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121|回复: 2

红袖添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23 06: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红袖添香
——绍兴女书法家群体
记者 寿鸥迎 实习生 孔彤彤
  ——绍兴女书法家群体
  ●记者 寿鸥迎 实习生 孔彤彤
  千年古城,千古兰亭,书者如云,墨香绵延,巨子辈出。
  举城,皆书桌也,皆墨香也。
  然而,千年风流,憾少女书者。王羲之的兰亭雅集,就独缺女性书家。
  岁月变迁,时代进步。而今,绍兴的女书法家峥嵘渐露,而女书者更是翩翩如蝶。
  书法,因为她们的红袖添香,而更氤氲,更多姿,更丰盈。
  沈一萍
  娇小身子里的刚健笔力
  初见沈一萍,直发齐刘海,面容清秀,个子不高,走路像风,穿着很有设计感,颜色素雅,带点民族风,是那种带着江南韵味却秉性直白、内心刚强的女子的味道,身上时隐时没的淡香,夹带着让人寻味的艺术气息。
  4月17日,沈一萍正忙着布展,次日,一位书法家的作品将在绍兴博物馆展出,身为馆长助理的她在现场与工作人员商讨着布展细节,交换意见,处事利索干练。
  走进她的办公室,一张堆满纸墨的书写台占去了一半的办公室,墙上一幅大大的书法作品,笔墨劲健洒脱,淋漓痛快,笔法大气。
  “我的字,别人都说像是男孩子写的。”从刚才的忙碌中抽离,沈一萍渐渐放松下来,眉眼含笑,“我喜欢写大字,因为颈椎不好,字写得大,手臂就伸得开,脖子也不用缩着,这样写着写着,气势就出来了。”
  爽朗、简单与直接的个性,体现在她的书法上,不掩饰,不造作,露着古意诗情。
  “写书法一定要常常看、悟、学,以古为师,静下心来琢磨古人书法一笔一画中所蕴含的深意。”擅长行草的沈一萍最欣赏明末清初的“神笔王铎”,行文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又流转自如,力道千钧。
  沈一萍认为,好的书法作品一定是富有激情的创作,是作者与书法之间的对话,自成章法,一气呵成,意气高蹈。
  她,正是以此向往之,追逐之。
  中学时,沈一萍在父亲的建议下去培训班学画,不久,她的画作就成了学校的“范例”。再后来,在父亲的劝说下,沈一萍放弃高中,考入绍兴中专的美术系,成为一名艺术生。从那时起,她开始接触书法。
  起初,她以唐代柳公权、颜真卿之楷书为基础,进而学习隶书,再转入行书,以明清书家王铎、陈洪绶为范,临摹碑帖。
  毕业后,沈一萍被分配到绍兴博物馆工作,这个让她感到幸运而珍贵的工作环境,为她自我文化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创造了绝好的条件,也为她的书作增添了人文意蕴。
  沈一萍在博物馆主要做布展工作,因为多有创意和对工作一丝不苟,在圈中小有名气。2013年,她策划的“兰亭的故事”荣获浙江省十大精品陈列,去年在全省地市级博物馆进行巡展,今年已开始全国巡展。
  她生性追求完美,为此,做事总是竭尽全力。每次布展,从整体格调到具体布局,每一个细节,每一段故事,她都力求尽善尽美。从中,她得以经常接触到书画同道,其中不乏高手。
  如此,日复一日的文化浸润,博采众长,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她的书法作品,提升了她的艺术眼光。
  如今的沈一萍,身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绍兴市妇女书法委员会主任,在做好博物馆这一文化传播工作的同时,致力于让更多的女性“提笔写字”,修身养性,为此她常给予女书法爱好者指导和鼓励。
  “女性可以用写书法来放松自己,也为生活增添一些意趣。”沈一萍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3 06: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立敏

  书法是一种领悟

  虽然已过花甲之年,但眼前的王立敏皮马甲加牛仔裤,一身中性而年轻的休闲装扮,显得活力十足,言谈举止带着长者之风、文人之气。

  王立敏,中华名人书画研究院研究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专职于书法教育。在绍兴的女书法家中,王立敏算是较年长的一位,当然“书龄”亦久矣。

  在她的记忆中,学书法是与画画一起进行的。十几岁时,她跟着哥哥学起扇面画,一开始是给扇子上的画涂颜色,后来慢慢掌握了一些绘画技巧。与此同时,她开始自学书法。

  随后,她在一家工艺厂当画工,用头发丝一样细的0号毛笔,在鸡蛋上一笔一画勾勒山水风景、花鸟虫鱼。1978年,王立敏考上了设在绍兴瓷厂内的省陶研所,成为一名专职画师。

  而此时,王立敏的书法从“二王”入手,继而临摹唐宋元明清诸家,尤以宋朝米芾和明末清初的王铎为参照。

  王立敏接触到书法理论知识,是上世纪80年代在杭州读函授大学时。当时她一边工作,一边读书,书法面授课设在浙江美院,由美院的老师、著名书法家骆恒光、金鉴才教授。

  “我在学习上算是比较有悟性,基本上一教就会,记得有一次要拿毛笔在黑板上写字,我照着老师的样,马上写顺溜了,但很多人却怎么也写不好。”王立敏回忆说。

  平时,王立敏也很时尚,懂电脑,玩微信,听《小苹果》,她很善于接受新信息,喜欢尝试新事物,当然也很执著,在每一件她感兴趣的事上,都肯花时间去一探究竟。

  “很多原先不懂的事物,慢慢悟,就会明白。学习要靠悟,写书法也是。”王立敏因此并不建议孩子过早地学习书法,从她多年教书法的经验看,小学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学习为宜,过早学习,一来,孩子的智力能力并不能很好地接受教学,二来,书法毕竟是件安静的事,太小的孩子大多没兴趣也没耐心。

  如今,王立敏每周开设两次书法课,课堂就是她家的客厅,上课时,孩子们就在餐桌上架好的木板上练字。为了鼓励孩子,她还自创了很多奖励办法。最近,应一些家长的要求,王立敏新开设了硬笔书法班,免费指导孩子。

  除了教孩子书法,王立敏也为一些企业和个人写写书法作品。

  在她的记忆中,绍兴的女书法家曾屈指可数,而今越来越多的女性挥毫泼墨,且涌现出许多才情兼备的女书家,这不能不说是绍兴书法界之幸事。而对于现代女性,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写上几笔书法,也是一种生活格调的体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3 06: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丽萍

  宁静中的“运笔提神”

  任丽萍,上虞人,现绍兴市女书法家协会副会长。

  “书法给了我改变人生的机会。”任丽萍说。当她还是一个普通的纺织女工时,大家就都知道她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厂里的宣传板报之类也都是由她包办,她因此受到赏识,21岁那年,升职为上虞棉纺厂分厂的工会主席。也因这一手好字,她于1985年被调到上虞文联工作。

  午后的阳光暖暖的,照得人睡意微起。

  午饭后,纺织厂的女工们各个都打着哈欠,伸着懒腰,朝宿舍走去。18岁的她却不与她们同行。她也确实有点困意,但比起小憩,她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这是车间里一条安静的水泥过道,有七八米长,大家管它叫“车弄堂”。有些许的阳光漏洒进来,她走进去,一手拎着一只装有清水的小桶,一手拿着一杆毛笔。她就地蹲下,蘸一下清水,笔尖落下,一笔一画,清水瞬间在水泥地上开了花。她写几个字就拎着小桶挪一下地方,不一会儿的功夫,工工整整的毛笔字就铺了一地。

  墙脚的野草随风轻摆,水泥地上的字迹也越来越淡,待到字迹完全被风带走,她又重写一遍。就这样,一遍又一遍,时间在一笔一画间走得很快,整个午休的两小时,她都待在这儿练字,每天皆如此。

  任丽萍的那一段工厂岁月,因为有书法相伴,回忆很美好。

  退休后的她,开始涉足广告界,书法跟绘画的功底培养了她独特且高雅的审美,她成了绍兴有名的女企业家。在与客户谈业务时,有时也会聊到书法艺术,她的独到见解常会让人眼前一亮。

  “写书法,就得耐得住心,吃得了苦,还得坚持。我也只是把别人织毛衣和聊天的时间用在了练字上而已。”她自18岁接触书法,一直勤于苦练,30多年来从未停笔。每天挤出三五个小时来练字,做女工的时候最辛苦,每天要比别人少睡四五个小时。她说,最早写书法的时候,条件确实艰苦。一是要挤时间,另外,工具也简陋。那时宣纸很贵,只能拿过期的报纸来练,但也写得有滋有味。

  “我认为书法的境界之一是达到一种‘宁静之美’。”她进而解释道,此“宁静”非彼“宁静”,不但是环境的“静”,更注重内心的“宁”。它包括“沉神”,就是沉下心来全神贯注。也只有安静下来,内在的力量才能凝聚起来,达到“运气提神”的境界。还有“静虑”,就是能安静地思考。讲求书写者在挥洒笔墨时能够思维敏捷、神志清楚。再有就是一种对自我的约束,端正自己的阵容,以一种恭恭敬敬的态度去创作。由此看来,书法创作不失为一个很好的乐趣。她说,“写书法的人永远年轻。这种年轻由内而外。”

  “学书法让我学做人、做学人。”写字要一笔一画,做人也要脚踏实地。做学人即做有学问的人,这就要求自己不仅要会写字,还要会写文章。平日里,她也会写写散文,有些文章还有发表。

  “我的老师车广荫对我的影响很大,他是位德艺双馨的书法艺术家,已经77岁了,依然要求自己在书法上更上一层楼,令我敬佩。”任丽萍说。

  最近她在策划一个女书法家的沙龙,希望以“书”会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点亮一盏灯 ( 浙ICP备12018515号-1 )

GMT+8, 2024-11-23 18:44 , Processed in 0.06625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