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75|回复: 0

百官火车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10 07:5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陈胜龙
百官火车站


  2018年4月,随着城际动车组“鉴湖号”从绍兴火车站驶出,绍兴风情旅游新干线正式向公众开放,只需21分钟,便沿着萧甬铁路到达上虞火车站。这条静卧百年已久的轨道在沉寂多时后迎来了新的过客。

  近日,获悉绍兴风情旅游新干线于7月10日向宁波方向开通试运营,在“进杭联甬”的同时加快对百官等新增站点前期建设的消息,让我这个曾在百官火车站对面平阳山小区居住20多年的“老邻居”在惊喜之余,生出若许感慨:难道经历了数度起起伏伏、如今繁华落寞的百官火车站又要浴火重生了吗?

  百官火车站的历史由来很悠久,它一出世就担大任,再回首却已是百年。

  1911年(清宣统三年),商办浙江省铁路有限公司始筑萧甬铁路百官至宁波段,1913年6月建成通车,上虞境内设百官、驿亭、五夫3个站。只比“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主持修建的首条铁路——京张铁路通车晚了不到五年时间。

  1916年8月23日,时任全国铁路督办的孙中山,为了规划实施他在《建国方略》中提出建设“东方大港”的梦想,带着胡汉民等人曾去宁波、舟山等地考察,也是在百官站坐上了东去的火车。

  但很长一段岁月,火车只能从宁波开到百官便中断了。一条曹娥江因上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战争风云,让萧甬铁路在曹娥江上隔江相望,生生阻隔了40年之久。有史料记载,1914年初,曹娥江东岸百官至宁波段完工后,铁路部门聘请德国工程师,在曹娥江上架设桥梁,与西岸的铁路贯通。江面上已筑起桥墩,钢梁两孔也从德国运来。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人被英法日联军围困在青岛动弹不得。无奈之下大桥只好停工,这一耽搁就过去了20多年。

  1937年9月,由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的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钱塘江公铁大桥建成,一举贯通沪杭甬铁路的交通要道。同年11月,萧绍段铁路修成,火车终于可以从上海抵达曹娥江西岸的曹娥,与开到宁波仅是曹娥江一江之隔。在曹娥江上建造铁路大桥再次摆上议事日程,但因抗战时局动荡,战火纷飞,建桥事宜再次延迟。

  权衡之下,便在江的西边建曹娥火车站。旅客从宁波到上海,在百官站下车后需坐轮船渡过曹娥江到曹娥站上车。此举却在不经意间为上虞创造了一项世界吉尼斯纪录:世界上两个间隔距离不到1500米的火车站。同时也催生了两岸很独特的行业:摆渡人和搬运工。那时,曹娥江中南来北往的船只,都在坝头装卸,而东来西去的货物又多在此换肩转运。这些摆渡人和搬运工,用肩膀和船只联通了因江阻隔断的铁路,确保运输畅通。直至新中国成立后的1955年3月曹娥江铁路大桥通车后,才解除了舟车劳顿之苦。

  我从读小学起,天天都能听到从百官火车站那边传来鸣笛声。老百官人都知道,“文革”时百官向阳小学(现鹤琴小学)对面文化广场这一带还是一片低洼田,是百官大队一队的田地,中间有一个很大的池塘叫马路池。百官火车站就坐落在马路池旁边一个名为平阳山的山脚坡地上。如果要去车站候车或是去接亲眷朋友,往往要攀爬很多级的石砌台阶才能上去。

  40多年前,我在向阳小学读书时,学校经常开展“学工学农学军”活动,便在对面马路池旁开辟了一块“学农田”,每个班级都会定期组织学生去田里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每每火车开过或进站总会发出一阵响亮的鸣笛声,随着鸣笛声响,我们在田里劳动的师生都会不约而同抬起头来,向车站方向望去。有时还真能看到自己盼望已久的熟悉身影从车站那边款款走来。

  百官火车站就等级而论,只是一个五等小站,站房极其简陋,站房、候车室和售票处合在一起形成一排三间低矮的平房。候车室大门上方凸显的“工”字形铁路标志和青砖外墙,让人依稀感觉到这房子尚保存着民国初期的建筑风格和历史痕迹。

  打我稍懂事起,百官火车站就一直是“一个人的车站”。站内管事和干活的只有“小高叔叔”一个人,工作、住宿也都在车站。高叔的儿子朝阳是比我低两级的小伙伴,从小又是邻居,因而时常相约去车站附近玩耍。去的多了,自然对那车站陡生了几份感情。

  高叔瘦小的个子,剃个小平头,两道浓眉下闪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长年穿着一件铁路上的制服,办事极其干练。见到小伙伴们到车站附近来玩,他总会叮嘱一句“别去铁道上玩,那里危险”。

  高叔当年在百官的知名度绝不亚于现在的网红。那时在百官火车站停靠的大都是慢车,时速每小时60公里,坐火车去上海需要10多个小时。上午发往上海的客车,到达上海时已是万家灯火。坐快车则要到曹娥站候车,但票价要长一倍。在普通民众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年月,为了省上几块钱,大多选择坐慢车出行。老百官人中当年也有不少人说不出县里的领导姓甚名谁,但说起高叔几乎没人不知道的。遇上有急事要外出赶车的,旁人往往提议的第一句话就是:那你赶紧得找火车站小高啊!

  百官火车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迎来了一次历史性嬗变,通过升级扩建提升为三等站后改名上虞火车站,客运功能得到明显强化,车站站舍和站前广场有了天翻地覆的巨变。将近有10余年时间,这个百年车站曾经拥有过一段最繁华的时光。

  1998年,为配合萧甬铁路复线建设,上虞火车站又进行站舍改造,车站由百官迁移至现在曹娥的上虞火车站,以站顶上那个醒目的化蝶图案为标记,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弃用后的老站从此变得沉寂,以前的候车大厅变成了一个娱乐场所,金色的门柱、墨绿的反光玻璃,然后红极一时后便很快没落了。老站门口,已经很难找到曾经的印迹,只有呼啸而过的绿皮列车时时提醒着人们,这里曾经的存在……

  在竹影摇窗的月夜,在雨打芭蕉的黄昏,在鹤唳长空雁阵南归的霜晨,我常常伫立窗前望着老站的背影发呆。不知道这次规划中的城际线百官站是否依然还是在这里?我很期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5-7-4 21:29 , Processed in 0.03883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