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93|回复: 0

上虞红色旅游:在历史印记中感受峥嵘岁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1 08:4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重温红色记忆 开启初心之旅
上虞红色旅游:在历史印记中感受峥嵘岁月


  红色是七月永恒的主题。70年前,浙东大地风起云涌,在战火硝烟中,上虞人民用血肉之躯守护这一方国土家园,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红色篇章。而虞南山区更是一片红色文化的沃土,经历血与火的洗礼,留下了一抹抹鲜艳的红色。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锦绣山河。在历史印记中寻找上虞那片“红”,以游之名,对话历史,在斑斓时光中重温民族觉醒历程。

      丰惠古城是无数革命先烈奋斗过、砥砺过、眷恋过的红色之地。这里走出了军中翘楚王一飞、大道先行者叶天底、战地儒将何云、铁军风骨陈树谷等赫赫有名的英烈;走出了胡愈之、吴觉农、范寿康等传播革命火种的爱国志士。《共产党宣言》的中文译本率先在这里传播;上虞第一个共产党的地方组织——中共上虞独立支部在这里诞生;浙东红色革命根据地率先在这里奠基。时至今日,这里已形成一条红色旅游线路,成为守望先驱精神、传承先驱遗志、尊崇践行党章的红色圣地。

  在丰惠镇谢桥村,宽阔的浙东大运河旁,一座白墙黑瓦的清代建筑掩映在绿意中。院落门前,静静地伫立着一方刻有“叶天底烈士纪念碑”的青花石碑。大门上悬胡愈之所书“叶天底纪念室”匾,两侧檐柱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抱对。屋内陈列了照片、字画、原书房客厅实物等,展示了叶天底与革命斗争肝胆相照的年华,重现了上虞党诞生之初的艰难。

  北撤会议旧址位于丰惠镇钱家弄23号(今普发南路3号),这里曾是中国共产党浙东区委和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机关的驻地。1945年9月23日,著名的北撤会议在这里召开,“旧址”见证了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犹如一座丰碑载入史册。而丰惠文史馆坐落于上虞县委旧址,木质廊坊的结构以及雕梁画栋装饰,透露出历史的味道。一件件饱经风霜的遗物,一处处景致的布设,让人看到历史老街的浓浓韵味,不由地想起那些记忆犹新的红色故事。

“峰回内史曾游地,竹暗仙人旧隐村。”这是宋代著名诗人陆游对陈溪山水的赞美。但更令陈溪人骄傲的,是在这片土地上曾经演绎过的一段红色历史。因与浙东抗日根据地核心区域的梁弄毗邻,且四周石壁岭险境挡道,易守难攻,陈溪成为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咽喉地带,建立了浙东新四军后勤保障基地。

 

      1939年9月,虞南地区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在陈溪诞生,同年12月,陈溪人民积极配合山区战时政治工作队与敌人开展说理斗争。1945年2月,新四军浙东纵队在陈溪开辟后勤基地,设立“九厂两院”。在这里,一双双布鞋纳了又纳,被送给骁勇的新四军战士,护着他们跋山涉水;在这里,一枚枚子弹被抛光磨亮出来,装枪上膛,助力胜利。

  寸寸热土闪红光,座座青山仰忠魂。现如今的陈溪乡依然保留着多处“九厂二院”的遗址。清雅古朴的通泽寺就是当时“九厂二院”中的织布厂。而背靠通泽大庙、紧邻巍巍“双石笋”的浙东新四军后勤基地纪念馆,则展现了陈溪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支援革命的热血场景。

  浙东新四军后勤基地纪念馆于2013年6月开馆,每年都吸引游客纷至沓来。侧耳听溪水潺潺,抬眼看山色空蒙,探访民俗风物,寻觅人文古迹……一系列红色文化活动,让游客在感受革命传统教育党课的同时,亦能欣赏到一方灵秀的山水。今年,纪念馆经过重新修缮布展,即将旧馆新开。届时,游客能进一步感受红色文化,于山水之间再悟不屈精神。

      

       岭南是“上虞的井冈山”,抗战时期的许岙村承载着波澜壮阔的历史记忆。1945年6月7日,浙东游击纵队在这里打响“讨田战役”,历经14个昼夜,共歼敌1000余人,攻克碉堡28座,是规模最大、战果最辉煌的一次攻坚战。战争的胜利拔除了四明山根据地的一枚“钉子”,使浙东10万人民获得解放。

  这个有着红色岁月积淀的古老村庄,现今依然燃烧着正义不屈的革命之火。走在村庄内,墙绘、标语、形象牌,到处可见的是红色许岙展示,瞬间将游客的思绪拉回至那个军民一家、奋勇抗敌的年代。在群山环抱的梅花山上,耸立着用黑色花岗石砌成的高9.7米,底座约10平方米的岭南革命烈士纪念碑。长眠在这里的,是“讨田战役”中牺牲的80余名新四军指战员。

 

      今年5月21日,许岙战斗纪念馆新馆正式启用,建筑面积达700平方米,分为“讨田战役背景”“许岙围困战”“鲜血染大地 生命铸胜利”“永远的缅怀”“深情的思念”“继承革命遗志 建设美丽岭南”六大版块,里面陈列着当年许岙战斗使用过的机枪、弹药、简易地雷等武器,还有杨奚烈士塑像、武德碉“枪眼石”等物品。点点滴滴的“红色资源”是战斗遗留给后人的记忆,更是回顾历史的凭证。

  参观许岙战斗纪念馆、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聆听革命先烈事迹介绍……一路穿梭于群山与溪流间,游客不仅能感受到战斗者的满腔热血和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也能感受到岭南乡的田园生态之美、乡村文化之美、绿色产业之美、环境整洁之美。

       永和镇也是四明山革命根据地毗连的一块红色土地,素以“古市商埠”“红色古镇”“虞东粮仓”而著称。在革命战争年代,依仗有利地形与浙东游击纵队遥相呼应。无论是北撤前夕,永和人民一次拿出二万斤大米、150双鞋子等急需品提供给北撤队伍,还是无数革命志士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都成为永和“红色”元素的代表。这片土地上演绎的历史,流光溢彩,照耀史册。

     在永和镇的街河,可以看到清澈的河水静静地流淌着,两岸砖墙、古木、青石板充满了江南古镇的韵味。行走在木桩构成的河上走廊,欣赏着小镇的一草一木、一石一路、一砖一瓦皆是风景。

  沿着街河朝东走,便是永和馆,该馆依托于上虞县民主政府永和旧址改造而成,重点展示了历史永和、人文永和、红色永和、山水永和、古市永和和绿色永和六大板块内容,包含了《新华日报》第一任社长何云、农民党员朱庆云、上虞县民主政府首任书记诸觉等红色文化故事,集中展现了永和“红色古镇”的特点。从馆内的一幅幅珍贵照片背后,可以读出那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感受红色力量。

  有着鲜明红色印记的朱巷村,涌现出来的革命烈士始终是该村的骄傲。朱巷村充分挖掘这份弥足珍贵的红色文化遗产,在建设文化礼堂时,专门设计布展了红色文化,打造具有朱巷特色的文化品牌,将这段光荣岁月的史实展现在世人面前,让朱巷人找到文化根脉,更成为他们致力乡村振兴发展的精神动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5-7-4 16:07 , Processed in 0.03995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