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84|回复: 0

一首诗中识叶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12 10:4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章抱苦
一首诗中识叶砥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漫长的社会进程中,智慧的先人们创造了无数经典,由于缺乏系统性的搜集、整理、保存,随着历史变迁,诸多典籍犹如海边的扇贝,不断被岁月冲刷和湮没,尤为今人所见的寥寥可数。为此,先人不仅形成了版本目录之学,还汇编了众多博采百家的辞书与文献集要,如《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

  众所周知,《永乐大典》编撰于大明永乐年间,全书2.2万余卷,约3.7亿字,可谓旷世大典,而上虞人叶砥正是这部煌煌巨著的副总裁。

  叶砥,字周道,更字履道,号坦斋。其籍贯之说纷繁不一,《乾隆府志》称其萧山人,另有资料称其山阴人。考《国朝献徵录》中由王直撰写的《江西饶州府知府叶公砥墓志铭》:“公叶氏讳砥……盖楚沈诸梁之后,以所食采氏,居南阳,至晋有讳俭者为括苍太守,因家焉,其后又徙上虞……”沈诸梁即“叶公”,因被楚昭王封到古叶邑为尹,故称。“食采”指享用封邑的租赋,因邑名为“叶”,子孙便以“叶”为氏,后因祖先叶俭在括苍为官,遂自南阳迁至括苍,随后又迁上虞。由此可见,叶砥作为上虞人,其世居脉络是十分清晰的。

  叶砥系洪武辛亥进士,初授定襄县丞,治境有方,使民生复兴,后因坐事贬谪凉州,砥泰然处之。建文元年起为翰林院编修,因人举荐改广西按察司佥事。国子博士王绅以“百粤山川远,三台雨露多。绣衣行部日,桂岭正嵯峨”赠之(出《送叶履道佥宪广西》)。谢肃《密庵集》亦有“应邀汉月倾边酒,欲御泠风振羽翰。紫极翱翔终迟汝,暂行得路勿云艰。”(出《答叶周道见寄》)二诗皆气局甚大,叶砥虽远戍边塞,有知交如此,幸甚至哉。永乐初,叶砥再度修史,因直书靖难之事被逮,事白后复官,改考功郎中,召入文渊阁,会修《永乐大典》,为副总裁,侍讲东宫。数年后,以老请辞,皇帝未准,于是又出任饶州知府,死于任上,时年八十余岁,饶州百姓闻讯,痛哭罢市。

  叶砥一生爱好吟咏,著述甚丰,有《銮坡稿》《溪居集》等,其孙叶绶在《行状》中更有“著《坦斋集》十帙”的说法,《光绪上虞县志校续·经籍志》亦录其《经筵讲义》《南行稿》(卷数均不可考),另有《重建陶朱公庙记》《寄刘坦之》《题诸葛原良悠然楼》《寄陈公贵隐士》等诗文载于县志。

  知道叶砥其人缘于读到了他的一首小诗。

  《上虞诗选·卷二》所录叶砥之诗仅此一首,题为《雨窗杂写》,为七言律诗,当时作者租屋于西溪之畔,暂避尘嚣,一日正值下雨,诗心萌动,故而在窗前吟咏感慨。“人家茶灶烟生竹,野店酒帘风满堤。花片减春随雨落,鸟声拂树隔林啼。”颔、颈二联中的自然之景,各成袅袅、微微、缓缓、隐隐之态,轻灵可爱,足见作者闲情逸致,这对于一生敬业奉献,老死任上的叶砥来说,实在是难得的悠闲。

  “辋川曾记王维画,锦里惭无杜老题。”诗人王维曾于辋川置了一所别墅,与友人游戏其中,赋诗相酬为乐,于是便有了《辋川图》流传于世,而杜甫则在流亡成都时择浣花溪畔盖了一座茅屋,在此作诗二百余首,可惜其中并没有专门对此屋的咏赞。其实,杜甫的眼光早已超越了自己栖居的一座茅屋,在这个穷愁潦倒的时代,“安得广厦千万间”才是他真正的理想,所以即使竭尽心力也要为国家呐喊,自己与草堂何足道哉。而这,不知是这座草堂之幸抑或不幸呢?

  如今看来,至少西溪之畔的这间小屋是幸运的。因为一场雨,一扇窗,这座小屋中便从此留下了诗人叶砥精彩的诗篇。我们不必像杜甫那样沉重,因为杜甫是属于那个特定时代的,我们应当学学叶砥,忠于事业,也要享受生活。

  纵观叶砥一生,几番大起大落,但他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心态:失利时懂得坦然处之,忙碌中懂得放松心情,沉浮于世却能坚持爱好,身居高位甘心急流勇退……这或许也正是叶砥在那个年代可以长寿至八十余岁的“不二法门”。

  《雨窗杂写》,寥寥数字,交代的内容也十分简练,行笔流畅,无所拘泥,虽不能说写得如何出众,但的确不失为一首耐人寻味的好诗。《上虞诗选》只选了这么一首诗,读到它,仿佛就读到了那座小屋,读到了饶州路上深深的车辙,我看见一个不一样的叶砥,一个负重前行却无比坦荡的叶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4-11-26 09:48 , Processed in 0.09680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