎么么去策划一个组织的未来,还是说我们个人怎么处理我跟他人的关系,或者说我们公益界的人相互之间怎么处理这关系,这些都要回到人的现代性上来,如果回到人的现代性上来,那我们自己可能就找到更多的方向感和幸福感,我们也能带给他人一种比较良性平和且长远的影响,让他人也走在培育这个民族现代性的道路上,虽然这个路非常地长。

总而言之,纯粹靠扶贫、帮弱、助残、助孤,靠救济的公益类型,比重应该要下降,我们整个公益要成长的资源、要投入的人力,可能面临转向。

这个时代公益的先驱,就需要思考这个问题,因为今天的行动,代表了未来十年后的成果。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此外,因与果之间的时长有所不同。公益这个行业,可能要种更长时间的因,让中华民族结人的现代性发育之果,这就是我特别想说的话。

那当然,并不是说那些事就不要做,依然要做,但是在这个过程里边,要考虑人的现代性,比如说你是不是不断地在把钱给这些已经离开最贫困绝境的人,再给钱就一定是好事?未见得。因为你破坏了人去奋斗、去努力的自由,破坏了一个社会最有效的最内在的动力,那自然就产生了这个社会的不公平。那等于你的善行破坏人基于自我自由奋斗的根基,那么你到底是在行善,还是在作恶呢?这些都需要深入思考,从而得出更正确的结论,指导更正确的行动。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现代性的孕育中找到我们自己生命真正的价值和幸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5-4-12 04:54 , Processed in 0.05724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