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升是一位老资格的国民党军人,于1934年毕业于黄埔军校洛阳分校,从1937年起就任国民党独立四十五旅教导队队长,整编后任国民党三十师八十九团团长,原部驻河北。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在洛阳分校镀过金的人,却依旧没能改变杂牌军官的境遇,处处受到排挤。但他在较长的时间里抱着“不如把部队抓得紧一点,来得更加可靠更加现实”的态度,认为只要手上有部队,多少总能做一点有益于抗日救国的事。
1942年,由于国民党嫡系部队专权,排斥异己,第三十师师长张銮基遭暗杀。张俊升为了图生存、伺机报仇,毅然突破包围,将部队拉至浙东上虞章镇,恢复第三十师的番号,自封师长。在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共政策下,好不容易收拢和转入敌后的张部,却又被国民党屡屡驱往内战前线。1943年秋,国民党第三战区授予该部以“第五挺进纵队”番号。正是在这种“不打新四军就不容生存”的情况下,张俊升和他的官兵认识到,“蒋介石领导的抗战是没有前途的,其‘曲线救国’,即使胜利了,亦无前途可言。如果一旦陷入肮脏的内战泥坑,势必会和秦桧一样成为千古罪人。”
为争取团结张俊升共同抗日,浙东区党委先后派王文祥等6人前往张部帮助工作,并发展了该部政治部主任荆子刚入党。当时的张俊升曾徘徊在三岔口,对浙东区党委想靠拢,但又有顾虑,因此采取了“利用、限制、防范”的政策。浙东区党委秉着“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真心实意地帮助张部做了大量的工作。向张本人及上层人士和他们的家属,则主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启发教育并指明张部的出路。与此同时,还帮助张部建立教导大队,创办《天良报》,组织政工队,成立文艺宣传队,设立章镇外围5个交通站等等。通过上述工作,虽未能阻止张部在国民党的威胁下向浙东根据地进攻,但张部在进攻中态度是犹豫的,行动是消极的,因而使浙东游击纵队在浙东第二次反顽自卫战争中,得以集中兵力打击国民党浙保部队。
由于浙东区党委对张部长期耐心的团结争取,在浙东游击纵队不断取得巨大胜利的影响和驱动下,同时也由于国民党顽固派坚持打内战、坚持投降、坚持倒退和实行消灭异己的反动政策,促使国民党挺进第五纵队司令张俊升及其广大官兵觉醒,最终弃暗投明。1945年7月2日,张俊升函复新华社记者说:“在我挺五纵队遭受国民党顽固派大军袭击后,痛定思痛,深知只有共产党领导抗日民主军队,才有光明前途;才是真正准备反攻,驱逐日寇,建立新中国的力量。”11日,张俊升率部投向新四军,在章镇电呈新四军军部及苏浙军区首长,宣布脱离国民党,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新四军的指挥。
1945年7月13日,新四军军部命令张俊升部改编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第二旅,任命张俊升为纵队副司令兼第二旅旅长,张景南为副旅长,徐学道为参谋长,朱人俊为政治部主任,后又任命王仲良为第二旅政委。
张俊升率部投向新四军,无疑是对国民党的一个沉重打击,是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又一重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