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汇率战一触即发
中国应多元化投资为外储保值增值
国际金融危机后,G20国家在危难中达成了重要共识——避免货币竞争性贬值。这一承诺将在今年受到严峻考验:一些令人震惊的越权行为正在发生,部分国家政府开始插手央行事务。 多国央行忧虑 自去年三季度以来,日元即进入快速贬值通道,对美元从78一路跌至90附近。尽管如此,刚刚结束的日本央行议息会议又决定,将日本的通胀目标提高至2%,同时效仿美联储采取“开放式资产购买计划”。显然,在安倍领衔的自民党面前,日本央行无力阻拦其“救市”决心。 德国央行行长魏德曼对此深感忧虑,他在题为“央行独立性处于险境”的演讲中特别提到日本政府施压央行将导致汇率政治化。无独有偶,欧洲央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吉也于本月表示,央行的独立时代即将结束,各大央行可能迫于各自政府的压力,陷入竞相推动本币贬值的货币战;英国央行行长默文·金预计,今年货币战争可能激化;俄罗斯央行第一副主席乌留卡耶夫也判断,全球正处于一场新的货币战争边缘。 流动性凶猛 当前,从美联储到欧洲央行、英国央行,西方货币决策者都采取更加积极的干预措施刺激经济。在短期增长动能不足、公共财政受限背景下,市场普遍预期,相关央行今后数年将维持乃至扩大货币宽松规模。 从当前形势判断,宽松政策释放的新一轮流动性可能迫使中国在应对输入性通胀、外汇储备保值增值、防范热钱等领域再次面临挑战。 首先,外部货币宽松过度,会造就大量廉价资本,易扭曲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使某些关乎中国国计民生的进口商品价格居高不下。譬如,近年来国际铁矿石离岸市场均价高企;另一方面,消化了全球铁矿产能大半的中国钢铁业却面临需求增长停滞,陷入全行业亏损。即便如此,国际铁矿价格仍未大幅下调。 其次,截至2012年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31万亿美元,位居世界最大对外债权国之列。分析人士指出,外部货币宽松过度,可能导致中国外储篮子中的美债等资产缩水,对外储的保值增值构成威胁。 再次,外部货币宽松过度,会产生更多国际热钱,增加外汇管控难度,并可能加剧国内资产泡沫,增加产业政策调控难度。 分析人士指出,某些发达经济体放松银根不仅为刺激经济复苏,也或多或少有意压低本币汇率,促进出口部门复苏。这可能激化国际产业竞争和贸易争端。在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强化、西方贸易保护主义加剧背景下,中国外贸环境有恶化之忧。 中国对策 欧美日央行印钞机器的轰鸣声说明,在经济复苏基础企稳之前,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扩张政策不会逆转。在此背景下,中国只有创新外汇储备运用模式,采取多元化投资思路,方能盘活外储资产,从而实现外储保值增值,促进外储服务改革、服务经济转型、服务中资“走出去”。 面对输入性通胀预期,应加紧促进资源类中资企业“走出去”,在融资、经营和股权等多层次与境外上游资源类实业实现战略合作,控制关键资源,锁定市场风险,在矿业、农业等部门打破国际产业巨头垄断战略资源的局面。 针对愈发严峻的外贸环境,中国商务部门、出口行业和企业需更加娴熟掌握和运用世贸组织框架下的各种法律、法规,积极维权。从宏观层面看,中国经济还有待进一步优化结构,尽快结束“出口替代内需”的增长模式,提高自主、内生增长能力。 (据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