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46|回复: 0

基金会资助草根有多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18 09: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基金会资助草根有多难?

发布时间: 2009-7-2 13:35:30
    仅从目前来讲,能够获得大型基金会资助的草根NGO仍然是凤毛麟角,和公募基金会强大的优势资源比较,获得资源的艰难是国内绝大部分草根NGO的通病。过去,官方背景的公益组织与民间草根组织很少接触和合作,各自在不同的领域开展活动,“老死不相往来”。
    虽然中国红基会“5•12灾后重建项目”公开招标迈出了第一步,但公募基金会向草根NGO开放资源的大门并没有完全敞开,大型基金会对于资助草根NGO仍然顾虑重重。《公益时报》记者从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国家5A级基金会了解到,直接对草根NGO进行资金支持并非像想象中那么容易操作。
    和中国红基会公开招标比较,中华慈善总会则更倾向于和会员单位进行协作。记者了解到,中华慈善总会在全国拥有200多个会员单位,包括各地具有半官方色彩的慈善会,联合开展项目运作,但是目前还没有和草根NGO进行合作和资源共享,中华慈善总会秘书长刘国林告诉《公益时报》记者,中华慈善总会也有计划将来会对NGO进行资助。
    让大型基金会放不下顾虑,基金会资助草根NGO至今障碍重重,原因显然是复杂的,在大型基金会领导层的眼里,草根NGO自身的问题最需要认真考量。
草根自身障碍需要打破
    NGO自身情况的复杂是主要原因之一。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声闻告诉《公益时报》记者,公募基金会对于资助草根NGO仍然有不少的顾虑,也影响到下一步如何合作的一些考虑。其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草根NGO的资质问题,这是最根本的一个障碍。
    汤声闻表示,草根NGO在注册和获得社会认可之前有两个门槛,一是资金,二就是挂靠单位,目前至少还有70%以上的草根NGO被挡在了门槛之外。如果不能取得合法的注册途径,其法人地位就无法解决,很多草根NGO在不能注册的情况下选择工商注册。
    “我们拨款给你去执行一个项目,你起码要有一个法人资格。”汤声闻表示,缺乏法人资格的NGO显然无法让基金会放心地把资金交付给他们执行,在红基会公开招标的项目当中,首先就对参与竞标的草根NGO进行了资格审查,法人资格是一个硬性要求。单纯从这一点看,绝大部分的草根NGO都不具有获得这种资助的资质。
    基金会第二个顾虑则来自对草根NGO团队执行力的认可。汤声闻表示,比如从事老年人护理方面的机构,基金会在选择它进行资助之前,必定先要了解它之前是否从事这个专业,做的好不好。如果是临时性组合的草根NGO,在相关领域时间不长,专业性当然也就会大打折扣。“有没有能力执行好项目,这是我们考量的一个重点。”汤声闻说,在参与竞标的机构中有的全部都是在校大学生,虽然大学生做公益的热情很高,但受社会经验不足,专业能力欠缺,时间不固定等影响,团队的执行力也往往比较弱。
    基金会第三个顾虑则是草根NGO的自我生存能力。汤声闻说,在参与竞标的机构当中,有一家草根NGO的预算当中有38%的经费安排为工作人员的工资、用餐补贴,甚至包括通讯补贴,让他对这家NGO的自身生存能力大感怀疑。“如果这家机构得靠项目的资金来维持机构运作,那还能有多少经费用到实际项目当中去?”汤声闻表示,国家规定基金会人员经费不能超过经费总额的10%,像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去年的人员经费也只占经费总额的3.8%,一个机构来申请项目,最起码的要求是自身的生存应该不存在问题,不能挤占项目的经费。否则,基金会对这样的机构进行资助,无异于对捐赠者的不负责。
    基金会第四个顾虑则是草根NGO沟通能力的欠缺。汤声闻表示,这一点不仅表现在与地方政府、捐助对象的沟通上,甚至还包括与资助方基金会的沟通,一些NGO表现出沟通能力上的不足。
    汤声闻说,有的NGO设计的项目不错,但是在执行的过程当中发现,跟地方政府的沟通存在很大的问题,钱在那里执行不下去,只好再找地方的红十字会去沟通,这样跟红十字会自己执行项目并无两样,也违背了红基会公开招标的初衷。一些地方政府则反映,有的草根NGO连名字都没听说过,地方政府也不敢轻易批准土地使用等项目。这一点在外地NGO到异地执行项目时表现尤为明显。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一位人士告诉《公益时报》记者,一些NGO在项目的执行过程当中,敬业精神虽然可嘉,但由于本身缺乏一定的背景,在地方开展活动时表现出协调能力的不足,导致项目也难以开展。一般来讲,做得比较好,有了一定影响力的NGO比较容易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但大部分的NGO存在力量小、执行能力差的问题,因此在得不到地方政府支持时也容易产生对立情绪。
    一些草根NGO与资助方的沟通也存在问题,汤声闻表示,有的NGO项目钱下去后,好几个月都不主动和资助方联系,资助方也无从知晓它们的进展,“不能说钱给你了,我就什么都不用管了。”汤声闻说,作为公募基金会,其资金的使用有很严格的监督机制,所以NGO的执行也必须及时反馈执行情况,明确资金的使用情况。
    基金会第五个顾虑是一些草根NGO组织行动不够规范,比如重大项目地点发生改变,资金预算发生变化,这些情况原本在基金会也是允许存在的,但是很多NGO执行不下去的时候,也不主动和资助方汇报,基金会对做公益的程序非常重视,但草根NGO却显得重视不够。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涂猛也表示,有的NGO本身的合法性都不具备,更别说获得正规渠道的资助了。内地的NGO大部分先天不足,外部和内部制约的因素也比较多。涂猛认为,总体来讲,内地NGO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跟我国的总人口比例、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还处在发育的阶段。
基金会和大环境仍有困阻
    除了草根NGO方面反对原因,基金会资助草根NGO顾虑重重也有不少自身的原因,以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为例,遭遇金融危机的影响,基金会本身的经费来源已经感到紧张,要对其他草根NGO进行资助显然捉襟见肘。
    相对而言,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资金富裕,但也面临资源开放的另一种情形。中国青基会秘书长涂猛接受《公益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青基会作为一个运作型的基金会,所有的捐款来源基本都有指定的使用意向,所以要抽出资金来对NGO进行资金上的扶持并非青基会的长处。
    涂猛告诉记者,以去年为例,青基会共募集捐款4亿多元,但是一般性的捐款,也即没有明确针对具体项目要求的捐款,一共才100多万元。涂猛表示,青基会拥有“希望工程”等知名品牌,有非常多元化的产品选择,所以更多的捐款和产品是一一对应的。“再者,青基会的主要领域还是教育,也不可能去广泛地涉足环保和卫生等领域。”涂猛表示,大型基金会较少资助草根NGO,操作中也确实没有看到比较完整的、成功的大型基金会资助NGO案例。
    除了不同基金会自身的性质和情况不同,中国公益市场细化不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涂猛表示,且不说美国的“联合之路国际”模式,香港的公益市场高度细化,与其社会分工的高度细化是分不开的。香港公益金作为一个专门筹款的机构,就是联合之路国际的会员,香港公益金每年募集近2亿港元捐款,悉数分配给144个社会福利会员团体使用。一般在筹款后,香港公益基金会会公开接受其他NGO的项目申请,同时自身也具备高度公开透明的评审机制、资金项目的控制制度。
    涂猛认为,民间公益组织成熟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大块:自主募款、政府购买民间组织服务资金、民间公益资金。涂猛表示,在中国内地,政府购买民间组织服务的制度还没有建立,一些大的NGO专业化不够,更别说众多的小型NGO了。
(来源:公益时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4-11-25 03:33 , Processed in 0.06168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