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51|回复: 0

刘汉弼与他的仕途人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21 08: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慎言
刘汉弼与他的仕途人生


  刘汉弼(1188——1245年),字正甫,上虞人。28岁中举,29岁中进士,后调吉州教授,由此他步入南宋王朝仕途,开启他壮山河、泣鬼神,气贯长虹的悲壮人生。

  刘汉弼的童年

  刘汉弼祖上虽非簪缨世族,也是诗书传家,书香门第的儒学世家:高祖刘镒,以孝谨闻名于世。曾祖刘邦义,刻意学问,贡太学。祖父刘开,字见道,曾中进士。父刘昌龄,字德远,二十岁中举,三十八岁病亡。故程公许在刘汉弼《墓志铭》中写道:“生四岁,父昌龄卒,母谢氏力贫抚而教之。”意思是说汉弼才4岁,父亲逝世,家道中落,由母谢氏苦撑门户,日夜操劳,抚养汉辅、汉弼一对儿子。

  幼小的刘汉弼禀赋聪颖,性情温和,与兄汉辅共处一室,饮食起居皆听兄长安排。哥爱弟,弟敬哥,失去父爱的小汉弼上有慈母爱怜,旁有长兄陪伴,不觉孤单,却充满了童年的快乐。哥哥教弟弟认字、写字,弟弟一丝不苟地学习;哥哥教弟弟读圣贤之书,弟弟认认真真地读,细细咀嚼品味。兄弟俩以孔子的学生冉有、闵子骞、颜回、曾子为榜样,以贤人的品行、操守来砥砺自己,学做有品格的人。

  待汉弼少长,回望书斋,感慨良多:将旧时与兄一起读书玩耍的一间陋室,题名“棣斋”。他借用棣与弟同音,引《诗经》中“棣华”典故,来形容他与兄长友爱之情。而周边好事者,见兄弟俩形影不离,情重义深,画了一幅“连壁画” 来表扬他两兄弟。于是“棣斋与连壁画”被后世传为兄弟手足,情深如海的佳话。

  南宋上虞知县赵希增在祭刘汉弼文中写道,“昉于家庭,依仁蹈义,事亲从兄,公于是时,冉闵颜曾”。其意是说,刘汉弼从小在家里就开始学做仁义之事,孝敬母亲,听从兄长,以冉、闵、颜、曾等圣贤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这为刘汉弼今后仕途奠定了仁义、刚正、忠君、清廉的思想基础。

  刘汉弼的仕途履历

  刘汉弼师从李磐翁,即南宋重臣李光第五子李孟传,师从朱熹,上虞名儒,“课以经籍,能通大义,习举子艺业,敏赡绝出流辈”。1216年,获嘉定丙子乡贡第一名。1217年,奉诏南省,廷策甲科第七人,中进士,授吉州教授。由此,刘汉弼步入仕途,为力挽风雨飘摇南宋王朝而鞠躬尽瘁,与同时代的杜范、徐元杰,被后世史家称为“淳祐三君子” 。

  1220年任江西安抚司干官。

  1223年任浙西提举茶盐司干官,监南岳庙。

  1236年,入朝任职召试馆,秘书省正字,“能应召言事,极论致灾弭灾之道”。

  1237年任校书郎,“举苏轼所言,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又论“戎帅当各还其所,边郡守当用武臣”。又论“决和战以定国论,合淮、江以壹帅权,公赏罚以励人心,广规模以用人才”。

  1238年,任著作佐郎、史馆校勘、功考员外郎,言“兵财楮币权不可分”,又言“取士之法,词学不当去‘宏博’字,混补不如待补之便”等。

  1240年,授权知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节制澉浦、金山水军。

  1242年,召回朝中,升任兵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编修国史。至此刘汉弼已进入南宋王朝中枢,站立在朝廷派系斗争的浪尖上,他的“忠君、耿直、置生死于度外”的高贵品行充分展示出来了。

  1243年又特授监察御史。

  1244年升为侍御史,为户部侍郎。

  1245年正月初三日,暴病而亡,时年58岁。

  刘汉弼逝世前夕的朝野斗争

  “高处不胜寒”,政治斗争是残酷的、血腥的、无情的……

  1243年,刘汉弼为理宗讲解“金华圣贤仁义之说,古今治乱之迹”,理宗听后十分欣慰,特授汉弼为监察御史。赴任后,他忠鲠端亮,敢触权贵,以台纲久弛,疏三事,“定规抚,正体通,远谋虑。首论给事中钱相,巧于迎合,睥睨政地。直学士院吴愈不称其职,罢去之。又劾中书舍人濮斗南、左正言叶贲……”除佞去庸,新御史的三把火,朝野震惊。

  淳祐四年(1244年)九月三日,宰相史嵩之以父丁忧离朝25天后,皇上将诏以前监察御史刘汉弼改任太常少卿的消息被泄露,谏议大夫刘晋之、殿中侍御史王瓒猜测朝廷人事将有重大变动,率监察御史胡清献、龚基先连夜草奏,叩银台门缴入,意在劝阻皇上收回成命,竭力阻挠诏书颁发。理宗立即披衣秉烛观看,才知是史嵩之背后遥控指挥,反对任用刘汉弼。他勃然大怒,果断批文,交有司承办。第二天,太祖忌日,百官侍班景灵宫,范钟拆封,宣读圣谕:刘晋之、王瓒、胡清献、龚基先四人被贬谪,而汉弼升任太常少卿。后范钟修书催刘汉弼到京履职。十一月四日觐见理宗。

  刘汉弼密奏理宗:“自古未有一日无宰相之朝,今虚相位已三月,尚可狐疑而不断乎?愿奋发英断,拔去阴邪,庶可转危而安;否则是非不两立,邪正不并进,陛下虽欲收善类,不可得矣。”理宗采纳刘汉弼密奏,任命范钟、杜范并相。同时又撤换了郑起潜、陈荐、谢达、韩祥、濮斗南、王德明等,昔托身私门,为之(史嵩之)腹心,盘踞要路的众多官员。这次王朝内阁大变动,使丁忧在野的原宰相史嵩之和其在朝心腹们感到末日来临,惶惶不可终日,开始上蹿下跳,矛头直指刘汉弼和理宗身边贤臣。

  理宗力挽狂澜,整肃朝纲,任用贤臣,屏汰小人,南宋朝廷大有转危为安之势,用现代话说,“东风压倒西风,形势一派大好!”谁知,噩耗接踵而至。

  1245年正月三日,刘汉弼卒,皇上哀痛,百官惊愕。二月朔旦,丞相杜范,自天台来朝扶病治事,四月二十日,亦以薨闻。五月二十九日,起居舍人徐元杰无疾暴亡。

  南宋王朝,日暮西天,气息奄奄矣!

  刘汉弼的谥号之争

  户部侍郎刘汉弼突然逝世,朝野震惊,京畿一片哗然。太学生一百七十三人,伏阙上书,以为三人接连暴卒可疑,要求朝廷立案调查,惩办凶犯。而理宗赵昀更是痛惜不已,含泪下诏曰:“朕励精思治,去佞任贤,时则有徐元杰快鸣阳之凤,继则有刘汉弼正触邪之豸,属方倚之为重,国人亦皆日贤,何天下不憗遗,夺我忠臣以往耶!汉弼有母而老,元杰有子而幼,大节相似,一贫亦同,朕甚悯之。可各赐官田五百亩,新楮五千缗给其家,以见怀贤不已之意。”理宗的这篇诏书,写得情真意切,他刚看到一线曙光,可天不愿意留下一个老人,为他所用,是上苍要绝大宋啊!理宗要赐一个最名副其实的谥号给汉弼,付有司议论。

  最后,理宗认为礼部尚书牟子才与他想法不谋而合。牟子才写道:“(刘公)见于接物,则和平乐易,温然如春风和气之袭人身;及其敢言,则凌厉峻峭凛然如秋霜烈日之不可犯。”又道“凡君之过失、朝政之遗缺、边鄙之安危、生民之休戚、人才之消长、相业之污隆、兵财之多寡、和战之可否、帅权之分合、靡之尽言,与后来斧奸之疏同一鲠挺,非公而忘私,国而忘家,自靖自献,尽己之谓忠者能尔也耶。”理宗亦认为刘汉弼是“尽己之心、以道事君”的忠臣代表。颁诏:“赠中奉大夫,谥曰忠。”

  光绪《上虞县志》载:“赠中奉大夫,谥曰忠,敕绍兴府给丧事,赐官田五百亩,缗钱五千赡其家。表所居坊曰‘忠谏’,崇祀乡贤。子怡,以荫为婺州太守。”

  刘汉弼墓葬在南源黄蛇山,其山脚立钦旌“忠谏”坊一座,俗称王牌。刘氏家族为管理刘氏祖坟,于明宣宗九年,(1434年)徙居山林,后子孙繁衍,渐成村落,名叫王牌岭。刘汉弼为王牌岭刘氏十世祖。故今南源村以户部侍郎刘汉弼为楷模,特立村训:读圣贤书,立君子德,做有德人,圆南源梦。亦建“侍郎亭”以示纪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4-11-26 16:52 , Processed in 0.06191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