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97|回复: 2

王蒙有话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21 16:5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蒙有话说
“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华文化”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这种全球化引发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不安感。比如认同危机,人们感到弱势文化被强势文化吃掉了,本民族、本地区失去了个性与身份。再比如大众化、便捷化、信息化手段带来的精神危机。
  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我们不可能阻碍其发展。但我们同时也要坚信,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和巨大涵盖面的、独特的、仍然生机勃勃的、活的文化。我们要争取做到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与弘扬传统文化相结合,将全球化与本土化结合起来,把文化民主与追求高端精神成果结合起来。
  主讲人:王蒙(现为国务院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作协名誉主席)
  早在19世纪,从产业革命开始已经出现了一种趋势,即地球变小了,一种新的生产力、新的技术、新的工具和新的产品,要求突破国家和地域的界限,离不开这种世界性的商品、贸易。所以,早在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候,实际上马克思、恩格斯就已经预见到了,只是那时候没有用全球化这个词,但是他们已经预见到了全球化的途径。
  《共产党宣言》里说,“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些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马、恩他们想说明的就是: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个生产力的发展让你无法抗拒,虽然这个全球化带来许多问题:民族关系、国家关系、殖民主义、霸权主义,某种文化的衰亡,一个民族的焦虑和不安,所以它不是一个很顺畅的过程,甚至带来很尖锐的矛盾,比如帝国主义和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东西方的矛盾、南北的矛盾等。
  虽然对于全球化的批判、质疑的声浪可能越来越高,但是这个潮流,你是阻挡不住的。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你对于这样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工具,你阻挡不住。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就是,如果你中国没有一个大的发展,你就会被开除地球球籍,就会从地球上开除出去。孙中山说得更严重,他说如果中国解决不了自己的发展问题,就会亡国灭种。
  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
  全球化的趋势是无法改变的
  全球化带来的身份危机、认同危机和民族屈辱感
  的确,全球化给一些民族带来了文化的焦虑、文化的歧义,也带来了所谓的认同危机,也就是身份危机和民族屈辱的感觉。
  最明显就是我们中国的例子,中国有很发达的文化。早在先秦时期,我们就有诸子百家,灿烂辉煌。因此,中华民族在它的经验范围内,总是认为自己是最有文化的、最发达的。我们并没有一个国际的观念,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没有国家的观念。因为我们认为,我们就是唯一的国家。东边和南边是大海,西边和北边是一些少数民族、一些藩邦、一些小国,即使是一些少数民族入驻中原,它也得学中原文化。但是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突然感觉到自己的文化不行了。从力量、实力的观念上,包括经济实力尤其是军事实力的观念上,中国文化不可能抵抗坚船利炮,抵御西方帝国主义的力量。但是我们不服气的,因为我们都知道,文化不仅仅是一股力量,文化还是一种品质,一种风格,也是一种生活的方式。于是,就产生了很多的争论,但是不管怎么争论,不论是以李鸿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还是以康梁为代表的改良主义,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主革命派和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革命派,它们都在自己的纲领中表达了对现代化的追求,希望中国更强大,希望中国能跟得上现代化世界的步伐,能跟得上时代的潮流。
  但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信仰、信念越来越衰落。早在20世纪初,已经有一些欧洲哲学家提出来,说“上帝死了”,就是原来的上帝创世、上帝造人的许多说法都被科学知识所推翻了,你不再相信世界上有一个掌握公平和正义,掌握每个人的祸福,统驭喜怒哀乐的上帝存在,不再是只要好好祈祷、好好敬上帝,你的生活就永远幸福、永远快乐,甚至开始怀疑上帝到底在哪里。那无神论更不用说了,所以尼采提出来“上帝死了”。在20世纪后半段时期,西方国家甚至提出来“人死了”,“人死了”这话的意思不是人死人不存在了,而是过去认为人是宇宙中心,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看到人必须尊重大自然的法则,必须尊重地球和生态平衡,人不能够为所欲为,人不能够把自己捧成世界的主人,世界的主人是大自然。
  工具的改善带来精神危机
  科技的手段带来文化的民主
  全球化的结果,是工具的改善,就是人可以用各种各样的工具,使人的生活、人的学习、人的信息的获取变得越来越便捷化、舒适化、大众化,但同时对人本身的掌握工具的主体的精神要求越来越低,即网络时代带给人类一个空前的精神危机。
  你过去研究一门学问,得多费劲呢。你过去读一本书,你得苦读,你得有定力,你要集中精神,你要不断地加批、加注,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四个小时、八个小时、十个小时,有时还抄写。可是现在呢?在网络带来的浅浏览时代,有人专门统计过这个,说现在平均看一个页面才停留20秒。所以说,现在没有专注阅读了,只有大面积的扫描,大面积的浏览,大面积的接受,还有外国提出来的记忆外包现象。现在有网络了,你背这么多书干吗呀,你到时点击一查,就查出来了,这就叫记忆外包。就是你用的这种工具、途径里头,它本身科学含量越来越高,你的主体操作要求是越来越低,结果是人的白痴化、统一化,你懂得的不可能比别人多,你数量可以多,但是你深不到哪里去。所以,你要思考的是,如何在一种便捷、舒适的情况下,还能发挥你强大的精神的能动性,来获取知识,获取信息,进行深入的思考,进行对真理的孜孜不倦的追求,甚至于对真理有献身的愿望。不是放松自己的精神能量,而是紧张自己的精神能量,充实自己的精神能量,提高自己的精神能量,这正是我们面临全球化的时候所不能不考虑的一个问题。
  当然,这些科技的手段也带来一些好处,比如文化的民主。现在的传播手段、信息手段、媒体手段,比过去民主多了,你说你是音乐学院毕业的学生,你会唱歌,他是没上音乐系的学生,他上电视台星光大道上也可以唱歌,现在有达人秀,还有模仿秀。但是我们要正视的是,文化还有一个要命的地方,就是一些高端的成果,不是大众搞出来的。我们说唐诗宋词,唐诗里头也有无名氏,但是起支撑作用的,还是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这样的精英。我们现在缺少的正是那些真正攀登高峰的文化硕果。
  中华文化的选择应该是兼容并蓄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华文化的选择应该是争取做到把吸收外来先进的文化,与弘扬自己的、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把全球化与本土化结合起来,把扩展文化的民主与缔造我们今天高端的文化成果结合起来。
  首先,我们要破除在文化上的片面理解。比如浙江一些学校的开学典礼,让一年级学生穿上古装,背诵《弟子规》《三字经》。其实这些传统文化中有不少是和现代生活相违背的,比如“勤有功,戏无益”,说游戏是没好处的。这怎么行呢?我们儿童已经快被课业负担压死了,不准游戏,没有游戏就没有童年,而且过早灌输知识会影响人格的健全。当然,我们传统文化有很多美好的地方,我们有人情味,我们的汉字,我们的诗词之美,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古典名著。因此,我们又要弘扬传统文化,又要牢记邓小平所讲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其实,本土化和全球化结合是非常有意思的。中国之所以敢于从历史上吸取新的东西,就因为这些东西来了以后,就能够本土化,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比如在我国台湾地区流行的三杯鸡,就是用人家的可口可乐来做的。拿只鸡,用开水过一下,一杯可口可乐,一杯干红,一杯酱油,煮一下,很好吃。再比如绍兴人爱吃的霉千张。我第一次吃绍兴的霉千张,就惊讶于绍兴人的想象力。这其实和法国人吃的臭奶酪是异曲同工的。这说明全球化是有基础的,只是各自走的路不同,重要的是有没有这样一种境界去包容这种不同。
  我认为,民族的大众文化和高端的精英文化之间,应该有一个平衡。我们必须承认,确实有文化的大家。你光有民歌还不够,我们需要有李白,需要有苏东坡,光有民间的评书也还不够,我们需要有曹雪芹。我想这里许多东西应该在文化上尽量采取兼收并蓄的方法,而不是禁止一种东西,专门鼓励一种东西,但有所提倡是可以的,但同时我们又要给予各种精神探索足够的空间和足够的理解。
  同时,我说的文化也不是一个具体的物质商品。比如说你从意大利进口几百双皮鞋,你卖一双少一双,因为它是一种商品,但是如果你从意大利制鞋的技术、制鞋的工艺、制鞋的理论着手,结合中国人的脚型,研究出适合中国人脚丫子的好鞋,那它就变成了中国的东西,我们不能把它完全看成是进口货。这样的思想是开阔的,我们所说的中华文化,不是先秦时期的中华文化,也不是民国时期的中华文化,而是21世纪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而保持了我们历史、传统和尊严的中华文化。
  讲堂
  绍兴
  (以上内容来自当代著名作家王蒙于2012年9月22日在“柯桥大讲坛”所作的主题演讲,仅代表作家个人观点,文有删节)
  (记者 徐霞鸿 据讲座现场录音资料撰文整理 通讯员 叶之 摄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1 19:3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1 20: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4-11-25 15:36 , Processed in 0.07111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