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发展“点亮一盏灯”爱心团队的建议
作者:银龙鱼
经历三年风雨,如何更好发展“点亮一盏灯”爱心团队?我认为先要考虑清楚几件事: 一、定位问题 “点亮一盏灯”团队的定位问题是决定活动范围、内容、发展方向的基本问题,“有所为,有所不为”,作为一个组织必须要有明确的定位,这作为发起人董国光先生应该要有界定;定位可以是阶段性的,随着组织的壮大、人员的增加、力量的强大可以调整定位。 二、团队文化 团队文化是团队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工作方式、思维习惯和行为准侧。团队文化一旦形成,便会强烈地支配着团队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作为一个非经济、利益关系形成的组织,团队文化显得更为重要,组织成员之所以能围绕团队进行活动,靠的是信念、情操等精神认同。团队文化包括章程、使命、信念、目标、口号、理念、价值观、行为准则、原则等等。 三、基本原则 “点亮一盏灯”要坚守哪些基本原则? 1、自愿性原则 成员必须是自愿参加的。这个自愿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是自觉的而不是强迫的。自愿性是志愿者服务的基本特征之一。 2、唯一性原则 “点亮一盏灯”的所有活动只按组织的章程开展,没有其它第二个目的。 3、非牺牲原则 团队不要求成员或者单位一定要以一种牺牲自己的形式来实现组织活动和目标,完全可以根据自己能够提供的资源和服务,在不牺牲自己根本利益和基本影响自己生活的情况下,做好“点亮一盏灯”活动。成员可以做出是否大量牺牲自己利益的决定,但组织不能强制或倡导成员大量牺牲个体利益去参加活动。 4、量力而行原则 要根据“点亮一盏灯”团队自身的人力、物力、财力条件允许的程度来开展工作,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从社会需求的实际出发,把主观愿望和客观实际结合起来,把社会需求和团队能力结合起来,实事求是,量力而行。要分清什么是现在能做到的,什么是下一步才能做到的,什么是将来才能做到的,还有什么是我们做不到的。我们既不能无所作为,也不可包打天下,不是所有的社会需求都适合我们团队去完成。 5、尊重和平等原则 在“点亮一盏灯”活动中对受助对象应持互相帮助的平等精神,不应有“施予”的心理和"救世主"的态度;在活动中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和受助人对话,要尊重受助对象的隐私权,不应随意公开受助对象的情况或资料;不能"好心办坏事",要充分考虑受助对象的权益不被侵害。 6、效率原则 团队成员的付出是非常稀缺而宝贵的精神资源,在活动中要倍加珍惜。无节制地使用团队成员的精神资源,将影响团队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对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也是一种挫伤。所以团队活动还应该讲求效率,尽量做到合理地调配成员的时间、精力和其他资源,使开展活动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实效。 7、安全性原则 重大安全事故会对团队组织的公信力、组织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引发组织的生存危机。所以安全性原则应该作为团队活动的第一原则,其它原则应该从属于安全性原则,团队活动时,组织者应该对活动的安全状况认真评估,在进行安全状况评估时要遵循谨慎性原则。不能将活动参与者置于危险的境地,要制定保障成员安全的措施,对成员进行安全教育,制定安全纪律。在安全与活动进程发生冲突时,宁愿中止活动也要保障安全,决不能冒险行事。 8、非商业化原则 “点亮一盏灯”志愿活动必须严格把握商业化和爱心活动结合的度的问题。在市场化募集爱心资金的过程要确保爱心主体性原则。另外不能与受助对象或其家属作金钱或物质的任何形式的交易,不得接受受助对象的礼物馈赠。 9、尊重、宽容和包容原则 “点亮一盏灯”活动的参与者把爱由己推人,洒向大众的同时,更应该把这样的爱给自己的同伴,大家的在活动时应该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秉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应理性看待,不应该过于苛责。活动参与者和组织者,应该虚心对待同伴们的建议和批评,应对理性公允的提议或批评应该做出积极善意的回应。不能因为“我在是做好事”,“别人没有参与就没有发言权”等理由来拒绝别人的批评,拒绝他人的监督。 10、公开透明原则 组织运作的公开、公正、透明是组织的生命。“点亮一盏灯”组织之所以能凝聚人心、吸引成员资源,完全依赖于组织者的公开透明的社会公信和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离开了这两条,团队组织将失去存在的社会基础。
后记: 以上是今天下午考虑的内容,供管理团队参考。 附件中提供一系列政策(10个),也供管理团队参考。
2012年5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