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余上县工委和余上县武装的支持配合下,崧厦区特派员带领党员,发动群众,不断打击国民党地方势力,取得重要战果。
武工队营救壮丁
1948年4月初,国民党上虞县政府发出告示,强迫农村青壮年进行所谓民众自卫队训练,在全县范围内刮起了一股办壮丁训练的妖风,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
为粉碎国民党增补兵员的阴谋,及时营救壮丁,崧厦区特派员向上级作了汇报,请求县武工队支援。
丁渎庙位于虞北地区敌人据点中心,三面与敌遥相呼应;东北2里是谢塘敌人据点;西北2里有五埠乡的税警队驻守;西南崧厦镇驻有保警队。经过分析决定采取夜袭,并于4月7日晚行动。
是日晚上11时许,县武工队长雷行和区特派员张明带领武工队员兵分三路:一路直取丁渎庙,一路迅速包围湖滨乡公所,另一路负责外围警戒。
这天晚上,庙内灯火通明,烛光摇曳,香火袅袅,一批老太婆在庙里宿夜烧香念佛,喧闹非凡。庙外,武工队正悄悄地在庙后埋伏下来,带路的地下党员和武工队员若无其事地朝庙东边门走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缴了步哨的枪,迅速把住了庙的进出口。雷行和张明两人神态自若地走进庙内大厅,只见满地都是壮丁,有的已入睡,有的还在聊天,壮丁们看到带枪的便衣进来,心里不免一阵惊慌。当听说是三五支队前来解救,都高兴地站立起来。壮丁们知道可回家团聚,立即热闹得几乎沸腾起来。纷纷拿起棉被,怀着万分感激的心情回家去了。
此时,袭击湖滨乡公所的武工队也得胜而归。他们切断乡公所电话线,缴获电话机一架,并焚烧了全乡壮丁名册。武工队会合后,满怀喜悦胜利返回驻地。
岑仓堰缴枪
岑仓堰是虞北区盖东乡最东北边缘的一个农村小集镇,地处上虞、余姚县交界。
抗日战争时期,岑仓堰是党活动的基本区。浙东纵队北撤后,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控制这块边界地盘,派出乡自卫队一个分队驻守在街东首的保积庵里,强拉民夫在庵四周筑起了一道围墙,墙北垒起一座泥堡,还搭起了瞭望哨。
为解除根据地人民的痛苦,余上县工委于1948年9月24日召开会议,听取区特派员张明的汇报,研究了缴枪日期和行动方案。
25日,东方刚刚发白,县工委书记余先亲自率领四明生产工作队负责人寿静涛、区特派员张明等13人组成的便衣队,从余姚上塘乡十六户住地出发,直奔岑仓堰。便衣队员有的扮作赶集农民,有的化装成走亲戚模样,有的装作做买卖的小贩,三三两两,不慌不忙地挤在赶集的人群中走着。
早晨7时许,敌步哨打开桥上竹篱笆门,开始对上街赶集的行人逐个检查盘问。待几个群众过桥后,便衣队老周、老彭快步上前夺过哨兵步枪。
紧接着,便衣队冲过桥门,兵分两路,一路负责警戒,一路直奔敌人据点。站在庵门口的哨兵见有人冲来,拔腿就往里跑,便衣队眼明手快,一枪击中了哨兵。正在吃早餐、未及防备的敌人,听到枪声,慌得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乖乖地成了俘虏。便衣队顺利地缴获了挂在墙上的步枪和其他武器。
缴枪结束,武工队一部分留在据点内,一部分冲出大门乘胜追击,包围了碉堡,开展政治攻势,却未见动静。走近一看,原来碉堡内门户紧闭,守碉敌军已弃堡逃向小越据点。
此次行动,共缴获步枪6支、手榴弹10枚、子弹700发,毙敌4人。从此,敌人胆战心惊,惶惶不可终日,不久便灰溜溜地撤掉了这个据点,当地群众拍手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