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94|回复: 1

竺可桢故居“点滴”(文/傅丽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6 06:5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竺可桢故居“点滴”
上虞日报 2013-01-05
  他的人品一如他老家绍兴“竺家台门”的白墙黑瓦,一派日月山川般的磊落明静,他的成就得益于他所强调的“只问是非”的科学精神。竺可桢以其人品、精神和成就屹立人间,高大形象百年不倒。
  ■ 傅丽红
  1966年10月,竺可桢致信“浙江省上虞县东关区人委诸位同志”,愿将“绍兴东关镇南岸大木桥下房屋一座,系我父亲竺嘉祥所建修,大约在1890年(前清光绪十六年)左右造成。……南屋上下四间、西侧屋上下六间、平房三间……”共占地四分一厘,“无条件送给国家”,起因主要是“我已光荣地被吸收为中共党员”。其时,文化大革命已在中国大地风云跌宕。此信由竺可桢的老家亲戚收到后交给东关区人委同志。信以小楷写就,一如既往的娟秀字迹几近半个世纪后依然十分清晰。
  时隔两年,上虞县公有房产管理委员会东关分会言 “该信已转交给我会处理”,又于1968年8月30日,发函给中国科学院,“……请贵院转知竺可桢同志,请他再补寄一份书面手续,并盖有竺可桢同志印章寄我会,以便我们前去接受房屋。”短短的一段话写在“上虞县财政局发文稿纸”上,条理分明、公事公办,没有我们想象的应该感谢的片言只语。
  当年的9月12日,竺可桢在一张页首印着一段“毛主席语录”的信笺纸上,再次致信上虞县东关镇房屋管理委员会,“声明愿将祖产楼房一座,全部无条件送给国家。屋内虽住有我姐竺美凤全家,和二哥明祖(已故)子女,已与我姊及甥姪们说妥,只要东关房管处给另屋居住,随时可以迁让……”信尾工整地盖上了“竺可桢”的印章。东关方面接信后,随后于1968年 10月12日,向竺可桢回信表示已派员将房屋接收,房屋建筑面积400.61平方公尺,另附设备清单,并注明归竺美凤等住户自装的晒台等设施不在接收范围内。
  因为热爱乡贤竺可桢这位举世闻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围绕他的故居所引发的点点滴滴,也是我探求的兴趣。现存的竺可桢故居档案件,包含了竺可桢的上述两封亲笔信,还有他的侄子竺士楷、儿子竺安等亲属的信件及东关方面的回信等。有意思的是,文革期间的通信,都以“毛主席语录”作引子,也难怪,据说当时词典中“洋葱”都是这样注道:“它具有叶焦根烂心不死的特点”,可见时代精神已深入到词典中,无怪乎人们的日常通信了。
  这些信件时间分别处于1966年、1968年、1969年和1984年等四个年头,内容分别为:1.竺可桢在1966年代表家族动议致信献出祖产(1966年10月15日竺可桢日记载“今天寄东关镇人委函一通,将东关南岸屋赠予人委,信由霞姊转交。”10月27日,又记有“接霞姊信知东关房屋交东关人委函已送出”)。2.1968年上虞方接收成为公产(1968年9月11日竺可桢日记记载“今日接到上虞县公有房产管理委员会东关分会1968年8月30日给中国科学院的一封信……我今天覆去一函,证实我的捐献……并打有图章于信后”)。3.因为当时北京号召迁移人口“备战备荒为人民”,1969年10月,下放到河南省西华县农业部五七干校的竺士楷,不得不将其家属转移到原籍地“竺家台门”,请求解决住房问题。4.1984年因为房屋修缮小矛盾等杂事,中科院化学所的竺安又和东关方面信函往来,双方语气委婉,最后小事亦妥善解决。
  信件的来往都围绕竺家台门展开,有实实在在的时代烙印。1968年东关房管所接管后,将部分房屋划给范伟康(竺可桢甥)等居民居住,另部分房屋一度曾为绣花厂厂房和自来水厂仓库。1988年9月,竺可桢故居被公布为第三批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次年9月,东关房管所将竺家台门交由上虞县房管所长期免租使用,以作竺可桢故居纪念馆。1999年,上虞市文管所对故居进行保养性维修,开辟竺可桢生平事迹展,著名书法家沙孟海手书“竺可桢故居”。2011年1月竺可桢故居被公布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上虞市又作精密的规划,着手故居的进一步维修保护,拆了一些自有的房屋,扩大了天井,对房梁进行加固修正,对地板进行重铺等,2012年8月完成。
  竺可桢故居静静地安置于江南小镇,每年都会有一批批的浙大学子前来虔诚地拜谒他们的老校长。随着这些年轻的脚步,也会有一些游人踱步进来。竺可桢故居承载了无穷尽的思想光辉,引发无数人的驻足留连。
  那故居的来源呢?竺可桢在1970年的日记中回忆,其父母大约在1870年成婚,100年间门下的竺姓人氏发展到30多人,慨叹“增加了15倍”,字里行间渗透着脉脉亲情。19世纪末,从嵊县黄泽搬迁到上虞保驾山的竺父嘉祥,靠着辛勤经营所得,在东关米市街河对岸的大木桥下买下三间楼屋,后又添建两间楼屋,俗称“竺家台门”,由侧楼、正屋、披屋和一个天井组成。这一枕河而居的清末民居,其主体建筑坐南朝北,台门朝北临街路(后为建东西路,原为河流),单体建筑由北至南由座楼、厢楼、附房和两个狭长的天井组成。南北长30.32米,东西宽8.09米,平面布局呈长方形,总占地面积268平方米,建筑面积340平方米。座楼是三个建筑单体中建造年代最晚、体量最高大的一座,坐南朝北,面阔二间二层前包檐楼房,石质柱础块石铺地,东西山面用马头墙与院墙相连。台门开在穿堂(即西首一间),朝北,两柱单间,内辟双扇黑漆大门。门楣上方镌刻“竺可桢故居”五个行书大字,为著名书法家沙孟海题,落款有沙孟海印小章一方。厢楼坐东朝西,面阔三间二层前重檐后包檐楼房。还有一单层附房,庭院中前后存有两个天井,均为长方形,狭小紧窄,平整光滑,地势较建筑低约25厘米左右。
  整座建筑为砖木结构,硬山屋面,黛瓦粉墙,小巧玲珑,紧凑封闭,保存完整。天井石板错缝铺就,北墙开设石库后门,门堂上设马头墙鸭嘴檐,乌漆实踏双开门,条石门槛坚又固,全屋飞扬着江南民居的地方特色。
  1905年竺可桢外出求学,离开了竺家台门。1908年因家境艰难,竺父将台门典与昌记,昌记又转典给他人,直到1946年,才由竺可桢从沈光卿处赎回,转由竺可桢三姐美凤和二嫂丁氏居住。直至1974年2月去世,竺可桢也没有机会再回老台门,但这老宅一直是他与故土与亲人的情感纽带。
  竺可桢在1966年向当地政府捐献故居,原因似乎从信中一句“我已光荣地被吸收为中共党员”可得,而且1969年10月其侄竺士楷致上虞东关镇公所的信中有言“老家竺家台门……按照党和政府房产归公的政策,由我叔父竺可桢出信给你所划为公用”,似乎这些都成为捐献的缘由,但归根结底还是竺可桢永生不没的“不计利害”的崇高品质起了作用。这份品质也是有渊源的。
  1890年3月7日,竺可桢出生在这个台门内,上有三个姐姐两个哥哥已居第六的小儿,最得家人宠爱。1895年,大哥可材中了秀才,是当年考试位于马一浮之后的一方人才,也是竺可桢的启蒙老师。大哥去湖北做师爷后,竺家请了当地颇具声望的章镜尘来家开私塾执教。1899年,东关建起了最早的公立学校毓菁学堂,聘请章镜尘等地方名师。竺可桢在此学习六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最初的教育中,章镜尘除了对竺可桢学业传授外,还给予其深刻的人格影响,章师曾鼓励竺可桢学习莲藕的纯洁坚贞的品德和气节,竺可桢后来就取字为“藕舫”,上虞市也多了一条以“藕舫”命名的城区道路,市民以此纪念杰出乡贤。
  在这份大爱下,竺可桢的温暖人性也得到了体现。竺氏可谓大家庭,竺可桢的兄姐、侄甥等均受竺可桢的关爱照拂,当然这一份爱全是纯朴天然的——1939年10月11日竺可桢日记“下午得丁祖炎电,知大嫂于上月廿三日在绍患痢病故,”慨叹“何老成凋谢之速”;1970年3月7日竺可桢八十岁生日,那天日记中写道“我兄弟姊妹6人,大的姐姐、哥哥4人统于40岁以前就去世。而我与霞姐(去年3月去世)统活到80,这是毛主席和共产党卫生政策‘防重于治’之赐”;言语中充满了对家人的爱和对党对国的感恩之情。
  由竺可桢出面献出祖产,想必是全家商量后决定的。其时,因为老家还有二姐竺美凤及其子女等亲属没有别的房产,他们早在1946年就开始居住在老宅内,而且也是受竺可桢委托代管房屋的,当时全然“裸捐”也于情不宜,所以竺可桢将房屋捐出后,请求政府对他的亲戚“给另屋居住”,后来其亲属也得到了优先租赁老宅的权利,当然他们也是一直克已谨慎,遵守承诺,按时交纳租金,直到迁于他宅。
  延伸开去想到了竺可桢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文革期间,竺可桢的较多时间被各地各单位来“外调”的工作占去。因为当过13年的浙大校长,而且是浙大被誉为“东方剑桥”之时,竺可桢自述他任期时的学生、教职员进出高达20000名,即便被“外调”占用无数宝贵时间和大量精力,即便偶尔也有心烦之时,也曾被朋友劝说何不推掉一些时,竺可桢对来人取证调查,还是不辞劳苦,永远心襟坦荡,坚决挡住那些“欲加之罪”,体现了他“临事只问是非,凡事注重事实”的求是精神。
  竺可桢的“极得人心、久而弥深”,还可从他对学生的爱中得见一斑。在国民党统治下,无论是“于子三事件”,还是其他相对平静的校园生活中,竺可桢都对他的学生适时采取了软中有硬、巧妙灵活的保护方法,这可从以下两则日记中来体会。1940年4月20日,“……训导处姜伯韩、李相勖提出惩戒学生自治会代表孙翁孺、解俊民及史地系学生王树椒擅贴壁报,肆意攻击,主张开除。余以孙已四年级,解则精神失常,故结果各记大过二次。”这是竺可桢为解脱学生责任而故意说的借口,同年的7月17日中,“……接教育部密件,谓浙大有中共所组之学会……余以为沈自敏、胡玉堂均喜信口雌黄,但并非共产党之流,因真正共产党往往不喜出头而暗中指使者。”这也是为学生开脱的借口,编者也注明了此处读者“不可呆看”。
  最无私无畏的大爱,尽在70多年前的片言只语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6 07: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4-6-3 03:29 , Processed in 0.05016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